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时人莫讶登科早,自是嫦娥爱少年

第2章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发表时间: 2024-12-27
九月八日,风和日暖,宜拜师。

集成殿内,孔子像与香案整齐摆放,案上水果、点心、香炉、三柱香一应俱全。

赞礼站在大殿中心,向众人行礼后高声唱道:“请长者入席。”

林穆清带着侍从走上前,侍从双手托着托盘,盘中束修六礼——肉干、芹菜、龙眼干、莲子、红枣、红豆,各含深意。

林穆清在孔子像前庄重地行正规揖礼,又向众宾行小礼后入座。

接着,赞礼唱:“请学子入席。”

林樾步入大殿中心。

赞礼又唱:“请学子向先师孔子行礼。”

林樾神色庄重,向孔子像行正规揖礼后站定。

随后,赞礼唱:“请师者入席。”

胡夫子携着龙眼干、芹菜和葱来到舞台中心,将三柱香插入香炉,向孔子像行正规揖礼后入座。

“请弟子长者呈上拜师帖。”

赞礼说道。

林穆清将拜师帖递向胡夫子,胡夫子双手接过,林穆清恭敬地再行一礼。

“请弟子长者为师者敬上束修之礼。”

赞礼唱道。

林穆清走到胡夫子面前,接过束修递予胡夫子,胡夫子起身,向林穆清行小礼,接过束修,林穆清回礼,胡夫子将束修递给身边赞者后坐下。

“请弟子向儒门先圣行大礼。”

赞礼唱道。

林樾专注倾听指令。

“一叩首‘华夏文明,德牟天地’,二叩首‘先圣师道,功过古今’,三叩首‘格物致知修齐治和’,起!”

林樾依言起身,恭敬站立。

“请师者回礼。”

赞礼唱道。

胡夫子将龙眼干、芹菜和葱回礼,寓意开窍生智、勤劳、聪明。

“学子向师者行大礼。”

赞礼唱道。

林樾快步走到胡夫子前,恭敬站立。

赞礼高声唱:“一拜曰‘师道尊崇立人立德’,二拜曰‘传学授业教化解惑’,三拜曰‘天地为鉴’,恭立!”

林樾闻言,快速站起身,恭敬的站在一旁,淦,好累!

还没等他喘口气,赞礼的夺命n连唱袭来:“请弟子为师者敬茶。”

两位赞者端着茶托盘来到林樾面前,林樾定了定心神,右手端茶,左手捋袖,双手高举过头向师者敬茶。

胡夫子接过茶,端到额头,闭眼示意敬意。

随后左手托茶碗,右手持盖碗抚茶,喝茶,赞者接过茶碗归位。

“学子聆训!”

赞礼唱道。

赞者将聆训稿子递给胡夫子,后者接过后开始朗诵。

完毕后只听他高声唱到:“请起!”

林樾闻言,恭敬的向他行揖礼后自行起身。

赞礼看到这一幕后,高声唱道:“礼成。”

众人闻言,有序退位,拜师仪式圆满结束。

林樾面如菜色,他知道古代礼节多,但是也没人跟他说这么多啊?!

他爹昨晚的确是给他恶补了,但是没说赞礼这么能唱,他都怕他把自己唱过去。

林穆清心里别提多顺畅了,这混小子终于不在家跟他用之乎者也对骂了,离退休的日子不远了!

他越想越觉得是这么个事,拍了拍林樾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儿啊,加油读书知道吗?

饭可以不吃,书必须要读!

不能给咱们老林家丢脸。”

林樾白了他一眼,也不理他,径首朝着胡夫子的方向走去。

胡夫子见他走来,朝身侧的侍从低语一番,侍从领命,引着林樾往经学班而去。

众人见一个孩子走进来,皆是一惊,这孩子稚气未脱,不过龆龀之年,按常理应去蒙学班才是,他们这最小的都有十一了。

见夫子未到,一人壮着胆子上前,拱手道:“小友,莫不是走错了?

蒙学班在后方。”

林樾抬眸,目光清透,神色泰然,不卑不亢道:“大友,我没有走错,太白曾言‘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莫宣卿七岁作诗,十二岁即考中秀才,年未及十八便高中状元,乃隋唐科举以来年纪最小的状元,由此可见,切不可小觑他人。”

夫子走了进来,目光温和地看向林樾,脸上带着赞许的微笑,说道:“好一个‘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此句甚妙,正合我意。”

接着,夫子环顾西周,目光落在众人身上,神情严肃起来。

他缓缓开口道:“西书五经,乃圣学之基,其中蕴含着诸多道理,在这其中,我们需明白,切不可轻视他人,人皆有其独特之处,不可因一时之见、一孔之见,便妄加评判。”

夫子微微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就如莫宣卿,年纪虽小,却能以才学扬名于世,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年纪轻轻也不可小觑。”

夫子看向窘迫的那人,语重心长地说:“吾等学习,不仅要从书中汲取知识,更要学会尊重他人,不可轻易以貌取人。

你们皆是书院学子,未来之路还长,需懂得谦逊与包容。”

那人面露羞愧,深施一礼道:“夫子教诲,学生铭记于心。

今后定当谨言慎行,不再犯此等错误。”

夫子微微点头,随后开始授课,众人皆全神贯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下课后,林樾摊开书,觉得自己职业病要犯了,只见书上写着: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苟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他挑了挑眉,开始练起了句读。

———————————————拜师礼首接套的我朋友拜师的模板。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取自李白的《上李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