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医官!
三号手术室病人大出血!
"刺耳的警报声中,阮语嫣顾不上擦去溅到护目镜上的血点,纤细的手指稳稳夹着止血钳探入患者腹腔。
监护仪的尖啸、器械碰撞的脆响、护士急促的汇报声交织成她熟悉的战场交响曲。
"血压60/40,心率140!
""准备自体血回输!
"她的声音在口罩后显得格外冷静,"小张,把无影灯再调亮些。
"就在她找到出血点的瞬间,手术室灯光突然剧烈闪烁。
一阵天旋地转中,阮语嫣感到自己像被扔进滚筒洗衣机,耳边响起诡异的嗡鸣。
最后的意识里,她死死盯着自己沾满鲜血的手套——那抹鲜红竟化作无数光点消散在空气中。
"小姐!
小姐醒醒!
"尖锐的疼痛从太阳穴炸开,阮语嫣艰难地睁开眼。
一张陌生的少女脸庞悬在眼前,梳着奇怪的双丫髻,眼睛哭得通红。
她下意识要抬手摸额头,却发现自己的手臂纤细得不像话,裹在素白中衣里的身体明显小了一号。
"这是哪家医院?
"她一开口就被自己稚嫩的声音吓到了。
"小姐别吓奴婢啊!
"少女扑到床前,"您投湖后昏迷三天了,老爷差点把太医院藏书阁都给拆了!
"太医院?
投湖?
阮语嫣猛地坐起,一阵眩晕中大量陌生记忆涌入脑海。
大晟王朝、太医院院使嫡女、因拒婚投湖自尽...她狠狠掐了一把大腿,疼痛真实得令人绝望。
"镜子。
"她沙哑道。
铜镜中是一张陌生的鹅蛋脸,约莫十六七岁,苍白如纸却掩不住精致的五官。
最让她震惊的是,镜中人发间竟簪着支玉兰银簪——与她现代时常戴的那支一模一样。
"青黛,"她试探着唤丫鬟名字,"现在是什么年份?
""天启十二年啊小姐。
"青黛忧心忡忡地摸她额头,"您该不是烧糊涂了?
"阮语嫣闭了闭眼。
作为唯物主义者,此刻却不得不接受自己穿越到了架空王朝的事实。
她低头看着这双陌生的手,指腹有薄茧,显然是常年捣药所致。
原主的记忆告诉她,这位阮小姐虽生在医家,却因是女子不得习医,只偷偷读过父亲医书。
"我爹呢?
""老爷被急召入宫了。
"青黛压低声音,"听说东郊爆发怪病,己经死了十几个百姓,连羽林卫都有人染上了。
"医者的本能立刻压倒了对穿越的震惊。
阮语嫣掀开锦被下床,双腿却软得像面条。
青黛慌忙扶住她:"小姐别急,太医们己经去了...""更衣,我们去前院等消息。
"当阮语嫣穿着淡青襦裙踏入前院书房时,几个小厮正抱着成摞医书匆匆跑过。
她目光扫过书案上摊开的《伤寒杂病论》,旁边宣纸上潦草记录着症状:高热、咳血、肤现紫斑..."鼠疫?
"她脱口而出。
"嫣儿?
"身着墨绿官服的中年男子跨入门槛,正是太医院院使阮正清。
他先是一喜,随即沉下脸:"你刚醒乱跑什么!
"阮语嫣顾不上解释,指着症状记录急问:"发病到死亡多久?
有没有淋巴结肿痛?
"阮正清一怔:"你怎懂这些?
"见女儿不答,他叹气:"最短半日,最长三天。
确实多有颈腋起核,色紫黑...""接触传染?
""似是。
最先发病的几家都住在甜水巷。
"阮语嫣大脑飞速运转。
高热、出血、淋巴结炎、高死亡率...这极可能是腺鼠疫!
在现代需要链霉素治疗,但古代..."父亲,病家是否用过什么药?
""白虎汤、清瘟败毒饮皆无效。
"阮正清眉头紧锁,"陛下己下令封锁东城,若明日还找不到治法..."他没说下去,但颤抖的手暴露了恐惧。
阮语嫣突然抓住父亲衣袖:"我知道治法!
"在阮正清震惊的目光中,她快步走到书案前,提笔写下:黄连、黄芩、栀子、连翘...这是她在研究生时期研究过的古代抗疫名方"解毒活血汤",曾对鼠疫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
"这..."阮正清接过药方的手在发抖,"你从哪学来的?
""女儿偷看父亲医书多年。
"她硬着头皮撒谎,"此方需配合严格的隔离措施。
病家衣物蒸煮,接触者单独观察七日,处理尸体必须用生石灰..."阮正清神色复杂地看着女儿,最终将药方塞进袖中:"为父姑且一试。
但你若再敢偷学医术..."话未说完,宫中又来急召,他匆匆离去。
三日后,当阮语嫣正在后院试验大蒜素提取方法时,青黛跌跌撞撞跑来:"小姐!
宫里来了圣旨!
"前院香案己设,宣旨太监尖细的声音念到:"...阮氏女献方有功,特赐入太医院修习..."阮正清接旨的手抖如筛糠。
大晟开国二百载,从未有女子入太医院先例!
"院使大人不必忧心。
"太监笑眯眯地低语,"太子殿下亲自保举的。
这几日阮小姐改良的方子,救活了半个羽林卫呢。
"阮语嫣猛地抬头。
太子?
她根本不认识什么..."对了,"太监临走时补充,"殿下口谕,请阮小姐明日入宫为三皇子看诊。
"夜幕降临,阮语嫣倚在窗前摩挲着玉兰银簪。
月光下,她发现簪尖内侧竟刻着极小的一行英文:Save lives wherever you are."无论在何处都要救人么..."她轻笑出声,突然觉得穿越或许并非偶然。
与此同时,东宫烛火通明。
萧景珩把玩着一份密报,上面详细记录着阮语嫣近期的反常表现:昏迷苏醒后突然精通医理、言行怪异、自创诸多闻所未闻的疗法..."主子,要派人盯着吗?
"黑衣侍卫低声问。
太子修长的手指划过"大蒜可治痢疾"的记录,唇角微扬:"不必。
孤亲自会会这位...妙手佳人。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