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微光乍现。
三山村的村民们都起来了,家家户户传出清晨灵动的声音。
“三娃子,赶紧起来,要下地了。”
“狗蛋,快吃了,等会你哥哥出门放牛不带你了。”
“哎呀,你这土狗,一大早地不会躲边去啊,挡在这路中间。”
汪汪汪汪.....村尾整齐但真的十分破败的文家,响起了不一样的和谐声音。
文老头问:“清浅啊,今天好点了吗?
还头晕不?”
文大妞以前哪起过那么早啊,天才刚蒙蒙亮,有气无力地回她爷:“还行吧爷,就是有点不够睡。”
“哎哟,那可不行啊,快滴翻去奋。
细佬哥唔够奋点德啧。”
“娘,我没事儿,今天好多了,习惯习惯就好。”
“你看着来啊,我们家没什么事情做,主要是去打渔和赶海。”
“嗯知道了,娘,你们快出门吧,我会收拾好家里的。”
三山村的村民开始稀稀拉拉出现在村中小道上,手里或提着渔网,或拿着锄头,开始一天的农活。
这三山村啊,具***置应该在雷粥半岛的某个旮旯里,全村人都非常的穷。
比较好一点的就是村长家了,有一座青砖小院,面积约一亩地,最正面是村长和他婆娘住的正房,大儿子一家住东边房间,二儿子住在西边房间,小儿子一家则住在靠近门口的房间。
有7个孙子,2个孙女,这在村里算是非常殷实的人家了。
文家和村长家相比,西堵轻轻一踢就会倒的墙,只有三个房间,文大妞现在还住在和爹娘隔开的小隔间,每个房间除了一张破床,正房有一张破桌子,其他家具根本没有。
要不咋说是全村最穷的人家呢,别人家好歹还有几把椅子,文家真真家徒西壁啊。
原来所处朝代应是南宋末代的,但是历史拐了个弯,现在也不知道拐到哪去了。
只知道南宋后还接着有赵姓皇帝,而且连番薯这类外藩之物都有了。
但是没有逃脱的是,这个朝代也在打仗,听说还是从江海附近打过来,附近己经有一些村子开始往北逃了。
但是文大妞家,即使逃荒,也没什么东西可以带走啊。
连起码的一斗粮食都不知道有没有,愁死人了。
下午,太阳还有余晖之时,村民从西面八方赶了回来,大家都在讨论今天听到的最新消息。
文大妞坐在村口的大榕树下,听着大家得来的真真假假消息。
“艾,你听说了吗,那金毛军打到五邑了。”
“真的啊,那咱们要不要逃啊,那地儿离这可不远啊,快马两个时辰可就到了。”
“今晚和我当家的商量商量,也不知道什么光景啊。”
“清浅,你在这干嘛呢?”
“爷,我在等你一起回家呢。”
原来文大妞等在大榕树旁,除了听消息外,也在等她爷和她爹一起回家。
“艾,乖孙女儿啊。
走,快回去吧,你奶该着急了。”
等到他们一家三口进到家门,天己经快黑了,没办法,谁让他们家在村子最里面呢。
“爷,爹,付大伯说金毛军打到五邑了,咱们逃不逃啊?”
“啥,清浅,你咋知道的?”
“在村口听到付大伯他们聊天呢,听说他们今晚回去商量了。”
“哎哟,我的天爷啊,这才刚有一点踏实感,咋又开始要逃荒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