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游话外 > 其它小说 > 岁月匆匆,花开花落,总有些事让人心酸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岁月匆匆,花开花落,总有些事让人心酸》一经上线便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是“淬熵鎏泉”大大的倾心之小说以主人公萧寒雪晴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精选内容:青石巷的尽栽着一株老山沈清和第一次见到它是个微雨的春十三岁的她攥着半块吃剩的桂花躲在巷尾的杂货铺屋檐下避抬头就撞进一片泼泼洒洒的红——老山茶的枝桠斜斜伸过矮花苞坠在雨像被打湿的胭裹着半分怯却又透着股执拗的“这花开得落得也”杂货铺的陈阿婆端来一碗姜瓷碗边沿冒着热“三月初冒花清明前就该谢尽”清和捧着姜指尖暖融融她刚随祖母搬...
主角:萧寒,雪晴 更新:2025-10-25 03:16:06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青石巷的尽头,栽着一株老山茶。沈清和第一次见到它时,是个微雨的春日。
十三岁的她攥着半块吃剩的桂花糕,躲在巷尾的杂货铺屋檐下避雨,
抬头就撞进一片泼泼洒洒的红——老山茶的枝桠斜斜伸过矮墙,花苞坠在雨里,
像被打湿的胭脂,裹着半分怯意,却又透着股执拗的艳。“这花啊,开得急,落得也急。
”杂货铺的陈阿婆端来一碗姜茶,瓷碗边沿冒着热气,“三月初冒花苞,清明前就该谢尽了。
”清和捧着姜茶,指尖暖融融的。她刚随祖母搬来这条巷,父母远在外地谋生,
偌大的老房子里,只有祖孙俩的脚步声。往后的日子,她总爱放学后绕到巷尾,
蹲在老山茶下写作业。看花苞从青绿色的壳里慢慢胀开,看第一片花瓣颤巍巍舒展,
看满枝的红像燃起来的火,把初春的冷意都烘得暖了些。阿婆说,
这株山茶是她丈夫年轻时栽的,算起来快五十年了。“他总说,花虽开得短,
可每一朵都拼了命地开,不辜负春光。”阿婆坐在竹椅上,手里捻着针线,
阳光穿过山茶的枝叶,在她银白的头发上落了细碎的光斑。清和那时不懂,
只觉得花开时热闹,花落时未免可惜——风一吹,红花瓣就簌簌往下掉,铺在青石地上,
像铺了层碎红的锦。十五岁那年,山茶花开得格外盛。清和在花树下遇见了林砚。
他是隔壁中学的转校生,背着画板,站在花树下仰头看。风过,一片花瓣落在他的画纸上,
他抬手去拈,指尖轻轻的,像怕惊扰了什么。清和正弯腰拾落在作业本上的花瓣,抬头时,
撞进他含笑的眼里,像撞进了一汪温软的春泉。“这花叫什么名字?开得真好。
”他的声音清朗朗的,像风吹过竹梢。“是山茶,陈阿婆说它开得急,落得也急。
”清和把拾到的花瓣递给他,那花瓣还带着晨露的湿意,红得透亮。林砚接过花瓣,
夹进他的画夹里。那天下午,他们并肩坐在老山茶下,他给她看画里的风景——远山如黛,
近水含烟,还有巷口的老槐树,檐下的红灯笼。清和则给他讲阿婆说的山茶故事,
讲祖母教她做的桂花糕,讲巷子里哪家的糖糕最甜,哪家的米酒最香。此后的日子,
像被山茶的花期浸了蜜。他们会在放学后相约花下,林砚画花,清和看书,偶尔说几句话,
声音轻得怕惊飞了落在花瓣上的蝴蝶。他会给她带街角的冰糖葫芦,
她会把亲手做的桂花糕用油纸包好,放在他的画夹旁。红花瓣落了一地,
他们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叠在碎红上,像一幅慢慢晕开的画。
清和总盼着山茶花期能长些,再长些。可春日的风终究是急的,不过半月,
满枝的红就淡了下去。那天她放学回来,看见林砚站在花树下,眉头微蹙。
地上的花瓣铺了厚厚的一层,风一吹,就打着旋儿飘远。“要谢了。”他轻声说,
手里捏着一片半枯的花瓣。清和点点头,心里像被什么堵着,闷闷的。“阿婆说,
明年还会开的。”林砚转头看她,眼里有她读不懂的情绪。“清和,我要走了。”他说,
声音低了些,“我爸妈要接我去外地,下周就走。”清和愣住了,
手里的书本“啪”地掉在地上。花瓣落在书页上,红得刺眼。她张了张嘴,
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只觉得眼眶发烫,鼻尖泛酸。那天他们没多说什么,
只是静静地站在花树下,看着花瓣一片片落下。林砚把他画的山茶递给她,
画里的山茶开得正盛,红得像燃着的火,背景是巷尾的青瓦白墙,还有两个并肩的小小身影。
“等明年花开,我就回来。”他说,语气很轻,却像一句郑重的承诺。清和攥着画卷,
看着他背着画夹转身离开,背影渐渐消失在巷口。风卷起地上的花瓣,追着他的脚步,
像在挽留,却终究被远远甩开。她站在花树下,直到夕阳落下,直到祖母来寻她,
才发现眼泪早已打湿了画卷的边角。林砚走后,清和依旧每天去看老山茶。花瓣落尽了,
枝桠间只剩下青绿色的新叶,像褪去了繁华,回归了沉静。阿婆看着她落寞的样子,
叹了口气,递过一碗姜茶:“花有花期,人有离别,都是寻常事。只要记着花开时的热闹,
就不算辜负。”清和捧着姜茶,点点头。她把林砚的画挂在窗前,
每天醒来都能看见那片盛极的红。她开始认真读书,认真学做祖母教的针线活,
认真记下巷子里的每一点烟火气——她想,等林砚回来,要把这些都讲给他听。
日子一天天过,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老山茶枯了又荣,荣了又枯,每年三月,
依旧会捧出满枝的红,开得热烈而急切。清和从青涩的少女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姑娘,
父母接她去了城里,祖母也随她一同前往。临走那天,她又去了巷尾,老山茶正开得盛,
红花瓣落在她的发间,像当年一样。“阿婆,我走了。”她给陈阿婆鞠了一躬。
阿婆拉着她的手,眼里满是不舍:“去吧,好孩子。记住,花开有时,相逢亦有时。
”清和点点头,转身离开。巷口的风卷起花瓣,落在她的肩头,像一场无声的送别。
她攥着那幅山茶画,心里的念想,像老山茶的根,深深扎在青石巷的泥土里。
城里的日子很热闹,车水马龙,霓虹闪烁。清和考上了大学,学了园艺,专门研究各类花卉。
她见过温室里四季常开的玫瑰,见过池塘里亭亭玉立的荷花,见过深秋里傲霜的菊花,
却总觉得,都不及青石巷那株老山茶开得热烈,开得动人。她时常给阿婆写信,
问起老山茶的近况。阿婆回信说,每年花开时,巷尾的孩子们都会来赏花,捡花瓣做书签。
有时风大,花瓣落得急,她就会捡些干净的,晒干了收起来,说等清和回来,给她做花茶。
清和盼着回去,却总被各种事耽搁。林砚也没有消息,像当年随风飘走的花瓣,杳无音信。
她偶尔会对着那幅山茶画发呆,画里的红依旧鲜艳,可画外的人,却不知散落在何方。
一晃十年。清和因一个园艺项目,终于回到了故乡的小城。她第一时间就去了青石巷,
巷口的老槐树更粗了,杂货铺的木门漆皮掉了些,却依旧透着熟悉的烟火气。
陈阿婆已经不在了,杂货铺换了新的主人。她打听得知,阿婆在两年前过世了,临走前,
还惦记着那株老山茶,嘱咐邻居好好照看。清和走到巷尾,脚步顿住了。老山茶还在,
比当年更粗壮了些。三月的风里,满枝的红正开得热烈,像一团燃着的火,泼泼洒洒,
映得青石地都泛着暖意。花瓣上沾着晨露,晶莹剔透,风一吹,簌簌落下,铺了一地碎红,
和她记忆里的样子,分毫不差。她站在花树下,眼眶忽然就湿了。这些年的思念,
这些年的等待,像被这满枝的红唤醒,汹涌而来。她抬手,接住一片落下的花瓣,
指尖传来熟悉的湿意,红得依旧透亮。“请问,你也喜欢这株山茶吗?
”一个清朗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几分熟悉的暖意。清和猛地回头。阳光穿过山茶的枝叶,
落在男人身上,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手里拿着一个画夹,眉眼间依稀是当年的模样,
只是褪去了少年的青涩,多了几分沉稳。他看着她,眼里带着笑意,像春泉漫过心田。
是林砚。他也愣住了,手里的画夹差点掉在地上。“清和?”他试探着叫她,
声音里带着几分不确定,几分惊喜。清和看着他,眼泪终于落了下来,却笑着,
像当年花开时那样,明媚而热烈。“你回来了。”“回来了。”林砚走近她,
眼里的笑意更深了,“找了你很久,去年听阿婆的邻居说,你每年都会托人问山茶的消息,
就想着,每年花开时来等你。”他从画夹里拿出一片压得平整的山茶花瓣,颜色淡了些,
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红。“这是当年你送我的那片,我一直带着。”清和看着那片花瓣,
又看了看满枝的山茶,忽然懂了阿婆当年的话。花虽开得匆匆,落得匆匆,
可每一朵都拼尽了力气,绽放过最热烈的红;离别虽猝不及防,等待虽漫长,
可只要心里的念想还在,相逢就不会缺席。风过,山茶花瓣簌簌落下,落在他们的肩头,
落在他们相握的手上。阳光正好,暖意融融,巷尾的烟火气漫过来,混着山茶的清香,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