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关于在幼儿园时期的记忆却如同被晨雾笼罩一般,显得极为朦胧和模糊不清。
依稀只记得,就在那个懵懂无知的年纪里,我的父母已然背井离乡,踏上了外出打工的漫漫征途。
他们为了家庭的生计,不得不离开熟悉的土地,奔赴远方那片陌生且充满未知挑战的世界。
与此同时,命运的齿轮无情地转动着,我的爷爷也早早离开了人世。
于是乎,在这双重缺失之下,我几乎完全依赖于奶奶那双温暖而有力的双手成长起来。
她用自己无尽的慈爱、耐心以及勤劳,悉心呵护着我幼小脆弱的心灵,给予我生活中的点滴关怀和教导。
直到后来年岁渐长,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相关信息后,我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像我这样自幼便缺少父母陪伴,只能依靠祖辈抚养长大的孩子,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叫做“留守儿童”。
这个名词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自身经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还记得读小学那会儿啊,在那充满欢声笑语和朗朗读书声的校园里,最让我们这群孩子满心欢喜、翘首以盼的事情,莫过于假期的来临了。
一想到即将到来的长假,心里就像有只小兔子在欢快地蹦跶着,那种兴奋劲儿简直难以言表!然而,当真正迎来假期之后,起初的那份激动却渐渐地被无尽的无聊所取代。
每天待在家里,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那些作业之外,似乎就只剩下坐在电视机前,百无聊赖地换着频道,试图找到能打发时间的节目这一件事可做了。
要说看书嘛,倒也不是完全不碰。
只是相比于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我更倾向于翻阅一些五花八门的杂书。
什么漫画啦、故事集啦、科普读物之类的,都能引起我的浓厚兴趣。
至于课本上的那些内容,在学校里已经学得够多了,好不容易放假了,谁还愿意去多看一眼呢?有时候待在家里实在是太过无趣和烦闷了,那感觉就像是被无形的牢笼困住一般。
于是乎,我便萌生出一个念头——步行前往同学家玩耍解闷儿。
从我的家走到同学家大概需要花费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呢,但对于还是个小孩子的我来说,这段距离竟然丝毫没有让我感到遥远或者疲惫。
一路上,我哼着轻快的小曲儿,迈着小小的步子,满心欢喜地朝着目的地进发。
当终于抵达同学家后,我们大多数时候做的事情无外乎就是打打牌、聊聊天而已。
然而即便是如此简***凡的活动,却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欢乐与温馨。
大家围坐在一起,笑声此起彼伏,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我们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
不过呀,偶尔也会有那么一些不太走运的时候。
比如说好不容易兴冲冲地赶到同学家,结果发现人家正好有事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时间陪我玩儿。
这时候,我就只好耷拉着脑袋,像只斗败了的公鸡一样,灰溜溜地转身踏上回家的路。
尽管心里难免有些失落,但一想到下一次还有机会再来找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这点小挫折也就很快被抛诸脑后啦!有的时候,如果恰逢弟弟到我家玩耍并小住几日,那可真是令人兴奋不已!我们总会兴致勃勃地相约一同前往附近的山峦,展开一场***而又充满未知的探险之旅。
每次出发前,我们都会精心准备一番。
先把小小的书包背在身上,再往里头塞几盒香浓的牛奶、几块松软的面包,然后满心欢喜地跟家中长辈打过招呼后,便迫不及待地踏上征途。
一进入山林之中,我们仿佛变成了两只自由自在的小鸟,欢快地穿梭于树林之间。
这里的道路崎岖不平,但这丝毫阻挡不了我们前行的脚步。
我们毫无章法地到处乱窜,时而沿着陡峭的山坡奋力攀爬,时而钻进茂密的草丛中探寻神秘之处。
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心中满是喜悦与激动。
当然啦,我们并没有事先规划好具体的行进路线,完全就是随心所欲地乱跑一通。
跑累了,就随意找一处相对干净些的空地停下来歇息片刻。
坐在地上,大口咬着香甜的面包,咕噜咕噜喝下几口冰爽的牛奶,稍作休整之后,又精神抖擞地开启新的一轮冒险征程。
不知不觉间,太阳渐渐西斜,眼看就要落山了。
这时,我们才意识到该回家了。
然而,由于在山里乱跑乱闯,偶尔我们也会迷失方向,因而耽搁一些时间才能找到正确的归途。
等好不容易回到家里时,往往已是夜幕降临,我们俩浑身上下的衣服都变得皱巴巴、脏兮兮的,自然少不了要挨父母一顿狠狠的责骂。
不过,即便如此,那些美好的探险经历依然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间,成为童年时光里最为珍贵的回忆之一。
踏入初中校园后,我惊觉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那个活泼开朗、口若悬河的我渐渐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身影。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那令我头疼不已的英语学科。
在此之前,我从未真正接触过英语,可以说对它一无所知。
然而,进入初中后,英语却成为了一门主科,需要频繁地应对各种测验与考试。
每当拿到那张印满密密麻麻字母的试卷时,我的心情便会瞬间跌入谷底。
望着上面那可怜巴巴的三十几分,我的心仿佛被重锤狠狠地敲击着,我深知等待我的将会是一场狂风暴雨般的责骂。
其实,我内心深处何尝不想学好英语呢?对于语文知识,我总是能够轻而易举地理解并掌握,背诵课文更是不在话下。
可偏偏面对英语时,那些复杂的语法规则、陌生的单词如同天方夜谭一般,让我感到无从下手。
每逢考试,除了寥寥数个熟悉的单词外,其余部分于我而言简直就是一本无法解读的天书。
就这样,整个初中阶段,我的英语成绩始终不尽人意,及格的次数用一只手便能数得过来。
而父母也因为此事不停地在我耳边唠叨,那一声声叹息、一句句责备犹如一根根细针,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
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眼中流露出的失望之情,那种目光如同一把利剑,直直地穿透我的灵魂,让我无地自容。
由于我的双亲长期不在身旁,他们临行前反复叮嘱我一定要与同窗们和睦相处,切莫与人发生争执甚至斗殴。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事务,我皆采取容忍退让之态。
正因如此,在校园里,我从未与人动过手。
然而,或许正是我这般行事作风,致使某些人认为我软弱可欺。
记得有一次,竟有人将我堵在了角落里。
恰巧那时,老师路过此地并及时察觉了这一情况,随即将我们一同唤至了办公室。
面对此情此景,我缄默不语。
也许是尚未遭受实质性的殴打,亦或是出于惧怕招惹麻烦的心理,总之,我始终未发一言。
至于倘若此时我开口说话究竟会引发何种后果,说实话,我无从知晓。
好在自那以后,类似的事件便再未曾降临于我身上。
实际上,老师们对于学生之间打架这种事往往采取一种相对敷衍的处理方式。
他们通常会选择对参与打架的双方各打五十大板,不分青红皂白地给予两人同样程度的警告,并告诫他们下不为例,如果再犯就要打电话通知家长之类的。
尤其是当打人一方的学生成绩较为优秀时,情况更是如此。
这时,老师常常会试图息事宁人、和稀泥般地草草了事。
然而,这样做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使得事态愈发严重。
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有那么一次,仅仅因为某人不愿意陪着另一个人去上厕所,便遭到了对方的殴打。
当时,那名受害者被打得鼻血直流,场面相当凄惨。
后来,被打同学的妈妈得知此事后赶到了学校,但此时一切都已为时过晚。
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