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用是一个渔民,以捕鱼为生。
在我们家那里有一条很大的江,江水整天的流啊流,也不知道最终流到了哪里,反正我是不知道...其实抓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况且抓多了也卖不出去,天天吃鱼吃多了也不行,无非就是够一天的花销就好,然后哪一次抓的实在太多了,然后碰上晴天,鱼的品种也适合,会晒成鱼干,留下来等着冬天没菜的时候吃。
反正每年都会晒几百斤鱼干,然后吊起来,吊在半空中,这样即通风良好又不会被老鼠啃食,等着冬天想吃的时候拿下来一点,然后剩下的继续挂在那里。
冰雪融化了以后,第一种咬群(就是鱼到了***交配的季节)的是鲤鱼,那也是每年春天都有的一次瘟鸡的时候。
于是瘟鸡就有了作用。
捕鱼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在靠近岸边的水中垒一道石墙,然后在水深的地方留一个不是很大的进鱼口就行。
当然要选择一块水势平稳的地方才可以,然后把自己圈起来的水域放点吃食,俗称打窝子。
鲤鱼咬群的时候最简单了,把自己家的瘟鸡拿火燎一下,然后扔进窝子里。
其实吧,感觉跟打窝子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咬群的时候鱼都爱往江边稳水的地方去,但是老祖宗留下来规矩就是要打窝子。
反正是第二天早上要起早,天蒙蒙亮的时候,你看窝子里黑压压的全是鱼。
因为岸边水很浅的,所以有些鱼那红红的鳍和金黄色的鳞片都看得清清楚楚。
但是多数还是只能看到黑黑的背,成百上千条十几斤到几十斤的大鲤鱼在一起,那场面很震撼的。
这时候的吴大用,只需要悄悄的绕到进鱼口的地方,往岸边赶鱼。
鱼受到惊吓,很多就会跳到岸上去。
他需要把跳到岸上的鱼往外踢出去,踢的离水远一点,避免再蹦回水里。
等到在岸上的鱼蹦哒累了,找一个东西把他们装起来。
为什么要等鱼蹦哒累了呢?
因为几十斤的大鱼力气是很大的,如果刚刚蹦上来,你就去抓,很容易吃亏的。
村里的二狗子就是因为抓刚刚蹦上来鲤鱼,被鱼尾抡进水里呛死的。
反正每次都抓20条鲤鱼,抓多了卖不掉,这个鱼还不能晒干,剩下的就放回江里。
然后把自己捕获的鱼装在自己自制的木排上,顺江而下,也就是大约一个时辰就会漂到县城的码头。
一靠岸,就会有很多富人家的厨娘或者伙计等在那里,谈好价钱首接就把鱼拿走了。
每条鱼大约在几十文钱之间,就是大约一文钱一斤,也不需要称,大约算一下就行,反正他是从来不计较那么多的。
别看几十文钱,也是只有家里养很多人的大老爷才能吃的起的,这叫开江鱼。
卖完鱼,大约就到了辰时,这时候需要去岸上采购一些日用品啥的,比如盐。
关键要采购10天的粮食,因为木排回去的时候是逆江而上,是需要在岸边拿一条绳子往回拉着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