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峰出生在一个被大山环绕、与世隔绝的偏远小山村。
这里交通闭塞,与外界联系甚少,仿佛是被时代遗忘的角落。
村子里的房屋稀稀落落,大多是破旧的土坯房,只有少数几户人家盖起了简陋的砖瓦房。
陈峰的家就在村子的西头,那是一座低矮的土坯房,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墙体己经出现了许多裂缝。
家中的几亩薄田是他们一家生计的全部依靠,可那土地贫瘠得很,无论怎么辛勤劳作,收成总是少得可怜。
陈峰从小就跟着父母在田间地头劳作,稚嫩的肩膀早早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春天,他跟着父亲一起翻地播种;夏天,顶着炎炎烈日除草施肥;秋天,在萧瑟的秋风中收割庄稼;冬天,也不能闲着,要去山上砍柴,为家里储备过冬的燃料。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虽然清苦,但陈峰从未有过丝毫抱怨。
他生性憨厚老实,勤劳肯干,在村里的口碑一首不错。
然而,平静的生活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旱灾打破了。
这一年,老天爷像是故意和村民们作对,整个夏天一滴雨都没下。
土地干裂得像张张大口,庄稼在烈日下渐渐枯萎。
村里唯一的水源——那口老井,水位也急剧下降,村民们为了打水,每天都要排起长长的队伍。
陈峰家人口多,用水量自然也大。
这一天,陈峰又提着水桶来到井边,排在他前面的是村里有名的“刺头”赵老西。
赵老西看到陈峰,阴阳怪气地说:“哟,陈峰,你家天天这么多水,是要把这井都搬回家呀?”
陈峰心里一紧,但还是耐着性子说:“赵西哥,我家人多,没办法,这都是生活必需的。”
赵老西一听,不干了:“啥叫没办法?
大家都缺水,就你家特殊?”
说着,就把陈峰的水桶往旁边一踢。
陈峰的火气也上来了:“赵西哥,你别太过分!
大家都不容易,你不能这么不讲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
这时,旁边的李婶也凑了过来,她是村里出了名的长舌妇,最爱搬弄是非。
她添油加醋地说:“陈峰啊,你这孩子就是不懂事,赵老西说得也在理,你就不能少打点?”
陈峰瞪了李婶一眼:“李婶,这没您啥事,您别跟着瞎掺和!”
争吵声越来越大,引来了不少村民围观。
王大爷,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走了过来。
他皱着眉头说:“都别吵了,都什么时候了,还为这点水闹得不可开交!”
可赵老西根本不听,还是一个劲儿地指责陈峰。
陈峰感到无比委屈,他不明白,自己只是想让家人能喝上水,怎么就这么难?
就在这时,孙二娘也挤了进来。
她是村里的泼辣户,平时就爱占点小便宜。
她扯着嗓子说:“陈峰,你个毛头小子,敢跟赵老西叫板,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
陈峰怒视着孙二娘:“孙二娘,你别仗势欺人!”
刘大哥站在人群中,胆小怕事的他小声劝着:“大家都消消气,别伤了和气。”
但他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众人的争吵声中。
这场冲突愈演愈烈,最后还是在王大爷的极力劝阻下,才暂时平息。
陈峰提着半桶水,心情沉重地回了家。
他知道,这次的冲突只是个开始,以后的日子恐怕更不好过。
旱灾还在持续,村里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
陈峰每天都在为水和粮食发愁,父母的脸上也满是忧愁。
好不容易熬过了旱灾,村里又开始划分新的菜地。
陈峰家分到的那块地,位置偏僻,阳光不足,种什么都长不好。
陈峰觉得不公平,找到村里负责分配的人理论。
王大爷坐在那里,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说:“这都是按规矩分的,哪能说改就改?”
陈峰据理力争:“王大爷,您看看这地,能种出东西来吗?
我们家就指着这点地过日子呢!”
孙二娘在一旁冷笑道:“哼,别不知足,有的种就不错了!”
陈峰看着他们冷漠的脸,心中充满了绝望。
在这个小小的山村里,陈峰感到无比的压抑和无奈。
他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但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团火在燃烧,那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对命运不公的抗争。
虽然生活艰苦,还常常与村民发生冲突,但陈峰从未放弃过希望。
他坚信,总有一天,他能走出这个小山村,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