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候府娇女掌宫纲

第2章 暗流涌动

发表时间: 2025-05-21
顾昭宁将《治家要略》重新塞进炕席下的暗格时,指腹触到张嬷嬷给的半吊钱,铜钱的棱角硌得生疼。

自那日掀了大夫人的账册,她总觉得府里的风都变了——晨起扫雪的婆子不再和她搭话,厨房送的早膳里,连腌菜都少了半碟。

这日辰时三刻,她揣着要给老夫人送的蜜饯往颐安园去,途经西花园时,梅树后传来细碎的说话声。

"三妹妹最近倒是长本事了,连母亲的账都敢翻。

"苏婉儿的声音像浸了冰碴子,"过两日老夫人寿宴,她不是总爱往厨房凑么?

偏让她管那桌素斋。

"顾昭宁脚步顿在青石板上,梅枝上的积雪簌簌落了半片在肩头。

她顺着游廊拐进假山后,透过嶙峋石缝,正瞧见苏婉儿倚着朱漆廊柱,指尖绞着月白帕子,身后两个侍女正低眉垂首。

"到时候在她的素斋里掺半把花椒,"苏婉儿眼尾上挑,"老夫人信佛最忌口,吃出异味...够她跪一夜祠堂。

"寒意顺着后颈爬上来。

顾昭宁攥紧怀里的蜜饯匣子,指节发白。

她想起上月替大夫人管中馈时,苏婉儿曾往她房里塞过带霉斑的绸缎,又在她给老夫人煎的补药里添过甘草——偏生每次都做得干净,叫人抓不着把柄。

"李管事,这是新到的湖笔,您看看合不合用。

"顾昭宁站在账房门口,将锦盒轻轻搁在檀木桌上。

李管事正拨着算盘,听见响动抬眼,见是她,又低头继续拨珠子:"三姑娘这是?

""前日我替厨房核账,发现冬菜少了两坛。

"顾昭宁退后半步,目光扫过账房墙上的《朱子家训》,"今日在西花园,又听见有人说...要往寿宴的素斋里添东西。

"算盘珠子"咔"地停了。

李管事的手指悬在半空,抬头时眉峰微蹙:"内宅的事,我一个外院管家不便插手。

""可那素斋是给老夫人的。

"顾昭宁往前半步,声音轻得像飘在茶盏上的雾气,"若真出了岔子,侯府的体面...怕要落个治家不严的名声。

"李管事的喉结动了动。

他盯着顾昭宁眼底的清明,忽然伸手打开锦盒——湖笔的狼毫在阳光下泛着油光,正是他上月在书坊多看了两眼的"松雪斋"。

"明日起,我让门房多记两笔外院的出入。

"他将锦盒推回,指尖敲了敲盒盖,"但三姑娘,我只能帮你看个影子。

"顾昭宁离开账房时,檐角的铜铃正被风撞得叮当响。

她绕去后厨,正见厨娘阿菊蹲在井边择豆芽。

"阿菊姐,"她蹲下身帮着摘豆须,"这两日的花椒可得收好了,老夫人的素斋最忌辛味。

"阿菊手一抖,豆芽撒了小半在青石板上:"三姑娘怎的...?

""我昨日见小桃往这边来了。

"顾昭宁捡起豆芽放进竹篮,"她手里提的蓝布包,和上月丢的花椒罐子一个颜色。

"阿菊的脸"唰"地白了。

她望着顾昭宁的眼睛,忽然重重握住她的手:"三姑娘放心,今日起我每样菜都过三遍秤。

"寿宴那日,顾昭宁立在廊下,看素斋一桌桌往正厅抬。

苏婉儿穿了件藕荷色妆花褙子,正扶着老夫人的胳膊笑:"今日素斋是三妹妹管的,老祖宗可得多尝两口。

"第一盏"雪芽豆腐"端上来时,顾昭宁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老夫人夹起一筷子,刚送到嘴边便皱了眉:"这豆腐...怎的有些涩?

""回老夫人,"顾昭宁上前半步,声音清润如泉,"近日雪大,运豆的车翻在山路上,这豆子在雪里冻了两日。

"她转身对阿菊使了个眼色,阿菊立刻捧来两碟豆腐——一碟乳白如玉,一碟泛着青灰,"冻过的豆子磨浆,豆腐便带了涩味。

"厅里静了静。

大夫人端茶的手顿在半空,苏婉儿的指尖攥得帕子起了皱。

老夫人盯着两碟豆腐看了片刻,忽然笑出声:"昭宁这孩子,倒比管家的还心细。

"她夹了口青灰豆腐放进嘴里,"虽涩了些,到底是份孝心。

"苏婉儿的脸白得像新刷的墙。

她勉强扯出个笑,说要去看暖阁的炭盆,转身时裙角扫翻了茶盏,琥珀色的茶渍在红地毯上晕开,像一滴凝固的血。

顾昭宁替老夫人续茶时,袖中传来小绿的轻扯。

她跟着小绿走到廊角,见窗台上落着片带刺的月季花瓣——府里的月季早被霜打光了,这分明是从墙外抛进来的。

雪又开始下了。

顾昭宁捏着那片花瓣,看它在掌心慢慢化出水痕。

风卷着雪粒子打在脸上,她望着远处苏婉儿离去的背影,忽然想起《治家要略》里的话:"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可她更记得生母临终前的眼神——像雪地里的炭火,藏着烧尽寒夜的光。

(宴后第二日,顾昭宁在给老夫人送参汤时,发现暖阁的香炉里飘着缕陌生的沉水香。

那香气甜得发腻,她望着炉中跳动的火星,忽然想起李管事昨日说的"外院多了个送炭的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