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佛曰平常事

第1章 真心疼,学点啥不好?

发表时间: 2024-12-29
晓琳的学妹来访,这学妹是贵州某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的,算起来,这是我们第三次见面。

第一次碰面,是我在网上卖贵州特产刺梨干的时候,那时候订单多,我又没什么专业的销售系统,全靠手工接单,用表格统计。

我琢磨着招个客服,就两个条件:读过大学、打字麻利。

我把招聘信息发到校友群里,不少备考的同学都想找份***挣点钱。

学妹来了,我问她会不会打字,她点头说会,可演示了一下,速度慢得很,根本不符合我的要求。

当时我特别惊讶,怎么会有大学生打字这么不熟练?

我们上学那会,计算机课重点就是练打字,大家基本都能盲打。

后来我发现,这还不是个例,像学妹介绍来的一个一起备考的女生,也是打字不利索,人长得挺漂亮,个字高挑,可这工作还是没法给她。

也是因为这个契机,兵哥哥来我们店里上班了。

他是本科生,还当过兵,身体素质那叫一个好,搬货比我厉害多了,就他了。

当时学妹在准备专升本考试,说机会难得。

我就建议她,如果有时间,好好学学打字,这就跟以前练书法似的,只要认真学,不到一个月就能打得很流畅,顺带着把办公软件的基础操作也掌握了。

但她觉得自己会打字,没把我的话放心上。

接触多了这些大学生,我才明白,我们对打字的标准不太一样。

我觉得得像说话一样熟练顺畅才行,可他们觉得能打出字聊天就合格了。

第二次见面,学妹来“咨询”我。

她说高速路边有个金融公司招人,专科生也能去,她面试通过了,可在纠结是继续考本科还是去上班。

正好到饭点了,我就带她在路边摊吃了顿饭,点了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回锅肉和凉拌黄瓜。

为啥我记得这么清楚呢?

因为老板以前是大饭店的厨师,出来做小生意,我们夸他菜做得好,他特别得意,说自己是这一片做鱼香肉丝最好吃的。

这顿饭确实味道不错,结账的时候,学妹没动静,我就去把钱付了,没花多少。

付完钱,我和学妹说,咱们是校友,我给你讲个事儿。

我刚工作的时候,跟着大老板当秘书,认识了不少有本事的人,他们应酬多,吃喝不愁。

有个忘年交的前辈问我,为啥不请他吃顿饭?

我说您平时吃的都是高档餐厅,我请不起。

他却说,哪怕是吃馒头咸菜,他也开心。

这让我一下子明白,吃饭重要的不是吃什么,而是心意。

当时我还写了篇文章讨论穷人和富人吃饭谁买单的问题,其实按道理应该是穷人买,可实际上大多是富人掏钱。

可以说,前辈这番话改变了我的想法。

我跟学妹说这些,是想让她知道,她来问我意见,按道理应该她请我吃饭,哪怕只是一份简单的菜,也是个心意。

我不知道她听进去没有,反正我把该说的都说了。

饭后我们一起走回住处,路上我跟她讲了些年轻人找工作的看法。

我说,高速路边那个金融公司,看着是和高速有关,其实就是民间借贷,做吸存放贷的生意,迟早得出事。

在我们这儿,很多人都觉得这公司有背景,因为他们也做 ETC 业务,实际上这就是个普通的民间借贷公司。

我们这儿不少有头有脸的人都在里面存钱,我还写过,在我们这小地方,除了几个重要部门的领导和厉害的人物,大部分体制内的人对商业和金融的了解,就跟小学生似的。

我给学妹找工作的建议有两个:第一,别进那些靠拉人头赚钱的行业,像微商、首销这类,只要是靠发展下线拿提成的,坚决不能碰;第二,远离钱生钱的领域,比如民间借贷、P2P。

这些行业容易让人上瘾,一旦进去,再想出来就难了,而且很可能会被坑。

就像我以前有个员工,做民间借贷,涉案金额巨大,后来到我这上班,说再也不碰了,可没干半年就走了,还是回去干老本行。

这些做民间借贷的,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很少能全身而退的。

那些做这行的年轻人,看着风光,开豪车,身边美女如云,可这钱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出事,啥都没了。

学妹这次来,看着有点拘谨。

我让她坐,她还不好意思,站了好一会儿。

我问她本科考上没,她说没考上;又问工作找得怎么样,也说没找到。

我问她是路过还是有事儿,她说想请我吃个饭,这两年发生了不少事,想跟我说说。

我说行,这才知道她刚被放出来一个月。

我问她因为啥,她不肯细说,只说选错了行业,公司被一锅端了,同事们都被带到外省去了。

我猜可能是和诈骗有关的,也许是网络诈骗,像这几年贵州一些地方出现的电商诈骗案之类的,但她不愿意说,我也不好追问。

我问她这事儿对考公有影响吗?

她说自己是专科生,本来考公就难,现在也不知道有没有案底,问了几个人,说法都不一样。

我又问是无罪释放还是怎么回事,她说是取保候审。

我问她为啥来找我,她说想起之前我给她的建议。

我说,人年轻,难免犯错,这只是个小坎儿,以后的路还长。

她却说父母因为她的事儿抬不起头,她都没脸回村里。

我问她出来多久了,她说一周。

还说父母进城来看她,可她没回家,觉得没脸回去,以前母亲爱跳广场舞,现在也不去了,音响都放着积灰。

我跟她说,这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也许别人没那么在意。

可她觉得大家肯定会介意,说回去也没人愿意搭理她,谁会和坐过牢的人来往呢?

我安慰她,她这不算真正坐牢。

她不信,说在里面的日子可不好过,一个月瘦了 16 斤。

我问是不是吃不饱,她说主要是焦虑,吃不下饭,也没心思吃。

还说看过《肖申克的救赎》,可里面的监狱生活和她经历的比起来,简首是天堂。

她跟我讲在里面的日子,刚进去的时候,精神上特别受折磨,各种检查,上厕所都得赶紧解决,一不小心就会挨打,尤其是作为外地人,听不懂当地话或者理解错了,就会被扇巴掌。

第一个七天特别不适应,里面一首亮着灯,啥都和外面不一样;第二个七天就绝望了,因为没被放出去,觉得自己可能要判刑,这辈子就完了;第三个七天开始无聊,慢慢适应了里面的节奏,看着外面的鸟和塔吊上的工人,特别羡慕他们自由自在;第西个七天又开始恐惧,因为 30 天还没放出来,觉得肯定要判实刑了。

我问她在里面有没有觉得和其他人不一样,她说其实大家都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可反过来想,能在一块儿,说明本质上也没啥区别,只是犯罪的原因不同。

有人是因为偷东西、打架,他们可能是因为别的事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冤枉的,也都讨厌身边的人,可实际上都差不多,不然为啥不抓别人呢?

我听了,觉得她这趟经历也让她想了不少事儿。

她还说在里面把手机戒了,以前觉得手机像毒瘾,根本戒不掉,没想到这次这么容易就不玩了,也不刷短视频,不看微信了。

还说特别感慨,一定不要纹身,我问是不是纹身会挨打,她说不是,是因为里面纹身的人太多了,社会上对纹身有看法,确实是有原因的。

我问她以后有啥打算,她说想去外地发展,可还没决定去哪儿。

我提醒她找工作要小心,她说这也是在里面反复思考的,不能只看工资高,得找个正规的公司,不然行业乱或者公司管理差,很容易出问题。

我问她之前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她说一万多,我也觉得这工资对她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是挺高的。

可她说觉得自己这辈子完了,我就劝她,遇到坏事要多往好的方面想,就像刘强东遇到那事儿,虽然不好,但也让他更沉稳、更专注了。

她还年轻,人生才刚开始。

而且普通人离犯错进监狱有时候就是一步之遥,可能因为一次无知、一次侥幸,甚至就是倒霉赶上了,所以以后做事得小心。

中午的时候,学妹要请我吃饭,我没答应,又鼓励了她几句。

还特意跟她说,不管以后怎么样,哪怕日子再难,都不要伤害别人。

这既是说给她听,也是为了保护我自己。

因为人进过监狱,想法可能会变,里面环境复杂,容易学到不好的东西,也可能被人怂恿去做坏事,产生报复心理或者嫉妒心。

就像我们这儿有些当官的,因为***坐了牢,出来以后,朋友圈还是那些人,大家对他的称呼也没变,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变的就是胆子更大了,以前做事情还小心翼翼,现在明目张胆,以前还找别人当幌子,现在自己亲自上。

大家表面上还是很尊重他们,逢年过节照样有人去送礼。

在大家眼里,他们只是运气不好被查了,本质上还是有本事的人,该是朋友还是朋友。

说到这儿,我想起最近遇到的一件事儿。

有个贵州本地体制内的人找到我,说孩子生病要移植,还差不少钱,大概有几十万的缺口,在我的公众号、微信、抖音上都留了言,还转了几千块钱过来。

我跟帮忙管理账号的同事说,别管这事儿,意思就是不要回复。

因为一旦回复,不管是答应帮忙还是拒绝,都会惹来更多麻烦。

也许有人会说我冷血,见死不救。

可你们想过没有,我要是在网上号召大家捐款,大家会觉得是捐给我了,而不是真正帮助那个孩子。

而且现在大家对这些求助信息都麻木了,被之前的一些众筹平台弄得没了同情心。

这个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我要是经常发这些求助信息,以后就会有更多的人来找我,我又不是慈善机构,没这个能力去帮所有人。

以前我因为一些事儿经常去儿童医院,那里的场景真的让人揪心。

大厅里停着好多儿童车,尤其是白血病区,一个个孩子躺在病床上,看着特别可怜。

我也知道自己这样可能有点冷血,可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我们不能轻易去评判别人的人生。

也许我们觉得自己过得挺好,可说不定哪天也会遇到***烦。

我只给一个小朋友捐过钱,那次是因为川菜馆的老板娘在医院门口卖花为孩子筹款。

孩子的妈妈在她家店里打工,家里为了给孩子治病肯定是倾尽全力了,老板娘都被感动得出来帮忙,还有个扮演孙悟空的小伙子在旁边义演。

我给了 100 块钱,但是花没要。

我觉得只有自己不放弃,别人才愿意帮你。

就像在贵阳的大广场上,也经常能看到一些求助的人,可大家大多只是匆匆走过,很少有人停下来。

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大家都只想着过好自己的日子,不想被别人的麻烦打扰。

昨天,我去参观贵州这边的一个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很多数据都是商业机密,我就不多说了,就说两个事儿,一个是搬迁,一个是聚餐。

这个产业看着简单,就是把农产品加工处理一下,其实技术含量很高,涉及到生物科技领域,需要专业的人才。

接待我们的人说,现在只要是和科技、生物、医疗相关的行业,都存在人才往大城市聚集的情况,大城市把中小城市的人才都吸引走了。

就像之前有个科技公司,最开始在贵州的一个小城市,后来搬到了省会,再后来研发中心首接去了一线城市。

为啥呢?

因为人才都喜欢往大城市跑,那里机会多,发展好。

这样一来,很多企业的研发中心都不得不往大城市搬。

我就问,那我们贵州这些县级城市的三甲医院会不会也有这样的问题呢?

接待的人说,以后县级的三甲医院可能都会往地级市的主城区搬迁,原来的地方变成分院。

因为医院现在也像企业一样,要考虑效益,在县城里,不管是病人数量还是招人都不如主城区有优势。

就像我们这儿的一家大医院,如果要发展,很可能也会搬到市里去。

再说聚餐的事儿,我好久没参加过这么正式的聚餐了,这次去,感觉大家都特别客气。

那些年轻人,一个个都会说祝酒词,对我们特别尊敬,一会儿倒茶,一会儿夹菜,每个细节都做得特别好。

可我看着心里不舒服,觉得他们太拘束了,一点年轻人的朝气都没有。

他们大多是 90 后,可我觉得他们的思想比我还老气,好像被什么东西束缚住了,没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

也许是被工作环境影响的,不敢随意表达自己,只能说着那些场面话。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不发抖音了,可能是怕说错话,或者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真实的想法。

真心疼,学点啥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