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们好欢迎来看,明末这块小说非常的多了,但穿流寇的比较少,能正常从流寇起家的就更少了,大部分作者都倾向于当坐寇,但明朝那个环境不像元末坐寇是无法生存的,因为明末流寇们起于陕西这里贫瘠干燥物产匮乏不开系统的话根本无法生存,在陕西当坐寇的流寇都没活过崇祯五年,古人比现代人缺的是新知识而不是智商,不是什么年代都能广积粮,高筑墙,朱元璋那个只是特例。
朱元璋起事的时候刘福通己经把元朝的狗脑子都打出来了,加上元朝内部还在火拼,元朝南方地区主力江淮三王的军力己经被张士诚打的差不多了,所以朱元璋起事之初只需要面对忠于元廷的地主豪强,而明末陕西的流寇需要面对五个军镇的围剿,所以说当坐寇是绝对不可行的。
既然决定不当坐寇也不开金手指,这本书我时间流逝尽量稍微写慢点,尽量还原一下明末的农民起义,有不当之处请指正感谢各位。
明末的陕西是一个非常悲催的地方,当然这个陕西不是现代的行政区划,包括了宁夏和甘肃是一个非常大的行都司,明朝建国后出于边防需求开始建设九边重镇,嘉靖朝时因为边防吃紧根据需要又在九边母体上置众多新镇,因为塞外有蒙古人的存在,陕西一省就有西个大军镇即延绥镇、甘肃镇、固原镇、宁夏镇这些是常设的,到了流寇兴起又增设了临洮镇,得益于老朱家的养猪政策陕西除了军镇还有藩王府,汉中的瑞王,西安的秦王,兰州的肃王,还有平凉的韩王,就算没有辽饷陕西也被各个军镇和藩王们榨干了,一个省要管西五个边镇的粮食,还有无底洞似的藩王,更别说这些边镇卫所军官还有藩王们都不是啥好鸟,军官们贪军屯奴役军户,藩王们更是荤素不忌民田军屯啥都要加上朝廷给的各种政策依靠卖茶叶卖盐收地租,经过二百年的发展藩王们各个都有钱。
陕西的军兵们就苦了孝宗之前还好,明太祖下令盐商只能拿边境的粮食来换盐引,于是富商大贾纷纷出钱召募农民到边境开荒垦田,边境的粮仓倒也充足,到了孝宗朝户部尚书叶淇让盐商纳银换盐引,而由太仓供给边境用粮,盐商们不缺银子自然不会管边境的粮仓是否够吃用银子换多方便,边地民屯日渐荒芜,边境的粮价越来越贵,边军用粮也越发苦难,加上军屯被逐渐侵占卫所军户们也就成了军官们的农奴,不要说训练能吃饱就不错了,大部分农奴般的官兵饿的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只能选择把自己保命的盔甲卖了以求活下去,一部分官兵选择铤而走险偷摸出去打劫,当然士绅官员家不敢动,就朝小老百姓么借粮食,人品好的只抢了粮食碎银子铜钱,人品不好的甚至还借老乡人头,在这个时代当兵的当老百姓的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下。
这本书的故事就从陕西延绥镇靖边守御千户所开始了。。。。。
新人作者文笔不佳有不好之处请指正一定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