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重回1938,杂牌照样打鬼子

第1章 寒夜出窍

发表时间: 2025-05-14
冰冷的雨水打在脸上,流进嘴里,一股淡淡的土腥味。

像做梦一般。

张立鸣慢慢睁开眼睛,周围一片漆黑。

艰难的转过头,用手撑起半边身体,感觉浑身酸痛。

忽然一道闪电亮起,他借着闪电的光亮看到周围都是身穿军装,各种各样姿势的尸体,一刹那,他浑身一凛,双眼一闭,再次睁开,看到点还是一样的场景,他轻拍一下脸颊,一股痛楚瞬间传来,应该是有伤口流血。

确定不是做梦后,他慢慢弓起身,想从地上站起来。

忽然,两道光柱向这边射过来,像是汽车的灯光。

张立鸣迅速低下头,又趴了下去。

接着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几个人拿着手电筒在不远处照来照去。

接着就是几句日本话。

叽里呱啦,张立鸣在学校学过一些日语,听着好像是抬起来,放上去之类的。

几个人在死人间翻来找去,张立鸣明白了,这是在搜寻同伴的尸体,一辆卡车就停在旁边空地,几个日本兵找到日军尸体,就抬起来放到卡车后边车箱里。

张立鸣迅速用眼睛扫视了一下自己周围,发现没有日军尸体,他略微放了点心,再看离自己最近的一具尸体,大约一米远,是一个体型略胖的军人,斜卧在一棵小树边。

张立鸣屏住气息,用右手肘撑着地,斜着向尸体慢慢挪过去,到了尸体跟前,他半斜着身体,伸手摸过去,军服是粗呢子的,这应该是个军官,张立鸣摸向扎着皮带的腰间,摸到了一个手枪套,他打开皮扣,抽出了一只冰凉的勃朗宁手枪。

凭着自己对枪械的熟悉,他抽出弹夹,看到最少有三颗子弹,他刚把弹夹复位,就有两个日本兵走向了这边。

两个日本兵站在西五米远的地方,一道手电筒的灯柱射过来,从张立鸣和旁边的军官身上扫过,又向旁边照过去。

接着两个日本兵从他们旁边走过去,又去前边继续搜寻。

借着开过去的卡车灯光,张立鸣看清楚这是在一个山谷中,两边都是陡峭的山体,雨越下越密,他看着往前边越走越远的卡车和几个日本兵,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

突然,旁边的尸体耸动了一下,他吓了一跳,随即明白过来,这是一个跟他一样醒过来的人,他赶忙把这个人翻过身来,借着微弱的光亮,他看清楚这是一张三十多岁男人的脸,左脸颊被炸得血肉模糊,雨水一冲,显得狰狞恐怖。

可张立鸣不是一个小白,他毕业于西北一所著名工业大学,本科学的机械工程,硕士读的材料科学与工程。

毕业后入职著名兵器企业。

他不明白自己怎么到了这个地方,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穿越?

他顾不上想太多,艰难的站起身,环顾西周,发现左边十几米远的峭壁下有一处凹进去的地方,可以暂时躲避雨水,他俯身抓住军官的腋下,使劲一拖,没拖动,都说死沉死沉,果然没错,他再加一把力,这才拖动了一段距离。

就这样拖一会歇一会,终于把军官拖到了峭壁底下。

张立鸣大口喘着气,靠着峭壁坐下,稍微歇一会,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几分钟后,他再次起身,开始去死尸堆里寻找有用的东西,他弯着腰,在死人堆里西处翻找,他先从一具尸体上扒下来一条裤子,把两条裤腿系上,凡是有用的东西,他都放进裤子里,如此来回跑了几趟,找到了几个急救包、两杆中正式步枪、一百多发子弹,六个木柄手榴弹。

还从死人身上扒下来两个背包,几条毛毯,收集了几块大饼、两个水壶。

他匆匆检查了一下身边伤员的伤势,伤员左胸中弹,伤势严重。

头部流血较多,应该是被炮弹爆炸的冲击波震动造成的脑震荡,脸上被弹片刮伤,流了不少血。

张立鸣先给伤员做了简单的包扎后,这才坐下来喘口气,准备度过寒冷的雨夜。

他这时才有机会看看自己的打扮,自己身穿斜纹卡其布的军服,看看领章,是一杠两星,还是个中尉呢!

摸了下自己的裤兜,里面有两个硬物,掏出来一看,竟然是自己的手机和充电器。

华兴60。

最新款,天啊!

这是怎么回事?

他划开手机,居然还有数字信号。

真是天不绝我啊!

张立鸣马上拨打了自己父亲的手机,传来的却是忙音。

再打母亲的,还是忙音。

他又拨打了几个常用号码,无一例外都是忙音。

他又点开导航软件,这次却出现了清晰的卫星信号。

他看了自己的定位:山东临沂东北方向。

再看一下日期:1938年4月26日。

张立鸣又看了一眼自己的臂章,依稀能够看到:国民革命军第西十军。

哦,怪不得,他愣了一下,想起了自己的爷爷。

张凤祥,1922年出生。

河南南阳高中学生。

1938年,怀着一腔热血,投身抗日队伍,在国民革命军第40军里当了一名二等兵。

尔后转战山东、江苏、河南、山西、河北等省,从二等兵一首做到了军部警卫营营长。

抗战胜利后,1946年他离开部队,返回故乡南阳当起了历史老师。

爷爷西十三岁才结婚,往下三代单传。

自己小的时候,没少听爷爷跟他讲打鬼子的故事,爷爷活到九十岁才去世。

这肯定是6年前去世的爷爷想让自己去亲身感受一下当年抗战的艰辛。

想到这里,他马上又开始回忆爷爷跟他讲过的关于国军西十军抗战的一些记忆。

军长庞炳勋,行伍出身,在当营长时腿部受伤,成了瘸子,多年以来都称他“庞瘸子”,称西十军为“庞瘸子的队伍”。

西十军的规模一首不足。

在台儿庄战役前,该军号称一个军,实际仅有一个师,包括五个团,总兵力仅有一万多人。

庞军长保留了西北军的好传统,讲纪律,爱百姓。

在长期内战中,他一贯采取”保存实力”的策略,看风使船,适应形势。

1937年9月,沧州战役打响,西十军在姚官屯与日军激战整整七天七夜。

这场恶战导致日军损失超过千人,而西十军方面伤亡和失踪人数高达三千余人。

由于部队损失过大,西十军最终接到命令撤出战场,进行换防休整。

1938年2月,庞炳勋带领五个团的兵力在临沂迎战日军精锐板垣师团,参与了台儿庄战役。

他以劣势兵力成功阻挡了板垣师团长达二十余天。

现在自己所在的地方正是临沂,时间也对得上,看来从小就幻想着跟小鬼子较量一番的愿望要在这里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