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其它小说 > 名义:我,高育良学生,一飞冲天

名义:我,高育良学生,一飞冲天

乌鸦吃茶去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张文山李三是《名义:高育良学一飞冲天》中的主要人在这个故事中“乌鸦吃茶去”充分发挥想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而且故事精彩有创以下是内容概括:当一觉醒发现自己成了《人民的名义》里的炮灰科长! 我是高育良的学生! 开局就是鸿门站错队万劫不复!是随波逐还是逆天改命?! 祁同伟、高育良、李达康…所有人的命竟因我而彻底改写!

主角:张文山,李三   更新:2025-05-25 12:13:29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额头一阵剧痛,温热的液体顺着脸颊滑落。

张文山下意识伸手一摸,满手猩红。

“姓张的!

你们这帮狗官!

还我房子!

不然今天谁也别想走!”

一个挥着拳头的中年汉子唾沫横飞。

“我的家啊!

住了大半辈子了!

你们说拆就拆,有没有王法了!

天理何在啊!”

一个老妇人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哭嚎。

“别跟他废话!

他跟前面那个一样,都是一伙的!

打他!”

一个激动的年轻人指着他,就要往前冲。

土块、石子还在零星飞来。

穿越了?

成了《人民的名义》世界里,林城县信访办一个刚上任的倒霉科长,张文山?

记忆碎片涌入脑海,他强忍着眩晕,瞬间明白了处境。

前任处理强拆矛盾激化,被停职了。

自己这个新人,上班第一天就被主管城建的刘副县长推出来顶雷。

命令是“不惜代价,立刻平息”。

好一个不惜代价!

成功了是领导指挥有方,失败了就是他张文山处置不力,这口黑锅不大,但足以压垮一个刚起步的小小科长。

没时间让他吐槽了,环顾西周。

愤怒的人群像一点就炸的火药桶,情绪激动,但明显缺乏统一组织。

几十个手持棍棒、戴着安全帽的拆迁队人员神色紧张,与村民对峙着,肌肉紧绷。

外围,几名警察象征性地拉着警戒线,脸上透着疲惫和无奈。

更远处,几个乡镇干部模样的人躲在车后,焦急地打着电话,时不时探头望一眼。

硬压?

只会是火上浇油,彻底引爆!

张文山压下心底的翻腾,脸上反而显出体制内干部特有的镇定。

他抹了把脸上的血污,眼神却异常冷静。

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会慌乱后退或者色厉内荏地呵斥时,张文山弯腰捡起地上一个摔破的扩音器,拍了拍上面的灰尘,对着话筒,沉声下令。

“所有拆迁机械,立刻熄火!

后退二十米!”

“所有安保人员,放下器械,保持克制!”

声音透过电流,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瞬间盖过了现场的嘈杂。

挖掘机的轰鸣戛然而止。

手持棍棒的安保人员面面相觑,迟疑着放下了手中的家伙。

连最激动的村民都愣住了,叫骂声也小了下去,惊疑不定地看着这个头上还在流血的年轻干部。

就在这时,张文山口袋里的手机疯狂震动起来。

屏幕上跳动着“刘副县长”三个字。

他接起电话,脸上依旧保持着平静。

“张文山!”

电话那头传来刘副县长压抑着怒火的声音,即便隔着听筒,周围离得近的人也能感受到那股寒意。

“谁让你跟他们谈判的?

立刻给我清场!

马上!

听不懂吗?!”

声音尖利,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

张文山脸上依旧挂着那恰到好处、带着歉意的微笑,仿佛听到的不是雷霆震怒,而是工作指示。

他语速不疾不徐,声音清晰地透过听筒传过去,也足以让身边几人听见:“刘县长,请您息怒。”

“现场情况非常复杂,群众情绪也十分激动。”

“刚才己经发生了流血事件,如果强行清场,极有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甚至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他顿了顿,语气不卑不亢,逻辑清晰:“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局。”

“我正在积极与群众代表沟通,争取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平稳化解矛盾。”

“请领导相信我,给我一点时间,我一定能妥善处理好,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给县里造成更大的被动。”

他的话语,每一个字都落在“规矩”和“大局”上,滴水不漏,既是汇报,也是一种变相的“提醒”——强行清场若出了事,责任谁来担?

电话那头的刘副县长明显噎了一下,被张文山这套官腔顶得说不出话来,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

过了几秒,他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好!

张文山,我等着你的‘妥善处理’!

要是处理不好,你自己看着办!”

啪!

电话被狠狠挂断。

张文山目光如炬,快速在人群中扫视。

他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一个能说上话、并且在人群中有一定威望的人。

很快,他的视线锁定在一位被几个村民下意识护在中间的老者身上。

老者大概七十多岁,满脸皱纹,眼神虽带着愤怒,但相比周围人的狂躁,多了一份理智和沉重。

就是他了。

张文山示意身边同样紧张得手心冒汗的副科长老王看好现场,自己则理了理有些凌乱的衣领,顶着额头的伤口,排开挡在前面的下属。

他独自一人,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担忧”和“诚恳”微笑,迎着无数道或愤怒、或疑惑、或审视的目光,主动走向那位老者。

万众瞩目下,这个年轻的科长,正孤身走向风暴的中心。

“你个小年轻,也是来抢我们房子的?”

老者看着走近的张文山,声音沙哑,带着浓浓的不信任。

周围的村民又开始骚动,怒骂声再次响起。

“老人家,您先消消气。”

张文山站定在老者面前,保持着安全的距离,语气温和,先是看了一眼老者被太阳晒得通红的脸。

“这么大热天,您老身体要紧。”

他没有首接谈拆迁,反而先关心起了老者的身体。

不等老者和周围人反应,他话锋一转,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朵:“我理解大家的心情,住了几十年的家,感情深厚。

但是,咱们反映诉求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对不对?”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周围的人群,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性:“国家政策讲究‘程序正义’,拆迁补偿也好,安置方案也罢,都有明确的规定和流程。”

“大家堵在这里,机械停工,人员对峙,问题不但解决不了。”

“万一发生冲突,受伤了,或者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把有理的事情变成没理的,那就更麻烦了。”

他巧妙地引用了官方术语,又结合了实际的利害关系。

“老人家,我知道大家肯定有难处,比如补偿标准是不是合理?

安置房的位置和质量怎么样?”

“这些具体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把问题摆到桌面上,一项一项核对,按规矩来解决?”

他的话语逻辑清晰,既点出了程序的重要性,又暗示了愿意倾听具体诉求的态度,还隐晦地提醒了对抗的风险。

老者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原本紧绷的嘴角也松动了一些。

周围一些原本激动的人开始窃窃私语,看向张文山的眼神不再是纯粹的敌视。

“我叫张文山,是新来的信访办科长,今天刚上任。”

张文山趁热打铁,语气更加诚恳,“很多具体情况,说实话,我还不是很了解。

大家的心声,我需要时间去听,去核实。”

“这样好不好?

大家先推选出几位代表,五位?

或者七位?

我们现在就去镇政府会议室,我亲自给大家倒茶,面对面地听取大家的意见和诉求。”

“我保证,一定把各位反映的问题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向上级汇报,督促相关部门尽快拿出解决方案。”

“现场这边,先暂时保持现状,等我们谈出初步结果,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办,行不行?”

他把皮球巧妙地踢了出去,将眼前的激烈冲突转化为后续的谈判议程,为自己争取到了宝贵的缓冲时间。

部分村民开始点头,觉得这个新来的年轻科长说话在理,和以前那些只会打官腔或者首接动粗的干部很不一样。

老者沉默着,显然在权衡。

现场紧绷的气氛,终于出现了松动的迹象。

张文山额头微微冒汗,既是因为伤口的疼痛,也是因为刚才的高度精神集中。

就在他准备请老者和大家商议代表人选时,口袋里的手机再次剧烈震动起来。

又是刘副县长。

张文山皱了下眉,走到稍远一点的地方接起。

电话一接通,传来的是比刚才更加冰冷、带着强烈不满和怀疑的声音:“张文山,你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