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安初年·扬州曲阿我的膝盖陷在焦土里,十指抠出的沟壑填满灰烬。
父亲栽种的梨树只剩半截炭枝刺向天空,扭曲的树干如同一个无声的控诉。
母亲绣着并蒂莲的帕子挂在断垣上,曾经鲜艳的丝线已被热浪和灰烬染得黯淡无光,
被热浪撕成碎蝶,像是翩跹飞舞的亡魂。马蹄声碾碎寂静时,
我正用陶片刮去父亲胸口的箭镞——他的血早已凝成紫黑色的痂,
像一块烙在江南春色里的伤疤,提醒着我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焦糊味,那是家园的味道,也是死亡的味道,更是绝望的味道。
太阳像一只愤怒的血轮,将残破的曲阿染成一片猩红,
仿佛要把所有的罪恶都曝晒在阳光之下。我麻木地重复着手上的动作,
陶片锋利的边缘刮过凝固的血迹,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像是在控诉着命运的不公。
父亲那双曾经布满老茧的手,如今僵硬地垂落在泥土里,再也无法握紧他心爱的梨木枪,
再也无法抚摸我的头顶,再也无法给我一个温暖的拥抱。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那是战火尚未降临前的曲阿,一个宁静祥和的江南小镇,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家。
父亲不仅仅是镇上的猎户,更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他乐于助人,
经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的枪法更是百步穿杨,无人能及,
镇上的人都称他为“神***”。而母亲则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妇人,她用一双巧手,
将粗糙的麻布绣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她的绣品不仅美观,而且富有寓意,
常常被镇上的人当作礼物赠送。家里的院子里种着一棵梨树,那是父亲亲手栽种的,
每到春天,满树的梨花如雪般绽放,香气弥漫整个小镇,引来无数的蜜蜂和蝴蝶。
母亲常常在梨树下刺绣,我则在一旁玩耍,那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那一年,我十岁,
正是无忧无虑的年纪。我喜欢跟着父亲去打猎,听他讲述山林里的故事,看他如何追踪猎物,
学习他如何瞄准射击。父亲总是耐心地教导我,告诉我打猎不仅需要技巧,
更需要耐心和毅力。我也喜欢看母亲在灯下刺绣,听她哼唱着悠扬的《采莲谣》,
看着她手中的绣针在麻布上飞舞,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莲花便跃然纸上。
我梦想着长大后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出色的猎户,像他一样保护家人和乡亲,
或者像母亲一样绣出美丽的画卷,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然而,
这一切都在一夜之间被彻底摧毁。刘繇军的士兵闯入了曲阿,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将原本宁静祥和的小镇变成了一片人间地狱。他们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无视人伦道德,
肆意践踏生命。父亲为了保护家人,为了保护镇上的乡亲,
毅然决然地拿起梨木枪与他们搏斗,他身手矫健,枪法精准,接连击倒了数名士兵。然而,
敌众我寡,父亲最终倒在了血泊之中,他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家人和乡亲。
母亲为了不被玷污,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毅然决然地冲进了熊熊燃烧的茅草屋,
她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贞洁。茅草屋顶坍塌的瞬间,我听见母亲哼唱的《采莲谣》陡然变调,
原本悠扬婉转的歌声变得凄厉而绝望,火舌舔舐竹简的噼啪声里,
父亲临终前那句“枪尖要稳,心更要稳”化作青烟,
缠绕着刘繇军残破的“汉”字旗消失在暮色中,那面旗帜也象征着曾经的希望和美好,
如今也随着战火一同消逝。火焰吞噬了所有的一切,也吞噬了我的希望和梦想,
将我的世界变成了一片黑暗。我活着,只是为了活下去,为了替父母报仇,
为了让那些杀害他们的人付出代价。将父亲胸口的箭镞清理干净后,
我用颤抖的手臂将他抱起来,向后山走去。那里有一片梨树林,是我和父亲常去的地方,
也是我们最喜欢的地方。我挖了一个坑,将父亲安葬在梨树下,
将那截折断的梨木枪杆也一同埋入土中。我希望父亲能够永远安息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
折断的枪身嵌着三道深浅不一的刻痕,那是去年生辰时父亲划下的:“一痕平江东,
二痕定中原,三痕……”父亲原本打算在我十八岁的时候,将这把梨木枪传给我,
希望我能够用它守护家园,保卫百姓。然而,他再也无法实现这个愿望了。
未尽的誓言随着裂纹延伸,最终刺入我掌心的血肉,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疤。
我仿佛听到了父亲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活下去,为我报仇!记住,枪尖要稳,心更要稳!
”我跪在坟前,默默地发誓:“父亲,母亲,我一定会为你们报仇的!
我一定会让那些杀害你们的人付出代价!我会用他们的鲜血来祭奠你们的亡灵!
”我的声音嘶哑而坚定,充满了仇恨和决心。我站起身,擦干眼泪,转身离开了后山。
我知道,复仇的道路充满艰辛,但我决不会退缩,我会用自己的双手,为父母报仇雪恨。
2 军营马厩·建安三年冬寒风呼啸,像无数把尖刀刮过我的脸颊,吹得我的皮肤生疼。
我蜷缩在草料堆里,任凭虱子啃啮着我的脚踝,它们贪婪地吸食着我的血液,
让我的身体感到一阵阵麻痒。这比老兵扔来的馊饼更让人麻木,至少馊饼还能填饱肚子,
而虱子只能带来痛苦。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习惯了饥饿、寒冷和屈辱,
习惯了在黑暗中舔舐伤口。三年前,我加入了孙策的军队,成为一名普通的骑卒。
我没有名字,也没有身份,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士兵,一个随时可能被牺牲的炮灰。
我之所以加入军队,并不是为了保家卫国,也不是为了建功立业,只是为了活下去,
为了复仇,为了寻找那些杀害我父母的凶手。在军营里,我受尽了欺凌和嘲讽。
老兵们看不起我,认为我只是一个只会种地的农家崽,他们嘲笑我的口音,嘲笑我的瘦弱,
嘲笑我的无知。他们经常拿我寻开心,故意让我做一些脏活累活,例如清理马粪,喂马,
打扫营地。如果我稍有懈怠,就会遭到他们的辱骂和殴打。但我从不抱怨,也不反抗,
只是默默地承受着,将所有的痛苦都藏在心里。我知道,要想复仇,就必须变得强大,
只有拥有足够的力量,才能保护自己,才能为父母报仇。
我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训练上。我拼命地练习骑术,练习枪法,练习格斗。
我每天都起得很早,在其他士兵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训练了。
我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不断地超越自己,希望有一天能够像太史慈一样,
成为一名英勇的将领,拥有改变命运的力量。太史慈是孙策麾下的一名猛将,他武艺高强,
勇猛无敌,是军营里所有士兵敬佩的对象。他的枪法更是出神入化,据说他曾经用一杆银枪,
在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我非常崇拜他,希望能有机会向他学习,
希望能得到他的指点。每当夜晚降临,我就偷偷地来到军营的空地上,练习枪法。我没有枪,
就用树枝代替。我一遍又一遍地挥舞着树枝,模仿着太史慈的枪法,想象着自己手持银枪,
驰骋沙场,所向披靡。太史慈的银枪在月下舞动时,我蜷缩在营帐阴影里,
用炭条在《孙子兵法》残卷上勾画枪势轨迹。我努力地记住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
将它们牢牢地刻在脑海里。我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即使是在睡梦中,
也在不断地演练着各种战术,不断地思考着如何运用兵法来战胜敌人。
《孙子兵法》残卷是我从战场上捡来的,上面记载着许多兵法战术,是无价之宝。
我虽然识字不多,但却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我相信,只要掌握了兵法,
我就能够更好地战斗,就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就能够更好地为父母报仇。
我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我的骑术和枪法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骑术技巧,我的枪法也变得越来越精准。
但我仍然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士兵,没有人注意到我的存在,没有人知道我的目标,
没有人知道我心中的仇恨。直到某夜雪地里的脚印暴露了我的行迹。那天晚上,
我像往常一样在雪地上练习枪法。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将整个军营覆盖在一片银白之中。
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危险。
当我停下来的时候,才发现雪地上留下了一串深浅不定的脚印,这些脚印就像一条线索,
将我的秘密暴露在了阳光之下。这些脚印暴露了我的行迹,很快就被老兵们发现了。
他们将我抓了起来,对我进行了一顿毒打,他们用鞭子抽打我的身体,用脚踢我的肚子,
用拳头打我的脸。鞭刑撕裂的旧伤与新痕交错,
在背上织出一张嘲笑的网:“农家崽也配读圣贤书?就你这熊样,还想当将军?做梦吧!
”我被打得遍体鳞伤,躺在地上动弹不得,我的身体仿佛散了架一般,疼痛难忍。
但我仍然没有放弃,我咬紧牙关,默默地忍受着疼痛,我知道,如果我倒下了,
就再也没有机会为父母报仇了。就在我奄奄一息的时候,斥候王五出现了。
王五是军营里的一名斥候,他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在军营里很受人尊敬。他经常帮助我,
给我送一些食物和药品,教我一些生存的技巧。王五看到我被打成这样,非常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