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朱雀劫永昌十九年霜降,寒意如针,丝丝渗入每一寸空气。
昭懿长公主薨逝的第七个夜晚,仿佛被一层不祥的阴霾所笼罩,栖凰阁的琉璃瓦上,不知何时竟落了层血色薄霜,宛如大地悄然渗出的凝血,给这清冷的夜更添几分阴森诡异。
彼时,年仅七岁的沈燕回,身形瘦小,瑟缩在拔步床底,如同一只受惊的小鹿。
她紧紧攥着半块冰裂纹玉佩,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透过湘妃竹帘那狭窄的缝隙,她小心翼翼地窥探着外面的动静。
只见十二幅月华裙如流霞般逶迤过青砖地面,裙裾上金线绣就的孔雀栩栩如生,正衔着滴血明珠,在烛火的映照下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这是圣上特赐林姨娘的逾制妆花锦,那奢华的模样,仿佛在无声地炫耀着主人的恩宠与权势。
“老夫人痰厥,请姑娘去侍疾。”
一个轻柔却暗藏压迫的声音响起,染着蔻丹的手,如同鬼魅般悄然掀开锦衾,动作看似优雅,却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急切。
枕下那本泛黄的《郑氏女科秘录》随之露出,书页陈旧,似承载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
燕回的心瞬间提到嗓子眼,她紧张地屏息,看着林姨娘拿起银剪,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轻轻挑破书脊。
紧接着,三片晒干的夹竹桃叶,如同凋零的生命,缓缓飘落在织金毯上,那叶片干枯蜷曲,仿佛在诉说着一场即将来临的阴谋。
“这东西怎么会在这儿?”
林姨娘低声自语,神色有些慌乱。
燕回心中一惊,下意识地抱紧自己,心中暗暗思忖:“林姨娘究竟在谋划什么?
这夹竹桃叶又有什么古怪?”
更漏滴答,仿佛时间的心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当滴到戌时三刻,西厢方向突然传来沈月泠那尖锐的惊叫,声音划破夜空,如同利箭般穿透人心。
燕回的心猛地一紧,下意识地贴着冰凉的紫檀木壁,那寒意透过衣衫渗入肌肤,却远不及她此刻内心的冰冷。
紧接着,庭院里便响起此起彼伏的呼喊:“走水了!
走水了!”
慌乱的脚步声、惊呼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场混乱的乐章。
燕回在恐惧中,下意识地摸向暗格里母亲留下的犀角杯,那杯身温润,触手生凉。
当她将犀角杯拿起,杯底映出窗外冲天的火光,那火光在杯底的折射下,竟渐渐凝成朱雀展翼的形状,神秘而诡异,仿佛是某种预示着灾祸的征兆。
“不好,是走水了!
这火怎么烧得这么快?”
外面有人惊慌失措地喊道。
“快救火!
别让火势蔓延!”
又有人大声指挥着。
“原来在这里。”
一个沙哑如砂纸磨砺般的声音骤然响起,带着无尽的冷酷与杀意。
带血的剑尖如毒蛇信子般挑开竹帘,一道寒光闪过,吓得燕回浑身一颤。
她抬眼望去,只见玄铁面甲下,一双冰冷的眼睛正死死盯着她,如同饿狼在注视着猎物。
燕回心中大骇,慌乱中,她将手中的玉佩塞进嘴里,咸腥的血气瞬间漫过舌尖。
这玉佩并非寻常之物,而是今晨她偷换林姨娘参汤时,从药渣里小心翼翼滤出的虎符残片,她知道,这或许是她能保命的关键。
“小东西,把你嘴里的东西交出来!”
刺客恶狠狠地说道,剑尖又逼近了几分。
燕回紧紧咬着牙,怒视着刺客,心中想着:“我死也不会给你!
这是母亲留给我的,一定很重要!”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风云突变。
檐角忽然坠下个玄衣少年,宛如从天而降的神兵。
他身姿矫健,落地时轻盈无声。
腕间鎏金铜哨发出一阵清脆的鸾凤清鸣,那声音悠扬悦耳,却又仿佛带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在这混乱的夜空中回荡。
紧接着,剑光一闪,如闪电般划过,瞬间泼开半幅血幕,血腥气顿时弥漫开来。
面甲碎裂的刹那,燕回清楚地看见刺客颈后的黥印——状如衔尾蛇的北狄死士图腾,那诡异的图案仿佛带着一种神秘的诅咒,让人不寒而栗。
“休得伤她!”
玄衣少年怒喝一声,手中剑如蛟龙出海,首逼刺客咽喉。
刺客冷笑一声:“你这小子,少管闲事!”
两人瞬间交上手,剑影闪烁,火星西溅。
“别看。”
少年急切地说道,声音虽年轻,却透着一股沉稳与坚定。
他迅速解下身上的织锦斗篷,轻轻裹住燕回,动作温柔而迅速,仿佛在呵护着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
衣袖掠过时,带起一阵清苦的沉香气,那香气淡雅却让人安心。
燕回因恐惧而咬紧的唇间,溢出血珠,那血珠落在少年玄色的衣襟上,竟奇异般地化作展翅朱雀的形状,神秘而瑰丽。
“太子殿下!
您的手......”暗卫的惊呼声,如同一记重锤,刺破了这紧张的夜色。
“我没事,保护好姑娘!”
被称作太子殿下的少年喊道,手上剑招丝毫不乱。
栖凰阁在熊熊烈火中摇摇欲坠,发出不堪重负的“嘎吱”声。
在阁轰然倒塌的前瞬,少年眼神坚定,毫不犹豫地将燕回推入密道。
燕回在黑暗中最后看见的,是他染血的右手紧攥着半块龙纹玉佩——与她口中那枚裂痕严丝合缝,仿佛冥冥之中,命运的红线将他们紧紧相连,而这玉佩,或许就是解开一切谜团的关键。
“你一定要活下去!”
少年大声喊道,声音在密道中回荡。
燕回泪流满面,心中默默念着:“我会的,你也要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