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秋天,纽约的街头己是一片金黄,风卷着落叶在柏油马路上打着旋儿,路边的行人都行色匆匆,各有心事栀夏站在公寓的落地窗前,静静地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她的身旁,放着一只半满的皮箱,里面装着她多年来的行囊,也装着她对未来的憧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栀夏转身缓缓走去拿起听筒,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熟悉而激动的声音:“栀夏国内现在急需像你这样的科研人才,国家需要你!”
听到这话,栀夏的心中涌起一股热流。
她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那时候的她,生活在一个宁静的小镇。
每当夜晚来临,她总会爬上自家的屋顶,望着浩瀚的星空,心中满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我要为国家做贡献!
我要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小小的她对着星空许下了庄重的誓言后来,栀夏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留学。
在那所顶尖的大学里,她一头扎进科研的世界。
实验室的灯光,见证了她无数个日夜的努力。
然而,留学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次,栀夏提出了一个关于科研项目的创新想法,却遭到了来自导师和部分同学的质疑“一个来自东方的女孩,能有什么独到的见解”那些轻蔑的话语,如同一把尖锐的刀子,刺痛了她的心但栀夏没有退缩,她用无数次试验,用严谨的数据,证明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当试验成功的那一刻,那些曾经质疑她的人,脸上都露出了惊讶与敬佩的神情如今,站在即将离开的节点上,栀夏看着窗外的街景,心中感慨万千。
她知道,回国的路或许充满艰难,那里没有先进的实验装备,没有充足的科研经费,甚至可能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很艰苦。
但她不在乎,因为她的根在中国,那里有她的梦想,有她想要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栀夏轻轻合上箱子,最后看了一眼这个住了多年的公寓。
她提起箱子,迈着坚定的步伐向门口走去。
每一步,都像是在和过去告别,又像是在迈向一个新的未来走出公寓,秋风卷着落叶擦过脚边,栀夏抬头望了眼天边的流云。
那云絮被风推着,正朝着东方缓缓移动,像极了她此刻按捺不住的归心她拎起手边的手提箱,皮质的把手被掌心的温度捂得温热,箱身不算沉,却装着她多年积攒的图纸与笔记。
指尖摩挲过箱面细密的纹路,那是无数次在实验室与宿舍间往返留下的痕迹转身走向码头的那一刻,她仿佛听见了故乡的风声——不是纽约街头这带着凉意的秋风,而是小时候爬在屋顶上,听着稻田里传来的、混着蛙鸣的暖风。
栀夏低头笑了笑,脚步愈发轻快,手提箱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里面的金属量规与钢笔偶尔触碰出细碎的声响,像是替她数着迈向故土的每一步她知道,前路或许要翻越重山,要躺过浅滩,但掌心传来的箱身温度,分明是一份滚烫的约定,正等着在祖国的土地上,开出最绚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