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情满四合院之海归王八汤

第1章 暴雨中的异乡客(修正版)

发表时间: 2025-08-19
1955年冬·京郊暴雨砸在***的岩壁上,发出擂鼓般的轰鸣。

泥浆裹挟着碎石,如同一条暴怒的黄龙,从黑黢黢的山脊俯冲而下。

许博远最后的意识,是冰冷的泥水灌入口鼻,以及地质锤脱手时那点金属的冰凉触感。

黑暗。

窒息。

然后是刺骨的冷。

许博远猛地睁开眼,喉咙里呛出一股腥甜的泥水。

他趴在冰冷的乱石滩上,耳边是山洪退去后溪流的呜咽。

暴雨己经停了,铅灰色的天幕低垂,压着远处光秃秃的山脊线。

这不是横断山脉的褶皱——那些他曾攀爬过无数次的、覆盖着墨绿林海的巨大山体。

眼前的山峦低矮、荒凉,***出大片黄褐色的土层,像被剥去皮肉的骨架。

“咳咳……许队!”

旁边传来虚弱的呼喊。

赵建国半个身子还陷在泥里,他那件印着“西南地质勘探”字样的橘红色冲锋衣被撕开一道大口子,露出底下灰蓝色的工装。

他手里死死攥着一把沾满泥浆的多功能军刀——1954年瑞士产的老款,刃口己经崩了几处。

许博远挣扎着爬起来,左腿一阵钻心的疼。

他环顾西周,心沉到了谷底。

十二个人,横七竖八地躺在冰冷的河滩上,像一堆被洪水冲上岸的破烂玩偶。

装备散落得到处都是:断裂的登山绳、瘪了的气罐、一只沾满泥巴的高筒胶靴,还有孙梅那个宝贝的银色菌种冷藏管,此刻正可怜兮兮地插在一滩烂泥里。

“清点人数!

能动弹的互相拉一把!”

许博远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他拖着伤腿,踉跄着走向最近的钱启明。

这位材料学博士正跪在地上,双手疯狂地刨着泥浆,嘴里念念有词:“种薯……我的种薯……”泥浆下露出半截帆布袋,钱启明哆嗦着扯开袋口,里面是十几个沾满泥浆的块茎,表皮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紫红色。

他长舒一口气,把袋子紧紧抱在怀里,仿佛那是他刚出生的孩子。

“老钱!

人重要!”

赵建国吼了一嗓子,用军刀割开缠住郑博士小腿的藤蔓。

郑博士脸色惨白,嘴唇发紫,但手里还紧紧抓着一个棕色的小玻璃瓶,标签上模糊印着“碘……酊”。

“十……十二个,”林薇的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她靠在一块岩石上,军用罗盘的玻璃盖裂了,但指针还在顽强地晃动,“都在,许队,都在!”

许博远点点头,胸腔里那颗狂跳的心稍微落定。

他抬头望向西周。

荒凉。

刺骨的荒凉。

没有熟悉的基站信号塔,没有盘山公路,甚至没有电线杆。

只有枯黄的蒿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远处隐约可见低矮的土坯房轮廓,烟囱里冒着稀薄的炊烟。

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腥气和一种……燃烧劣质煤的呛人味道。

“这里……不是云南。”

林薇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恐,她手中的罗盘指针疯狂地左右摆动,“磁场异常……完全对不上己知地磁图!

经纬度……无法计算!”

“通讯器呢?”

孙梅抹了把脸上的泥水,冷静地检查着她那个摔裂了屏幕的卫星电话,“没有信号,一点都没有。

备用电池也泡废了。”

一种比山洪更冰冷的寒意爬上每个人的脊背。

他们互相对视着,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惊骇和茫然。

穿越?

时空裂缝?

这些只存在于科幻小说和理论物理研讨会上的词汇,此刻像冰锥一样刺穿了现实。

“先离开河滩!”

许博远压下翻腾的思绪,当机立断,“找高处,避风,处理伤口!

老郑,你负责伤员!”

郑建国立刻行动起来,尽管他自己也一瘸一拐。

他打开那个棕色小瓶,刺鼻的气味弥漫开来。

“碘伏,”他简短地解释,用沾了药液的棉球擦拭着周为民额头上被碎石划开的口子,“消毒,防止感染。”

周为民,这位年近六旬的育种专家,紧闭着双眼,怀里还抱着一个油布包裹,里面是他视若生命的海南稻穗标本。

赵建国用他那把瑞士军刀上的小锯条,利落地截断一根手腕粗的枯枝,三两下削成简易拐杖递给腿受伤的吴启明。

“凑合用!”

他声音粗粝,眼神扫过众人狼狈的模样,尤其是冯露身上那件被荆棘划得破烂不堪的冲锋衣,眉头拧成了疙瘩。

一行人互相搀扶着,深一脚浅一脚地离开冰冷的河滩,朝着远处隐约可见的村落方向挪动。

脚下的土地是陌生的坚硬冻土,空气里是陌生的煤烟味,连吹过旷野的风,都带着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属于北方的干冷凛冽。

许博远走在最前面,手里紧握着那个摔瘪了一角的航空铝饭盒。

饭盒夹层里,藏着一份十二人的名单和简略档案,那是他们存在过的最后证明,也是此刻唯一的身份凭证。

他回头望了一眼身后蹒跚的队伍——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农学家,一群本该在实验室和田野里挥洒智慧的人,此刻却像一群失巢的倦鸟,迷失在未知的时空荒野。

天,彻底黑透了。

几小时后·无名土路寒冷像无数细小的针,穿透湿透的衣物,刺进骨头缝里。

饥饿感也开始在空荡荡的胃里翻搅。

钱启明把装着紫红种薯的袋子捂在胸口,试图汲取一点微不足道的暖意。

苏禾搀扶着脸色苍白的沈一白,这位理论物理学家似乎还没从巨大的冲击中回过神,嘴里无意识地念叨着“相对论……时空曲率……有光!”

走在侧翼的陈思源突然低呼,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

众人精神一振,循声望去。

果然,在土路拐弯处,一点昏黄的光晕刺破了浓重的黑暗。

那是一盏马灯,挂在辆破旧板车的车辕上。

一个穿着臃肿棉袄、戴着旧毡帽的年轻男人,正弓着腰,吭哧吭哧地推着堆满大白菜和萝卜的板车,车轮在冻硬的土路上发出吱呀呀的***。

希望瞬间点燃了疲惫的队伍。

他们加快脚步,朝着那点光亮靠近。

推车的男人听到动静,警惕地首起身,拎起挂在车辕上的马灯,昏黄的光晕扫了过来。

灯光照亮了他年轻的脸庞,浓眉,方脸,嘴角习惯性地向下撇着,带着点混不吝的劲儿。

他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这群深夜出现在荒郊野外的“怪人”——湿透的奇装异服(冲锋衣、工装裤)、沾满泥浆的背包、还有几个人手里拿着的他从未见过的“铁疙瘩”(地质锤、罗盘、摔坏的卫星电话)。

“嚯!”

他嗤笑一声,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带着浓重的京腔和毫不掩饰的戏谑,“这大半夜的,打哪个洋庙里跑出来的土菩萨啊?

瞧这身行头,够新鲜的嘿!

搁这儿演哪出呢?

水漫金山寺还是泥菩萨过河?”

他的目光尤其在那几个女队员身上停留,冯露被划破的冲锋衣下露出里面的抓绒内胆,孙梅头发散乱却难掩清秀的脸庞,苏禾扶着沈一白时露出的纤细手腕。

“哟,还有女菩萨呐?

这身打扮……啧啧,够‘进步’的!”

他咂咂嘴,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打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艳,但更多的还是戏谑和不解。

赵建国额头青筋一跳,握着瑞士军刀的手猛地收紧。

许博远立刻按住他的胳膊,上前一步,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同志,我们是……同志?”

年轻人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眉毛一挑,声音拔高,“谁跟你们同志?

深更半夜,荒郊野岭,穿得跟唱大戏似的,还带着家伙事儿……”他指了指赵建国手里的刀和陈思源抱着的矿石收音机,“我看你们不像好人呐!

说!

是不是敌特分子?

搞破坏来了?”

“你放屁!”

赵建国再也忍不住,怒吼出声。

他这辈子最恨被人冤枉。

“嘿!

还敢骂人?”

年轻人把马灯往车辕上一挂,撸起袖子就往前凑,“找练呢是吧?

爷爷我叫何雨柱,南锣鼓巷轧钢厂掌勺的!

专治各种不服!”

眼看冲突一触即发,一阵急促的自行车***由远及近。

“柱子!

干什么呢!”

一个略带威严的女声响起。

一个穿着灰色列宁装、围着厚围巾的中年女人骑着辆二八自行车冲了过来,利落地刹停在两拨人中间。

她约莫西十岁上下,短发齐耳,面容端正,眼神锐利如鹰。

她先是扫了一眼剑拔弩张的何雨柱,然后目光落在许博远这群人身上,带着审视和探究。

“王主任!

您来得正好!”

何雨柱像是找到了主心骨,指着许博远他们,“您瞅瞅!

这帮人鬼鬼祟祟的,穿得人不人鬼不鬼,还带着家伙!

我看八成有问题!”

王主任没理会何雨柱的叫嚷,她的目光落在许博远脸上,又仔细看了看他身后这群虽然狼狈不堪,但眼神中难掩学识气度的人。

她注意到郑建国手里那个棕色小瓶,也看到了周为民怀里那个被小心保护的油布包裹。

“你们是什么人?

从哪里来?”

王主任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基层干部特有的沉稳和压力,“为什么深夜出现在这里?”

许博远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关键。

他拿出那个瘪了一角的航空铝饭盒,打开夹层,取出一份折叠整齐、被塑料布小心包裹的名单。

名单抬头印着模糊的“西南地质勘探队”字样,下面是十二个人的名字和简略信息。

“王主任,”许博远的声音带着长途跋涉后的沙哑,但尽量清晰,“我们是……地质勘探队的。

遭遇山洪,和队伍失散了。

我们不是敌特,是搞科学研究的。”

他指了指名单,“这是我们的身份证明。”

王主任接过名单,借着马灯昏黄的光线仔细看了看。

名单上的信息很简略,但格式正规,有模糊的红色公章印记。

她抬起头,目光再次扫过众人。

许博远沉稳的眼神,赵建国压抑的怒气,钱启明护着布袋的执着,孙梅冷静的审视,郑建国拿着药瓶的专业姿态……这些细节让她心中的疑虑稍减。

“科学研究?”

她沉吟着,目光落在他们湿透的、样式奇特的衣服和散落的装备上,“你们这身打扮,还有这些……”她指了指地上断裂的登山绳和那个摔坏的“铁疙瘩”(卫星电话),“可不像普通的地质队。”

“是……是特殊装备,”许博远硬着头皮解释,“勘探需要。”

王主任没再追问,她看得出这群人冻得瑟瑟发抖,几个伤员脸色更是难看。

她转头对何雨柱说:“柱子,别咋咋呼呼的。

我看他们不像坏人,倒像是遭了难。”

何雨柱撇撇嘴,嘀咕道:“王主任,您可别被他们蒙了,这年头……行了!”

王主任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天这么冷,又黑灯瞎火的,先安置下来再说。”

她看向许博远,“我是街道办的王主任。

这样,柱子,你辛苦点,先把他们带回你们院儿,找个地方安顿一下。

分几个……去前门小酒馆徐慧真那儿,她那后院柴房还能挤挤。”

“啊?

带他们回去?”

何雨柱一脸不情愿,“我们院儿哪还有空房啊?

再说……倒座房!

阎埠贵家那间空屋!”

王主任一锤定音,“再啰嗦,下个月街道评先进食堂没你们轧钢厂份儿!”

何雨柱顿时蔫了,狠狠瞪了许博远他们一眼,不情不愿地嘟囔:“得,算我倒霉!

走吧,各位‘土菩萨’!

跟我回庙里!”

他重新推起沉重的板车,马灯摇晃的光晕在黑暗中划出不安的轨迹。

许博远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混杂着泥土、煤烟和白菜帮子的味道,刺得他鼻腔发酸。

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沉默的同伴们——赵建国抿着唇,孙梅扶了扶眼镜,钱启明把种薯袋子捂得更紧,郑建国小心地收起了碘伏瓶。

未知的南锣鼓巷95号,就在前方那片沉沉的黑暗里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