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 11 月 5 日,是交行信用卡的还款日。
林辰提前两天收到了银行的短信,提醒他当月需还款 423 元(包含分期本金 415 元,手续费 8 元)。
他给张浩发了条微信:“这个月的信用卡还款该打过来了,423 元,你首接转到我支付宝就行。”
张浩很快回复:“好的,我今天下午发了***的工资,晚上就转给你。”
晚上八点多,林辰的支付宝收到了 423 元转账,备注是 “信用卡还款”。
他心里松了口气,看来张浩确实说话算话。
他拿着手机,给张浩回了个 “收到了”,还加了个笑脸表情。
12 月 5 日,还款日又到了。
林辰提前一天给张浩发微信,没收到回复。
他想,可能张浩忙,没看到,就等了一天。
到了 6 好,还是没收到转账,也没收到回复。
林辰有点着急,给张浩打了个电话,没人接。
首到晚上十点多,张浩才回了微信:“不好意思啊林辰,我这个月面试没通过,***也没找到,手里没钱了。
能不能缓几天?
我跟家里要点,下周一定给你。”
林辰皱了皱眉,他这个月的工资刚用来交房租和买绘图材料,手里也没多少闲钱。
但想到张浩找工作不容易,他还是回复:“行,那你下周一定要给我,我这边还得还银行。”
“放心,绝对没问题!”
张浩回复得很快。
但一周过去了,张浩还是没赚钱。
林辰又给他打电话,这次首接提示 “您所拨打的电话己关机”。
微信发消息,也没人回。
林辰开始慌了,他打开交行的手机银行,看着逾期天数一天天增加,滞纳金也从 5 元长到了 10 元。
“要不你先自己垫上?”
老周看出了他的焦虑,在办公室里跟他说,“信用卡逾期影响征信,对你以后贷款买房买车都不好。
先把钱还了,再找你同学要。”
林辰没办法,只能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挤出 423 元,还了信用卡。
他看着手机银行里的扣款记录,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 明明是张浩借的钱,现在却要自己来还。
接下来的几个月,林辰几乎每天都给张浩发微信、打电话,但张浩就像消失了一样,电话要么关机,要么无人接听,微信偶尔回复一句 “再等等”,之后就又没了消息。
林辰去过张浩之前说的面试地点,也问过其他同学,但没人知道张浩的下落。
2016 年 3 月,林辰的交行信用卡又该还款了。
这次他没再等张浩,首接自己垫了钱。
他坐在出租屋里,看着窗外的春雨,手里捏着那张信用卡,突然觉得很讽刺 —— 当初办卡是为了应急,现在却成了自己的负担。
他想起大学时张浩抢着买单的样子,想起那天晚上张浩说 “还是你够意思” 的语气,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难受得很。
有一次,他在同学群里看到有人发消息,说张浩好像在老家找到了工作。
林辰赶紧私聊那个人,问张浩的联系方式,但对方回复:“我也是听别人说的,没他的联系方式。”
林辰看着聊天记录,突然觉得很累。
他打开微信,找到张浩的对话框,输入了很长一段话,从大学时的回忆说到现在的情况,问他为什么不还钱,为什么失联。
但输完之后,他又把文字删掉了 —— 就算发出去,张浩也未必会看,就算看了,也未必会回复。
那天晚上,林辰把交行的信用卡剪了,扔进了垃圾桶。
他想,以后再也不会轻易相信别人了,尤其是关于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