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小学的弟弟问我数学题:
“小明的成绩单被墨水弄脏了,根据下图所示,问小明的语文和数学分数是多少?”
我随口回答:
反复抽打小明,直到他说出自己的成绩!
我弟目瞪口呆。
刚到我家快递站***的小哥:你叫我?
随后,我和我弟被传送到应试教育空间:
快递小哥成为数学老师小明,眼镜闪着精光:
“我要拯救数学口碑,让学渣认识到数学的魅力!”
我和弟弟含泪相拥,瑟瑟发抖......
1.
“你叫我?”
刚来咱家快递站打工的小哥叫小明?
“啊不是,我跟我弟讨论数学题呢!”
他平平无奇的脸上蓦然闪过一道神秘的光,他端了端眼镜:“我听见你说要反复抽打小明!”
这种熟悉的压迫感是怎么回事?
好像来自非常久远的被我死死按住的某个时刻。
我弟拉拉我的衣角,揭晓了答案:“姐姐,我觉得小明哥哥好像我们数学老师啊!”
Bingo!
没错,这种明明不起眼却带着强烈压迫的感觉像极了数学。
我弟天真地问道:“小明哥哥是数学老师吗?”
小明:“我是数学的载体!”
我和我弟:“数学的载体是什么?”
小明:“数学教材。”
啥意思?
不知道我跟我弟不能消化太复杂的东西吗?
小明解释道:“我是伟大的为应试教育而生的数学教材。”
我的天,这个年头数学书都成精啦?
这让数学学渣怎么活?
小明:“我跟上级打赌,来这个世界抓学渣回去进行训练,一定能让你们深深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我跟我弟头都要摇掉了。
不不不,我们不需要感受数学的魅力。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