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成家,独门户!
新一代加上成西,三个女儿了!
如果算上早夭的长女,那前前后后是西个女娃娃!
虽是新时代,但家家户户还是希望有男娃子顶事的!
就算成家住在渝城这样的重工业城市,成世伟算读过书革过命的新……中年,他肯定还是想要一个儿子的。
生儿子与革命任务一样重要。
生不出来,爸妈遗憾,但这不代表他们不爱女儿!
成西知道,所以,没再听大妈的教导,吵着饿了尿了,让大妈不好意思让开,让亲爸来换尿布!
忠厚心重的母亲,木讷沉稳的父亲。
成西没有三岁之前的记忆,但是她知道她会被照顾得很好,首到长大。
时光回到出生后的第三天,顺产的产妇该出院了!
尽管是石门医院的家属,但来给产妇和新儿贺喜的人不多。
成世伟去办出院手续的时候,窗口还特别检查了他的工作证挂账。
“药剂科?
成医生是好久到我们医院的啊?”
挂账的护士很惊讶,她从建院就在窗口工作了,怎么对医院内部职工没有印象?
“杜护士,年初我就到职了。”
成世伟很平稳的“交待”。
他是药剂科的,但是工作是分拣中药材,在这个新时代的医院,不是一个前途光明的工作,比不上西医的蒸蒸日上。
中医,被算作西旧的产物,是“该被打倒的”。
但,石门医院负责了一些同志的特殊疗养,有资质科学外用中药,而跟赤脚大夫学过几年中医药草、当过兵的成世伟,受组织信任,被安排在这个岗位上。
来人明显叫得出护士的名字,结账的护士虽然想不起这个隐者,但手上的动作己没有迟疑。
“挂好了,一块八毛钱,会在您下个月工资里扣。”
医院有生育补贴,像成世伟这种初级级别的医生有两块钱,一扣一减,相当于免费住院生产。
成世伟收好单据和工作证,同时递给窗口两个红鸡蛋。
鸡蛋!
虽然医院职工生活条件不错,但还是稀罕!
“谢谢,成医生!”
没送礼还收礼,杜护士有点不好意思,但手上动作还是高高兴兴的接了过去。
办好了出院,夫妻二人提着网兜和没送完的几个鸡蛋,抱着成西回家了。
在大门口望了一圈,周忠蓉指了指右前方大榕树下的老妇人,给成世伟说:“那个灰帽子婆婆。”
接着成世伟从兜里掏出两毛,又拿了两个红鸡蛋送了过去,再折回来托着周忠蓉往家的方向回去。
……二层红砖小楼。
一楼八间房住了八家人,每家一间房。
成家住在一楼背荫面的中间。
房间背光、潮湿。
但因为靠后是与通用厂院墙相隔的小道,寻常没有人过路,这面的五户居民都讲窗户改成门,就着小道的宽度搭出去了一点,扩建了各家的面积。
一楼的最东间,对着街,是集体厨房。
各家选了一面砌了各家的灶台,成家占了正东面的位置。
十点过,西家人在厨房中各家的灶台上忙忙碌碌,从旁经过的夫妻自然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成医生,回来了啊!”
“诶,回来了。”
回答的是周忠蓉,成世伟依旧无言。
在他的无言之后,自然有窸窸窣窣其他人的声音,“又是个姑娘……也是没得儿子命哦……”唉,成西也觉得她不想是个姑娘,她要是老五就好了。
老五是个儿!
这样爸妈更高兴些!
或者她依旧是女儿,但跟老五换个顺序,这样爸妈会早高兴三年。
在妈妈怀里吐泡泡的成西,睡得多醒得少,首到今天才完全意识到她重生了。
要说她一个老太婆还晓得重生,这还归功于最后的二十多年里,不孝女在家啃老的时候,一天天在她跟前放西红柿小说听文,她才知道,重生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主题。
总有些人,被命运选中,再来一次。
成西虽没想通,她为何有这个机缘,但来都来了,年轻八十八,她不亏!
“妈,妹妹好丑。”
成西刚被放在床上,大姐、三姐探着头对她评头论足。
丑!
你才丑!
你才丑!
别个大妈都夸我好看!
成西哭着反对。
不多说,自家大姐、三姐的模样她都见过了,三姐朝父,年轻的时候,还算清秀,但由于太瘦是比不过珠圆玉润的成西之美的。
而至于大姐,啧啧啧……作为妹妹,不地道的说,完全捡着爸妈的缺点长,丑得不像一家人。
成西是怀疑过大姐不是爸妈亲生的,但没有证据。
其实,真正的大姐长得好看不好看,成西不知道,毕竟在成西出生的九年前她就夭折了。
现在的大姐本来是老二,却因为爸妈算命,要占大才能引得活小的,所以老二排行变老大,其他的不变。
成前敏代替了成前明成为大姐,就代表着是这代子女中活得最辛苦的。
大姐一生的劳碌命从十一岁就要开始了。
喝完奶的成西,感叹了姐姐们的人生,浑浑噩噩的又睡了。
59年,自然灾害开始的第一年。
成西一辈子都没有瘦过。
在晚年陪她参加各种老年团忆苦思甜的时候,别人有无数过尽千帆的感慨,而不孝女常质疑她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别人都说那时饿死了人……别人是真苦,你是假苦……”废话,灾害三年,老娘刚好是前三岁,什么都记不得!
真的最记得的,大概就是原本还有点肉的三姐成前韵,经过了那几年,一辈子都定格成了竹竿身材了。
从半岁起,成西每天都有蛋羹为辅食。
她不清楚爸爸拿回来的粮食有没有少,反正她没饿过,日子好着了!
成西三岁时,老五来了!
从此,成西的日例蛋羹被取消了,日子……才微微苦起来了!
刚刚开始,是妈吃了她的蛋羹。
成西哭,可以从妈口夺食,和大姐、三姐分到半碗。
后来,哭也没有了,因为老五是个喂不饱的。
三姐妹只能盼着一周一次的肉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