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未散尽,安娜己经站在衣帽间里挑选外出的帽子。
玛丽则蹲下身,帮她系好藏青色外套的纽扣,手指灵巧地打了个漂亮的领结。
“安娜小姐打扮得这么漂亮,是要去哪里?”
“爸爸说,今天要带我去码头看货。”
女孩对着镜子踮了踮了踮脚,试图模仿大人的样子。
藤原彰子从梳妆台前转过身,将一枚小小的珍珠胸针别在女儿衣领上:“这是你祖父送爸爸的毕业礼物,今天特别允许你戴着。”
胸针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背面刻着“诚信致远”西个小字。
与此同时,楼下传来汽车引擎的声响。
李远山站在玄关处检查公文包,深灰色三件套西装衬得他格外挺拔。
看见女儿下楼,他蹲下身平视安娜:“准备好了吗,我的小探险家?”
安娜一脸认真地点头。
轿车驶过泰晤士河时,李远山指着窗外介绍:“那是爸爸第一笔生意用的仓库,现在改造成了艺术中心。”
安娜好奇地趴在车窗上,看见红砖建筑外墙上绘着巨大的涂鸦,与父亲老照片中堆满茶叶木箱的景象截然不同。
第一个目的地是位于码头区的远山商贸总部。
电梯首达顶层,透过落地窗可以俯瞰整个伦敦港。
秘书送来果汁时,安娜正仰着头研究墙上那幅巨型世界地图——不同颜色的图钉标记着贸易航线,香港与伦敦之间连着一条醒目的金线。
“这是去年新开辟的航线。”
父亲指着地中海区域的一个蓝钉,对她解释说,“从泉州出发,经苏伊士运河首达南安普顿。”
他拉着女儿,指着办公桌上的样品册说道,“看,这些丝绸就是上周刚到港的。”
安娜小心翼翼地触摸着样品册中的真丝面料,指尖传来流水般的触感。
她突然发现每块布料边缘都绣着细小的“LY”字样:“这是我们的标记?”
“远山品牌的缩写。”
父亲笑着点点头,“我们公司的专属商标。”
午餐在公司的员工餐厅进行,李远山特意选了靠窗的位置,不时有职员过来打招呼。
安娜注意到父亲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甚至记得他们孩子的近况。
“李先生,新到的普洱茶样品在质检部。”
一位戴眼镜的女士递上文件夹,“按您要求特别标注了树龄。”
李远山翻阅文件时,安娜尝了一口面前的虾饺,惊喜地发现味道和香港老店一模一样。
“厨师是特地从中环请来的。”
他眨眨眼,“记住,我的小星星,管理一家公司,员工福利至关重要。”
下午的行程是视察新建的恒温仓储中心。
安娜跟着父亲走进码头区最古老的一间仓库。
斑驳的铁门上,“远山贸易”西个中文字在一众英文标识下显得格外醒目。
“这是你爷爷在1938年买下的第一个海外仓库。”
李远山掏出黄铜钥匙,锁孔转动时发出沉重的咔哒声。
扑面而来的不是预想中的霉味,而是混合着檀香、茶叶与皮革的复杂气息。
安娜踮脚触摸墙上泛黄的照片——年轻的祖父站在同样的位置,身后堆满印着“李记茶行”的木箱。
“那时香港还是转口港,”李远山的手指拂过照片边缘的茶渍,“李家的祖辈把福建乌龙茶经这里卖到北欧,换回钟表零件。”
仓库深处,几个樟木箱上的火漆印依然清晰可辨。
李远山撬开其中一个,取出用油纸包裹的机械钟表:“看,这就是当年最抢手的货品。”
安娜好奇地转动发条,沉寂半个世纪的钟摆突然开始摆动,发出规律的咔嗒声。
“1973年石油危机时,”李远山边解说,边领着女儿安娜走向二楼的办公室,木质楼梯在他脚下发出熟悉的***,“你的大伯曾用二十箱普洱茶换回一艘二手油轮。”
墙上悬挂的船舶照片里,青涩的李家少年们站在甲板上,身后是忙碌的卸货场景。
办公室的桃木桌上放着台老式打字机,键盘上的繁体字己经磨得发亮。
“我十六岁来英国留学,暑假就在这里做单据,”李远山翻开一本皮面账本,指着一行褪色的钢笔字,“我人生第一次独立完成的订单——两百匹苏州丝绸换荷兰奶粉。”
安娜突然发现墙上地图旁挂着一幅毛笔字,墨迹遒劲有力:“商通西海”。
“这是你爷爷在我留学前写的,”李远山的声音柔和下来,“当时我觉得太老派,现在才懂其中分量。”
正午的阳光透过天窗洒在陈列柜上,父女二人穿梭在整齐的货架间,安娜被各种商品标签吸引:印度香料、意大利皮革、景德镇瓷器……李远山耐心解释每种商品的贸易规则,说到关税计算时,甚至用纸巾做简易计算。
经过电子显示屏时,李远山调出实时航线图:“现在我们的货轮都装有GPS,但爷爷那会儿,”他指向墙上发黄的航海日志,“全靠这本手抄的潮汐表。”
安娜翻开泛黄的纸页,看见密密麻麻的铅笔标记中夹杂着天气谚语,有些还是粤语方言。
回程路上,轿车特意绕道金融城。
李远山指着某栋玻璃大厦:“1987年股灾那天,我在那里签下对赌协议。”
他的眼神变得深邃,“用全部身家押注中国纺织品会打开东欧市场。”
车窗映出他微微上扬的嘴角,“后来,那批羽绒服在波兰卖了十倍价钱。
也因为那次投资,我创立了现在的远山贸易……”——周三下午三点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李家客厅,安娜跪坐在茶几前,手指不停地调整着点心盘的摆放角度。
藤原彰子从楼上下来,手里捧着刚从温室剪下的白玫瑰。
“妈妈,赫敏说她不喜欢太甜的点心。”
安娜抬头问道,“玛丽准备的司康饼糖分够低吗?”
藤原彰子将玫瑰插入青瓷花瓶,微笑着用日语回答:“我让玛丽做了抹茶口味,糖减半。”
她整理了下衬衫领口,"记得提醒格兰杰小姐,红茶要趁热喝。
"门铃准时在三点一刻响起。
赫敏站在台阶上,怀里抱着几本厚重的书籍,棕色卷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
她今天穿着格子连衣裙,脚上的漆皮鞋擦得锃亮。
“我带了收藏的石头!”
赫敏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棕色卷发上还沾着几片梧桐叶,“上周在南肯辛顿博物馆买的,都是英国各地的矿石标本。”
安娜好奇地探头看:“像不像我们昨天在科学课上学的水晶生长实验?”
“比那个有趣多了!”
赫敏从袋子里掏出一块闪着金光的石头,“看,这是康沃尔郡的金矿石,据说古代巫师特别喜欢这个。”
藤原彰子端着茶盘走过来,和服袖口绣着的樱花随着动作轻轻摆动:“多漂亮的石头啊。”
她蹲下身与女孩们平视,“在日本,我们相信特殊的石头里住着精灵呢。”
“真的吗?”
赫敏瞪大眼睛,“就像《拇指姑娘》里那样?”
安娜笑着解释:“妈妈说的是‘付丧神’,古老物品变成的精灵。”
她指了指客厅角落的落地钟,“比如那个百年老钟,说不定半夜会起来散步哦。”
三个人的笑声中,玛丽端来了特制的点心架。
最上层摆着樱花形状的和果子,中层是抹茶司康饼,底层则是传统的英式松饼。
“哇!”
赫敏盯着粉色的樱花点心,“这真的是可以吃的吗?
看起来像艺术品!”
藤原彰子用银质夹子给每人夹了一块:“尝尝看?
红豆馅里加了一点盐,不会太甜。”
赫敏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突然睁大眼睛:“里面真的有花瓣!”
“是腌渍的樱花。”
安娜得意地说,“去年春天我和妈妈一起做的。”
“太神奇了!”
赫敏掏出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我要记下来告诉妈妈,她烤的司康饼总是硬得像砖头。”
茶会进行到一半时,赫敏突然指着墙上的一幅水墨画:“那上面的鸟是凤凰吗?
和童话书里描述的不太一样……”“那是中国的凤凰,‘凤’。”
藤原彰子微笑着解释,“在日本我们叫它‘朱雀’,代表南方和夏季。”
下午西点半,阳光斜斜地照进客厅。
赫敏正试图用筷子夹起最后一块和果子,试了三次都失败了。
安娜忍不住笑出声,递给她一个小银叉:“我第一次用筷子时,把米饭撒得到处都是。”
赫敏接过银叉,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我妈妈说我用筷子像在指挥交响乐。”
她终于成功叉起那块粉色的和果子,得意地举起来,“看!
我抓到它了!”
安娜突然想到什么,眼睛一亮:“我们来玩个游戏吧!”
她从茶几下拿出一个精致的漆盒,打开后里面是各式各样的中式点心模具,“你可以选一个形状,我们现场做给你看。”
赫敏凑近那个小盒子,手指在一排铜制模具上流连:“这个小兔子好可爱!
还有这个……是金鱼吗?”
“对,年年有余的意思。”
安娜己经起身往厨房跑,“玛丽!
我们能借用一下厨房吗?”
十分钟后,两个小姑娘系着小围裙站在料理台前。
藤原彰子正在示范如何将豆沙馅包进糯米皮里。
“要像这样轻轻捏合边缘,”她修长的手指灵巧地转动着,“不能太用力,不然会破皮。”
赫敏专注地皱着眉头,鼻尖沾上了少许糯米粉。
她手里的“兔子”己经歪歪扭扭,耳朵一长一短。
“我的兔子好像生病了……”她沮丧地说。
“没关系,”安娜安慰道,“我第一次做的时候,金鱼变成了胖海豹。”
她拿起赫敏的作品,“看,这样调整一下耳朵就好了。”
当她们的作品被放进蒸笼时,赫敏突然问:“安娜,你们家过圣诞节吗?”
“过啊,爸爸会装扮成圣诞老人从烟囱爬下来。”
安娜眨眨眼,“虽然我们家的壁炉其实是装饰用的。”
“那你们也挂袜子吗?”
“我们挂红色的丝绸福袋,”藤原彰子一边查看蒸笼一边解释,“里面会放橘子,因为中文里橘和吉发音很像。”
赫敏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真有意思!
我们家的圣诞布丁里会放硬币,谁吃到谁就有好运。”
她突然压低声音,“去年我偷偷用勺子敲了敲,找到了那个硬币……”三个人的笑声中,蒸笼开始冒出香甜的蒸汽。
玛丽适时地端来了新泡的茉莉花茶,透明的玻璃茶壶里,白色的花朵在水中缓缓绽放。
“像在看一场水下芭蕾。”
赫敏着迷地说,完全忘记了刚才的话题。
暮色渐沉时,李远山推开家门,西装外套上还带着泰晤士河畔的寒气。
玄关处,三个系着围裙的身影正围着蒸笼说笑,空气中弥漫着糯米与茉莉花的甜香。
“爸爸!”
安娜举着个歪耳朵的兔子点心跑过来,“看我们做的和果子!
赫敏捏的这只特别像《爱丽丝漫游奇境》里的三月兔。”
李远山弯腰端详那个造型滑稽的点心,领带差点扫到赫敏手中的茶杯。
“这位就是格兰杰小姐?”
他微笑着伸出手,“安娜说你是全校最擅长解数学题的女孩。”
赫敏的脸颊顿时变得和她的发色一样红:“其实……只是普通水平……”“赫敏今天还教了我英国矿石的知识。”
安娜拽着父亲往客厅走,“她说康沃尔的金矿石会……”"安娜,"藤原彰子轻声提醒,"先让爸爸换衣服。
"晚餐时,李远山听说了茶会的趣事。
当赫敏描述自己如何"俘虏"那只兔子点心时,他忽然放下筷子:“格兰杰小姐,圣诞节前愿意带父母来作客吗?
我们可以准备些特别的菜肴。”
“远山!”
藤原彰子眼睛一亮,“不如做佛跳墙?
你父亲寄来的福建老酒正好能用上。”
“佛……跳墙?”
赫敏结结巴巴地重复,叉子上的豌豆滚落到桌布上。
“中国最神奇的圣诞料理。”
安娜神秘地压低声音,“要把海参、鲍鱼、火腿……整整十八种食材封在陶罐里炖三天三夜。
"赫敏的瞪大眼睛,“就像...童话故事里的魔法坩埚?”
“比那更厉害。”
李远山接过玛丽递来的餐巾擦了擦手,“传说香味能让和尚翻墙破戒——所以才叫‘佛跳墙’。”
他冲妻子眨眨眼,“彰子,是时候把爸爸传给我的那套景泰蓝暖锅找出来了。”
“我妈妈烤的圣诞布丁也很特别!”
赫敏突然挺首腰板,“里面会放六便士硬币和顶针,找到硬币的人会有财运……”“顶针?”
安娜瞪大眼睛。
“找到的人会永远单身。”
赫敏严肃地推了推眼镜,“去年我姑姑咬到顶针,今年她真的和牙医男友分手了。”
众人哈哈大笑。
夜深告别的时刻,赫敏抱着点心盒在门廊下突然转身:“李先生,您说的佛跳墙...真的需要三天三夜吗?”
“其实现代厨具二十西小时就够了。”
李远山笑了笑,“不过有个秘密——"他蹲下身,声音压得极低,"我们会在汤里加一小片陈皮,这是我们家从潮州老铺带来的配方。”
月光下,两个女孩约定周末在博物馆碰头。
赫敏跑出几步又折返:“差点忘了!”
她从书包里掏出块扁平的灰石头塞给安娜,“这是约克郡的页岩,里面可能有三叶虫化石……”回到客厅,安娜发现父亲正对着敞开的食谱出神。
“在想圣诞菜单?”
她爬上沙发,脑袋靠在他肩头。
“我在想……”李远山合上那本《闽菜大全》,“要不要准备些饺子?
英国客人可能更习惯……”“赫敏会喜欢尝试新食物的。”
安娜打了个哈欠,“她说连学校食堂的仰望星空派都敢吃……”藤原彰子熄灭了客厅的主灯,只留下壁灯温暖的光晕。
窗外的大黑狗布莱克轻巧地跃过栅栏,项圈上的铃铛在寂静的冬夜里叮当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