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官报是从唐代开始的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22年,葡文的《蜜蜂华报》在澳门创刊,是在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申报》创刊,它揭示了办报是“为谋利所开”,以营利,赚钱为宗旨。
其次面向工农商贾,以“新闻报道为中心进行系列改革,在报道立场上,尽量采取不偏不倚,客观中立的立场,在报道范围上,“欲将中国境内内容要紧消息采录无疑”。
在新闻时效上,率先使用电报线路传递新闻,提高新闻时效性,在写作上,浅显文字,首创标点符号《时务报》,梁启超开创了时务文体,也叫新文体,半文半白,语言丰富,笔锋常带感情,提出了中国新闻史上的耳目喉舌论汪康年:十分讲求新闻时效性,是近代版面改革第一人认为报纸如兵器,应该掌握在仁者手中报纸要敢于批评政府的过失报纸自身也要接受监督黄远生,代表作《远生通讯》特点:题材重大,内容详实分析深刻,见解独到文笔生动,亦庄亦谐理论:报纸应主持公理,指斥时弊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全面记者要加强自身修养和基本功训练,做到西能,手能写,脚能奔走,脑筋能想,儿能听邵飘萍的采访技巧:做戏把握采访者的心理广交友李大钊运用《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是接受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毛泽东,的早期办报活动;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于1919年7月14日创刊,是湖南学生联合机关报。
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于1919年7月21日创刊,是天津学生联合创办的一份大型报纸。
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闻变革自由讨论风气的出现和政论的发展—政论传统的恢复与评述体裁的发展新文风的倡导与推广新闻业务的改进报纸副刊的革新人民日报的改版,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宣布改版,社论把改版的重点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扩大报道范围,开展自由讨论和改进文风。
人民日报的改版首先在新闻报道方面的表现是新闻数量大大增加,强化经济新闻报道,经济建设新闻居各类新闻的首位。
报纸言论,副刊,通联明显改进,最后版式变得活泼。
新闻言论图片有机组合,尤其是在照片的使用上。
图片在文章中灵活穿插,十分生动,赏心悦目。
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进行学习。
10月2号,刘少奇在学习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客里空运动的重要意义,一是纠正了土地改革中的错误宣传,推动了土改的顺利进行。
二是从思想上,组织上,纯洁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队伍,增强了队伍的战斗力。
三是维护了新闻工作真实性的原则,丰富了党的新闻理论,增强了党报在群众的威信。
文汇报是爱国人士严宝礼等人以外商名义在上海租界出版的抗日报纸,于1938年1月25日创刊。
解放日报的改造是从改版开始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的战斗的党的机关报。
第一版要闻版主要是反映各抗日民主要根据地的要闻。
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和国内消息版。
第三版是国际版,第西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新闻报道的内容,由刊载国际新闻为主,改为以报道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为主。
不少社论由党的高级领导执笔,以保证质量,文风明显改进,更加关注党的中心工作和群众生活。
其表现为一,重视报道党的工作重心,尤其是对整风运动的报道和引导,保证了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
大力宣传党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组织起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方针,推动了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成功反击***发动第三次******,正确引导并影响了国内外舆论。
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形成及毛泽东的贡献。
一,坚持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二,贯彻全党办报的方针。
加强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
三站稳无产阶级革命立场正确处理新闻的政治性与真实性的关系。
西,坚持新闻为党的实际斗争服务的方向。
五,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建设,反对无冕之王的观点,树立人民公仆思想。
六,坚持群众办报路线,大力发展工农通讯员队伍。
七,树立鲜明生动,活泼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反对党八股解放日报的版面安排。
将抗日民主根据地放在首位。
整风宣传整风运动作为宣传中心来抓。
发布大量文章专刊。
社论写作,注重社论质量。
结合当前中心工作,积极发挥报纸的组织功能。
西,组织领导,加强对报社的领导***的战时新闻统治。
同意中国共产党在南京出版发行机关报新华日报。
1938年11月1号先后在武汉和重庆创刊。
1947年停刊。
新华日报。
本报的使命是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战斗中做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
邹韬奋先进的办报思想报刊要始终立于人民大众的立场,以推动社会进步为目的。
热情为读者服务。
树立平民化风格。
从选材上,它突出有价值,有趣味。
在文风上,他强调,大众化采用提倡明显畅快的平民式文字。
通俗移动。
成舍我于1935年9月20日与人合资在上海创办了另一张更典型的小型报力报,并担任社长力报以对外争取国家***,独立驱除敌口,对内督促政治民主严惩***为宗旨,继续民生报,小报大办的方法,使小型报更上一层楼。
从创刊起就提出报纸大众化的口号。
红色中华于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江西瑞金市中共苏区的第一份中央级机关报。
红中社的建立。
1931年六月,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决定建立党的第一个文字广播电台及无线电通讯社。
11月7日,中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当天,红色中华通讯社也诞生了,红中社以Csr为呼号使用中文和英文对外播发大会的消息和有关文件。
红中社是新华通讯社的前身。
1931年11月7日,这一天,后来被定为新华社的诞生纪念日。
时报是戊戌变法失败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机关报。
1904年6月12日,创刊于上海,时报的主持人是狄楚清。
同盟会成立前革命派的报刊活动。
中国日报是兴中会的第一张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
于1900年1月25日创刊于香港。
社长和总编辑是陈少白。
影响较大的有,1901年六月。
向早新创办的杭州白话报。
1903年12月,林白水在上海创办的中国白话报,1904年三月,陈独秀等人在芜湖创办的安徽俗话报。
这些报纸中,中国白话报影响最大。
杭州白话报出版时间最长。
1910年二月停刊。
王涛。
1874年2月4日他在香港同仁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完全由华人出资,华人操权的中文日报循环日报,并受聘担任正主笔。
1995年1月1日,西川日报社主管和主办的华西都市报创刊开启了中国都市报的元年。
1978年8月,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新闻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成立,标志着新闻学研究正式成为国家科学研究事业的组成部分。
1957年10月,在广州创刊的羊城晚报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张大型综合晚报,由中共广东省委主办。
作为机关报,南方日报的辅助和补充。
文汇报新闻日报新民报晚刊大公报。
私家报纸被改造成以民间报纸面目出现的工银报纸,而光明日报则成了民主党派报纸面目出现的工银报纸。
政府对私营广播电视台的社会主义改造首先实行的是公私合营,随后采用管理频率的办法将其并入到当地的国营广播电台行列。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太行战被采用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呼号进行广播。
戊公振是中国新闻史学的拓荒者,中国报学史是国人编纂的第一部系统全面的论述。
中国报史的著作。
徐宝煌被称为中国新闻界的开山祖新闻教育界的第一位大师。
石量才,张骞,陈陶遗,季应忠,赵竹君五人从席子佩手中购下申报产权和股份经营,张骞任董事长,史亮才任社长。
其后,经过一场诉讼风波,史亮才独自经营,继续走企业化道路。
几年后,大有起色,无论是发行量还是盈利大大超出美差经营时期。
吴定昌,胡正之,赵晋伦三人合作复活大公报时。
提出所谓不党不卖不思不盲的办报方针,强调报纸的独立性对报管实行企业化管理,使这家1度破产的报纸。
续刊后获得成功。
新闻改革的全面启动。
新闻观念的进一步革新。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两次较为明显的转变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引入开阔新闻研究视野传播学引入促使新闻传播观念转变。
新闻商品性争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加强。
埃德加斯诺在1937年十月撰写了著作红星照耀中国。
1938年二月,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