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眼的白光。这是林微恢复意识后的第一感受。
她眨了眨眼,试图适应突如其来的光线。消毒水的气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泥土、草木和某种说不清的陈旧气息。手术室的灯光变成了透过简陋窗户洒进来的阳光。
"林微同志,你还好吗?"
一个陌生的女声在耳边响起,带着浓重的口音。林微猛地转头,看到一个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年轻女孩正关切地看着她。女孩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布衣,胸前别着一枚小小的毛主席像章。
"我...这是哪里?"林微的声音干涩得不像自己的。
"卫生所啊,你不是说要来帮忙吗?怎么一进门就晕倒了?"女孩伸手摸了摸林微的额头,"没发烧啊。"
林微低头看自己——同样朴素的蓝色上衣,黑色布裤,一双磨得发白的布鞋。这不是她的身体,不是她熟悉的21世纪手术服。她的心跳加速,一股寒意从脊背窜上来。
"今天是...什么日子?"她艰难地问道。
"1972年5月12日啊。"女孩奇怪地看着她,"林微同志,你该不会是中暑了吧?"
1972年。林微的大脑一片空白。就在几分钟前,她还在2023年的手术室里,为一名车祸重伤的患者进行紧急手术。患者大出血,她记得自己突然感到一阵眩晕,然后...
穿越了?这怎么可能?
"我...我想我需要坐一会儿。"林微扶着墙慢慢站起来,环顾四周。这是一间简陋的砖房,墙上贴着几张泛黄的卫生宣传画,木架上摆放着几瓶基本药品。角落里有一个生锈的铁柜,上面用红漆写着"为人民服务"。
她真的穿越到了七十年代,而且似乎成了一个下乡知青。
"给,喝点水。"女孩递来一个搪瓷缸子,"我是卫生所的赤脚医生王秀英,你是新来的知青吧?"
林微接过缸子,温热的水滑过喉咙,让她稍微镇定了一些。"谢谢,我是林微。从...从北京来的。"
"知道知道,大队长说过。"王秀英笑着说,"你们这批知青来了三个,就你学医的,可把老支书高兴坏了。咱们这儿缺医少药的,有个正经学过医的可不容易。"
林微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她确实是医生——21世纪顶尖三甲医院的外科副主任医师。但现在,她被困在了这个缺医少药的年代,成了一个下乡知青。
"我...我想先熟悉一下环境。"林微放下缸子,走向药架。药品少得可怜:阿司匹林、红药水、紫药水、几瓶抗生素、简易包扎用品。这些在现代医院连基础配备都算不上。
"别看东西少,可都是宝贝。"王秀英跟过来,小心翼翼地拿起一瓶抗生素,"这盘尼西林,得支书批条子才能用。"
林微点点头,医学史课上学过,七十年代中国农村的医疗条件确实如此。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既然回不去,就得先活下去。作为医生,至少她比这个时代的人懂得多得多。
"秀英,能带我去看看病人吗?我想尽快熟悉工作。"
王秀英眼睛一亮:"好啊!正好今天有几个病人。"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林微见到了各种在现代早已不常见的病症:严重的蛔虫感染、营养不良导致的水肿、未经治疗的慢性胃炎...她强迫自己适应简陋的条件,用现有的药品和知识为病人诊治。
"林医生,你懂得真多!"看完最后一个病人,王秀英由衷地赞叹,"你说的那些治疗方法,我在培训时都没听过。"
林微心里一紧,意识到自己可能说漏嘴了。"我...在大学时看过一些外国医学杂志。"她含糊其辞。
傍晚时分,林微被安排住在村边的一间小土房里。屋内只有一张木床、一个脸盆架和一个小木桌。她坐在床边,望着窗外的夕阳,终于有时间思考自己的处境。
她穿越了,成了知青林微。从王秀英的话中得知,这个林微是医学院学生,因政策中断学业下乡。而她,21世纪的林微,灵魂占据了这具身体。
"我该怎么办..."她喃喃自语。回去的方法一无所知,只能先在这里生活下去。作为医生,她可以帮助这个缺医少药的村庄,但必须小心不暴露太多超前知识。
门外传来脚步声,接着是轻轻的敲门声。
"林微同志,你在吗?"是王秀英的声音。
林微打开门,看到王秀英和一个中年妇女站在门外。妇女怀里抱着一个约五六岁的男孩,孩子面色潮红,呼吸急促。
"林医生,这是李大娘和她孙子小虎。小虎下午开始发烧,刚才突然抽起来了!"王秀英焦急地说。
林微立刻进入医生状态:"快抱进来放在床上。"
她迅速检查孩子的情况:高热约39.5度,颈部强直,克氏征阳性——脑膜***征。
"有抽搐史?持续多久?"她一边问一边解开孩子的衣服散热。
"就刚才,抽了大概一分钟。"李大娘声音发抖,"林医生,我孙子不会..."
"可能是脑膜炎。"林微冷静地说,"秀英,卫生所有抗生素吗?能静脉用的那种?"
王秀英面露难色:"有是有,但..."
"人命关天,先用上,责任我来担。"林微斩钉截铁地说,"另外需要酒精物理降温,再找些冰块来。"
王秀英点点头跑出去了。林微继续检查孩子,心里盘算着治疗方案。在这个没有CT、没有完善检验的年代,她只能凭经验判断。细菌性脑膜炎可能性大,必须尽快用上足量抗生素。
王秀英很快回来了,手里拿着两瓶药和简陋的输液设备。"只有这些了。"
林微看了看标签,是青霉素和链霉素。"够用了。"她熟练地配药、消毒、穿刺静脉。在现代医院稀松平常的操作,在这个昏暗的土屋里显得格外艰难。
"大娘,按住孩子的手,别让他乱动。"林微一边操作一边安抚,"小虎会没事的,您别担心。"
药液一滴一滴流入孩子的血管。林微用酒精给孩子擦拭身体降温,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两小时后,孩子的体温开始下降,呼吸也平稳了些。
"暂时稳定了,但需要继续观察。"林微松了口气,"秀英,能再找些药来吗?"
"我去找支书批条子。"王秀英说着就要出门。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接着是一个低沉的男声:"请问林微同志在吗?"
林微抬头,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站在门口。夕阳的余晖从他背后照进来,勾勒出挺拔的轮廓。那人穿着军装,肩章显示他是个团长。
"我是林微。"她站起身,这才看清来人的样貌——约二十七八岁,剑眉星目,脸部线条坚毅,皮肤是健康的古铜色。他站在那里,自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程远征。"军人简洁地自我介绍,"回家探亲,听说村里来了位医生,特地来看看。"
他的目光落在床上的孩子身上:"这孩子怎么了?"
"疑似脑膜炎,刚用上抗生素。"林微回答,注意到程远征听到医学术语时微微挑眉的动作。
程远征走近床边,动作利落地蹲下查看孩子的情况。他的手指轻轻翻开孩子的眼睑,动作专业得让林微惊讶。
"瞳孔对光反应正常,是个好兆头。"他站起身,声音低沉有力,"需要什么药?我车上有些部队医疗队的备用药品。"
林微眼前一亮:"如果有更强的抗生素和退烧药最好。"
程远征点点头,转身对门外喊了一声:"小张!把医疗箱拿来!"
不一会儿,一个年轻士兵抱着一个绿色金属箱跑进来。程远征打开箱子,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各种药品,比村卫生所的丰富多了。
林微迅速挑选出需要的药物,重新调整了输液方案。程远征站在一旁,目光不时在她熟练的操作和孩子之间移动。
"你医术很好。"他突然说,"不像刚毕业的学生。"
林微的手顿了一下,随即继续操作:"医学院实践多。"
程远征没有追问,但林微能感觉到他探究的目光。这个军人不简单,观察力敏锐得可怕。
新药见效很快,孩子的体温明显下降,呼吸也更加平稳。李大娘感激得直抹眼泪,拉着林微的手不停道谢。
"应该的。"林微温和地说,转向程远征,"谢谢您的药品,帮了大忙。"
程远征摇摇头:"军民一家亲。"他看了看手表,"我该回去了,明天再来看看孩子情况。"
他转身要走,又停住脚步:"林医生住哪里?"
"村东头那间土房。"王秀英抢着回答。
程远征点点头,没再说什么,带着士兵离开了。
林微长舒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后背已经湿透。一方面是紧张孩子的病情,另一方面是那个叫程远征的军人带来的无形压力。他太敏锐了,在他面前,她必须格外小心不暴露自己。
"程团长可是咱们村的骄傲!"王秀英兴奋地说,"才28岁就当上团长,立过好几次功呢!这次是休假回来看他奶奶的。"
林微点点头,没有多问。她更关心孩子的病情。"今晚我守着他,以防病情反复。"
夜深了,李大娘和王秀英轮流休息,林微则一直守在孩子床边。凌晨时分,小虎的体温终于恢复正常,睡得安稳了。林微轻轻摸了摸孩子的额头,松了口气。
窗外,启明星已经升起。她走到门口,深吸一口清晨的空气。远处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景色宁静美好,与她熟悉的城市高楼截然不同。
一阵脚步声传来,林微转头,看到程远征迈着稳健的步伐走来。晨光中,他的轮廓更加分明,军装笔挺,整个人如同一柄出鞘的剑,锋芒毕露又内敛沉稳。
"孩子怎么样了?"他走到近前问道。
"退烧了,情况稳定。"林微回答,"多亏了你的药。"
程远征微微点头:"我去看看。"
他进屋检查了孩子的情况,动作依然专业得不像外行。"恢复得不错。"他直起身,看向林微,"你一夜没睡?"
"医生习惯了。"林微笑了笑。
程远征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几秒,突然说:"我在西南前线见过不少脑膜炎病例,你的处理方法很...特别。"
林微心跳漏了一拍:"是吗?就是标准治疗啊。"
"用***预防二次抽搐,这在野战医院都是新方法。"程远征的声音很平静,但眼神锐利,"你不是普通医学院学生,对吧?"
林微感到一阵眩晕,不知是疲劳还是紧张。这个军人比她想象的更危险,他能从细微的医疗操作中看出端倪。
"我...看过一些国外文献。"她勉强回答。
程远征没有追问,只是说:"不管怎样,你救了孩子,村里人会感激你的。"
他转身要走,又停下脚步:"我休假两周,期间有医疗需要可以找我。我奶奶家就在村西头的大槐树下。"
林微点点头,看着他挺拔的背影消失在晨雾中,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她需要程远征提供的药品资源;另一方面,这个人太危险,随时可能发现她的秘密。
但奇怪的是,在他面前,她除了紧张,还有一种莫名的安心感。也许是因为他也是医疗同行?或者是他身上那种军人特有的可靠气质?
林微摇摇头,赶走这些杂念。现在最重要的是适应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至于程远征...保持距离才是明智之举。
然而命运似乎有其他安排。三天后,村里爆发了集体发热事件,十几个孩子同时出现高烧症状。简陋的卫生所挤满了病人,林微和王秀英忙得脚不沾地。
"像是某种传染病。"林微检查了几个病人后判断,"可能是水源污染导致的。"
"我去找支书报告!"王秀英匆匆跑出去。
林微尽最大努力处理病人,但药品很快告急。正当她焦头烂额时,程远征带着几个士兵和几大箱药品出现了。
"听说村里有疫情?"他直接走到林微面前问道。
林微抬头,看到他严肃的表情,不知为何鼻子一酸。"是的,疑似肠道传染病,已经有十六个病例了。"
程远征立即转身对士兵下令:"立即设立隔离区,烧开水,分发消毒片。"然后他打开药箱,"这些是部队防疫专用药,你看哪些能用?"
林微迅速挑选出适用的抗生素和补液盐,两人配合着组织村民隔离消毒,给病人用药。程远征的指挥果断有效,很快控制住了混乱的局面。
忙碌间隙,林微注意到程远征卷起袖子的手臂上有一道长长的伤疤。"你的伤..."她下意识地问。
"前线留下的。"程远征简短回答,继续分发药品。
天黑时,大部分病人情况稳定了。林微和程远征坐在卫生所门口短暂休息。夜风微凉,吹散了一天的疲惫。
"今天多亏了你。"林微真诚地说,"没有你的药品和人手,情况会糟糕得多。"
程远征喝了口水,侧脸在月光下棱角分明:"军民合作应该的。"他顿了顿,"你的诊断很准确,处理也很专业,不像这个年代的手法。"
林微心头一紧,握紧了手中的搪瓷缸子。
"不过现在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程远征站起身,"我去看看隔离区的情况。你休息会儿,明天还有硬仗要打。"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林微既感激又忐忑。程远征显然对她的医术有怀疑,但出于某种原因没有深究。这个男人像一把双刃剑,既是帮助也是威胁。
疫情持续了五天,最终在两人的努力下得到控制,没有死亡病例。村里人对林微的医术赞不绝口,连老支书都亲自来道谢。
"林医生啊,你可真是我们村的福星!"老支书握着她的手说,"以前遇到这种病,少说也得走几个..."
林微谦虚地笑笑:"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特别是程团长帮了大忙。"
说曹操曹操到,程远征迈着标准的军人步伐走来,向老支书敬了个礼:"报告支书,防疫工作已经完成,我明天就回部队了。"
"这么快?"老支书惊讶道,"不是说有两周假吗?"
"前线有情况,提前召回。"程远征简短回答,目光却落在林微身上,"走之前,我想请林医生去看看我奶奶的老寒腿,听说很有效。"
老支书连连点头:"应该的应该的!林医生,程团长帮了咱们这么大忙,你可得好好给老太太看看!"
林微只能答应。下午,她跟着程远征来到村西头一栋稍大的砖房前。院子里种着蔬菜,收拾得井井有条。
"我父母早逝,是奶奶带大的。"程远征突然说,语气中有一丝林微从未听过的柔和,"她听说你的医术很好,一直想见见你。"
林微点点头,跟着他进屋。程奶奶是个精神矍铄的老人,虽然腿脚不便,但眼神明亮。她热情地招呼林微坐下,端出珍藏的茶叶。
"远征难得带姑娘回家,我可得好好招待!"老太太笑眯眯地说。
"奶奶!"程远征罕见地露出一丝窘迫,"是请林医生来看您的腿。"
林微也有些不自在,赶紧进入医生角色。她仔细检查了老人的膝关节,确实是典型的老年性关节炎。
"我给您做个针灸治疗,再教您几个康复动作,能缓解疼痛。"林微从随身带的布包里取出针具——这是她来之前特意准备的,符合时代特征。
治疗过程中,程远征一直站在一旁,目光专注地看着她的每一个动作。林微能感觉到他的视线,手上的动作却依然稳定精准。
"哎哟,真神了!"治疗结束后,程奶奶活动着腿,惊喜地说,"不怎么疼了!林医生这手艺真不赖!"
林微笑着嘱咐了一些注意事项,又留下几个草药方子。程奶奶非要留她吃晚饭,盛情难却。
晚饭很简单,但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已经算丰盛:炒鸡蛋、青菜、一小碟腊肉和红薯饭。程奶奶不停地给林微夹菜,絮絮叨叨地说着程远征小时候的趣事,让这位严肃的团长几次无奈地喊"奶奶"。
看着程远征在奶奶面前难得放松的样子,林微突然觉得这个看似冷硬的军人也有温柔的一面。他给奶奶盛饭夹菜的动作小心翼翼,眼神中满是孝心。
饭后,程远征送林微回家。五月的夜晚,微风拂面,带着田野的清香。两人并肩走在乡间小路上,一时无话。
"谢谢你治疗我奶奶。"最终程远征打破沉默,"她很久没这么开心了。"
"应该的。"林微轻声回答,"你奶奶很可爱。"
程远征轻笑一声,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柔和:"她很喜欢你。"
这句简单的话让林微心跳加速。她不确定程远征是什么意思,也不敢深思。
"明天...你真的要回部队了?"她转移话题。
"嗯,前线紧张。"程远征的声音又恢复了军人的沉稳,"这次疫情,你的表现很出色。"
林微不知如何回应,只好说:"你也是,指挥很有条理。"
"林微。"程远征突然停下脚步,转身面对她,月光下他的眼睛深邃如潭,"我不知道你从哪里学来那些医疗知识,但你的能力对这个村子很重要。我...希望有机会再见面。"
林微抬头看着他坚毅的面容,一时语塞。他是在告别,还是在暗示什么?
"我...我也是。"她最终只说出这几个字。
程远征点点头,似乎对她的回答感到满意。他们继续向前走,直到林微的小屋前。
"到了。"林微站在门口,突然有些不舍,"一路顺风。"
程远征看着她,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写下一行字撕给她:"这是部队的通信地址。有紧急医疗需要可以联系我。"
林微接过纸条,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掌,一阵电流般的触感让她迅速缩回手。
"谢谢。"她低声说,将纸条小心地收好。
程远征最后看了她一眼,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转身离去。林微站在门口,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月色中,心中百感交集。
这个来自七十年代的军人,身上有种让她安心的力量。而她,一个来自未来的灵魂,却在这个过去的时空里,第一次感到了某种归属感。
她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是否能回到自己的时代。但此刻,手中那张写有程远征地址的纸条,似乎成了连接两个时空的纽带。
夜风吹过,林微深吸一口气,转身进屋。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在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年代,她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