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重生1983:从救妻致富开始

第3章 第一桶金的野望

发表时间: 2025-10-11
晨曦透过ICU走廊尽头的窗户,洒下斑驳的光影。

怀里的秦小雨因为极度疲惫和放松,终于沉沉睡去,小脑袋枕在秦阳的臂弯里,呼吸均匀。

周建军缴完费回来,将一叠收据递给秦阳,上面用蓝色钢笔清晰地写着金额:一百八十七元五角三分。

在1983年,这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三西个月的工资。

“秦老弟,费用我先垫上了,不够再说。”

周建军的声音沉稳,带着一种退伍军人特有的可靠。

秦阳接过收据,指尖微微发烫。

这笔钱,在重生前的他眼中,不过是九牛一毛,甚至不够他宴请客户的一瓶酒。

但此刻,它重若千钧,承载着妻子的生命和这个家未来的希望。

“周大哥,”秦阳抬起头,目光澄澈而坚定,没有丝毫以往的浑浊和颓废,“这钱,我一周内必定还你。

大恩不言谢,我秦阳记在心里了。”

周建军愣了一下。

眼前的秦阳,眼神锐利,语气沉稳,身上那股让人厌烦的酒气和戾气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一夜之间脱胎换骨。

他皱了皱眉,最终还是拍了拍秦阳的肩膀:“钱不急,先把弟妹照顾好。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吱一声。”

他没有多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和转变,他看得出来,秦阳这次的转变,是发自内心的。

秦阳点了点头,没再多说。

感激放在心里,行动才是最好的回报。

他现在全身家当只剩下几毛钱,连给女儿买碗热粥都不够。

当务之急,是弄到启动资金,而且是快钱。

他的目光落在了自己左手手腕上。

那里戴着一块半旧的上海牌A581机械表,这是父亲留给他的遗物,也是前世他一首戴到发达后才珍藏起来的物件。

表盘有些磨损,但走时精准,在这个年代,是硬通货。

“周大哥,还得再麻烦你一下。”

秦阳开口道,“你知道附近哪里有信托商店或者当铺吗?”

他需要将这块表快速变现。

周建军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他手腕上的表,明白了他的意图。

“厂区后门那条老街有个‘利民信托商行’,价格还算公道。

我正好要回去换班,顺路带你过去。”

“多谢。”

秦阳小心翼翼地将睡熟的女儿调整到一个更舒服的姿势抱好,站起身。

一夜未眠,加上精神高度紧张,身体有些虚浮,但他深吸一口气,稳住了身形。

未来的商业巨擘,岂能被这点困难打倒?

利民信托商行门面不大,玻璃柜台里陈列着一些旧收音机、旧眼镜、旧怀表之类的杂物。

一个戴着老花镜、穿着灰色中山装的老先生正在柜台后拨弄着算盘。

秦阳抱着女儿走进去,首接说明了来意。

老先生接过手表,仔细端详,又拿到耳边听了听走时声,然后用放大镜查看机芯。

“上海A581,保养得还行,就是表壳磨损厉害。”

老先生放下放大镜,语气平淡,“最多给你六十块。”

六十块?

秦阳心里冷笑。

这块表在收藏市场未来的价值他清楚,即便在当下,品相稍好的A581在黑市也能卖到一百二以上。

这老先生杀价够狠。

但他没有争辩。

他现在需要的是速度,而不是最高利润。

而且,他展现出的急切和窘迫,正是对方压价的理由。

“八十。”

秦阳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势,“您知道这表的价值。

我急用钱,但八十是底线。

不行我就去城南看看。”

他作势要拿回手表。

这种以退为进的谈判技巧,对于浸淫商海多年的他来说,几乎是本能。

老先生扶了扶眼镜,重新打量了一下秦阳。

这个年轻人虽然衣着狼狈,抱着孩子,但眼神锐利,语气沉稳,不像是一般的败家子。

他沉吟了一下:“七十五。

现钱。

成就成,不成就算了。”

“成交。”

秦阳干脆利落。

多五块少五块,对他未来的计划影响微乎其微,节省时间才最重要。

七十五张“大团结”(十元纸币)很快点到了秦阳手中。

厚厚的一沓,带着旧纸币特有的气味。

走出信托商行,阳光有些刺眼。

秦阳揣好这笔至关重要的启动资金,心中己然有了清晰的计划。

“周大哥,钱我会尽快还你。

另外,”秦阳转向周建军,“能再帮我个忙吗?

帮我照看小雨半天,我出去办点事。”

他不能带着女儿去进行他的“商业冒险”。

周建军看着秦阳,又看了看在他怀里睡得香甜的小雨,点了点头:“成,孩子放我那儿,让你嫂子帮着照看一会儿。

你……自己去办事方便?”

“放心,周大哥,我心里有数。”

秦阳将女儿小心翼翼地交给周建军。

小雨在睡梦中咂了咂嘴,并没有醒来。

安顿好女儿,秦阳感觉身上一轻,不仅是物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他现在可以放手去搏了。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市中心的工人文化宫广场。

那里是这座城市信息流动最快的地方,也是“倒爷”和寻求机会者最初的聚集地。

凭借前世的记忆,他知道这几天正好有一批从南方沿海过来的“跑单帮”的人,带来了一批紧俏货——电子表和尼龙袜。

这些东西在内地还是新鲜玩意儿,利润极高。

他需要在这批货被大倒爷吃下之前,抢下一部分。

摸了摸口袋里那七十五块钱,秦阳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

七十五元,在这个遍地黄金的年代,足够他撬动第一个财富支点了。

妻子需要更好的药和营养,女儿需要新衣服和玩具,这个家需要一个新的开始。

这一切,都将从这七十五元开始。

他迈开步子,汇入街上骑着二八大杠、穿着蓝灰工装的人流,步伐坚定而有力。

属于他秦阳的1983,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