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懂事起,邻居家就养了条狗。
那是一座带有小池塘和竹制添水装置的传统中式房屋,每隔几个月就会有园艺工人来打理。
而那条狗,总是像警卫一样,静静地在玄关前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它并没有被拴着,第一次来邻居家的人都会面露惧色,小心翼翼地绕着圈子去按门铃。
不过,对于那些经常进出的园艺工人和邮递员来说,它似乎是条很聪明的狗。
这一带私有地和公路的界限并不分明,没有围墙和栅栏,是个邻里间会随意打开院门,把采多的蔬菜放在篮子里送人的乡下地方。
然而,只有邻居家与众不同。
自从邻居家的 “阿婆” 去世后,人们渐渐不再靠近,如今,大家路过时都像那周围设了结界一样,匆匆走过,只是偶尔会瞥一眼那条狗。
我最初的记忆就与这条狗有关。
我和母亲出去散步时,与这条 “汪汪” 叫着盯着我们的狗对上了眼。
看到那只棕色的柴犬,我眼中满是兴奋。
“汪汪!”
我欢呼着朝它跑去,却被母亲一把拉了回来,这突如其来的力量让我吓哭了。
母亲抱起我,小跑着经过邻居家门前,我从母亲肩头望过去,看到那条狗一动不动地凝视着我。
那时的我虽年幼,却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哭得愈发大声。
“邻居家的‘汪汪’没拴着,很危险的。”
母亲这样告诫年幼的我。
但到了上小学的时候,我已经意识到这狗非但不危险,简直毫无威胁。
于是,我会带着学校的朋友来,一起用 BB 弹打它,或者放鞭炮吓唬它。
可这狗从不乱叫,只是从玄关旁边专门的出入口躲进屋里,等它觉得攻击停止了,就又若无其事地出来。
奇怪的是,邻居明明在家,却从不***我们的恶作剧。
给这狗喂食,它也一口都不吃,让它 “握手”“坐下”,它也毫无反应,朋友们很快就对这个没什么反应的玩伴失去了兴趣。
即便如此,我对那条狗的兴趣却丝毫未减。
也许是因为从二楼的书房能看到邻居家的玄关。
那狗有时也会静静地抬头望着我的房间,有时邻居也会在一旁和它一起看向这边。
那种目光很没礼貌,这也是附近居民不仅避开那条狗,连它的主人也一并避开的原因之一。
“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