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刘家。
结束了一天的纺织,宁蓉准备休息,听着丈夫刘风均匀的鼾声,看着儿子刘尚一起一伏的胸口,只觉得无比幸福。
“呼”的一声,宁蓉只觉脸颊一痛,己有一只梅花标钉在身后的墙上。
宁蓉认出了这一只独特的标,熟练地取下,展开了标上的纸条。
“轰隆”一声,自这一夜,武林风云变幻,动荡再起。
天亮,刘风伴着鸡鸣声起了床,拨开身上睡觉的儿子,本该在身边的宁蓉此时却不见踪影,只余了一张纸条,上书:“勿寻我 妻蓉”刘风呆坐在床边,想起七年前,宁蓉衣衫褴褛地出现在牛家村的村口,面色苍白,摇摇晃晃,但依然美色不改,刘风那日砍柴回家,见她倒在路旁,便仗义援手,将其带回家好生奉养,二人日久生情,便喜结连理,诞下一子刘尚。
虽然二人之前的真情不变,但刘风对宁蓉的身世,来历一无所知,七年的相伴,更给宁蓉的不辞而别增添了刘风的疑惑。
疑惑归疑惑,生活还得继续,刘风没时间思考宁蓉的去向,又投入了田里的耕作。
正午,五岁的刘尚醒来,见母亲不在,一步一步地走到屋门口,只觉眼前一黑,面前便站了一个高大威猛,手持双锤,面戴厚甲的人,那人眼见刘尚,重锤向刘尚砸来。
与此同时,田里的刘风偶然抬头,看到那人挥锤,丢下锄头向儿子跑去。
眼看刘尚就要夭在那双锤之下,只听得一声大喝,“孽畜休走”,屋后跃出一个独臂道人,步若流星,臂似山岳,左手中一把圆月弯刀,劈头向那大汉劈去。
那道人脚步虚幻,来回腾挪,手中弯刀送出又收回,搅得大汉胡乱出招,不时便出招混乱,夺路而逃。
刘风赶到,一把将刘尚揽入怀中,随后对着道人千恩万谢:“感谢道长搭救小儿,感激不尽,感激不尽。”
道人道:“无妨,在下昆仑派清风道人,追随魔教九长老之一李维至此。
孩子无事便好,贫道这就离去了。”
刘风咬了咬牙,道:“道长且住,您看此子天赋如何,可否入您昆仑派,也可摆脱我这俗人,学一身傍身的武艺。”
清风道人道:“此子年龄尚小,我这里有一本昆仑山的内功入门心法,早晚勤加练习,如若一年之后贫道再来能够小成,我便收他为关门弟子,授他昆仑的武功。”
说罢,清风道人拂袖而去,一本《昆仑内经》留在了刘尚的手中。
刘尚还没反应过来,问道:“爹,娘去哪了?
这大早上怎么咱家来了这么多的客人。”
刘风低头看着儿子,几分钟前他还正在生死关头,那大锤一旦落下后果不堪设想,多亏清风道人搭救,还送来了一份机缘。
便摸着刘尚的头道:“儿子,只要你勤加练习这《昆仑内经》,一年后刚刚的独臂道长就带你去昆仑派找你娘,爹只希望你这一年能好好的,随道长去找大机缘。”
刘尚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