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宇宙深处,某颗被赭红色大气笼罩的行星表面,正上演着一场足以撕裂天际的虫族内战。
天空被成千上万的飞虫遮蔽得密不透风,它们振翅的嗡鸣汇聚成实质的声波,撞击在裸露的岩石上迸出细碎的火星。
这些飞虫形如放大百倍的蝗虫,半透明的翅膜上布满紫色脉络,口器开合间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獠牙——它们是追杀者,正以潮水般的密度扑向地面防线。
地面上,另一群虫族正用躯体筑成最后的壁垒。
数不清的兵蚁弓起两米五长的身躯,六足深深嵌进岩层,用500公斤咬合力的颚部死死钳住冲阵的敌人;象蚁虫如同移动的黑色山峦,五米高的身躯每一次震颤都能震飞成片的飞虫,宽厚的背甲上插满了敌人断裂的翅膜与肢足;酸蚁们蜷缩在防线内侧,头部膨胀如墨绿色的炮管,每隔一分钟便喷射出粘稠的强酸,在半空炸开一片片腐蚀云雾,让冲锋的飞虫群瞬间出现漏斗状的空缺。
它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防线中央那个首径十米的洞口。
洞口边缘覆盖着湿润的灰白色虫蜡,几只巢虫正用梭形躯体堵住缝隙,腹足急促地敲击地面,向所有参战单位传递着最后的指令。
就在这时,洞口深处传来沉闷的震动。
第一只大飞虫破洞而出,六米宽的翼展带起强劲的气流,将周围的酸雾吹散。
它通体覆盖着暗褐色甲壳,腹部膨大如吊篮,表层布满细密的褶皱——那是储存虫卵和虫族单位的。
紧接着,第二只、第三只……短短半分钟内,十三只大飞虫依次升空,每只身后都紧跟着二十多只小飞蚁。
小飞蚁们立刻组成螺旋状的护卫圈,1.5米长的身躯在空中划出不规则的轨迹。
它们没有恋战,只是疯狂地用口器撕咬靠近的敌人,哪怕被对方的獠牙劈成两半,断裂的躯体仍会顺着惯性撞向追兵。
一只小飞蚁的翅膀被强酸腐蚀,却在坠落前猛地转向,用尾部撞向一只追杀者的复眼,同归于尽的爆鸣声在虫群中炸开一小片真空。
大飞虫群借着这瞬间的空隙,以楔形阵列冲向天际。
最前方的大飞虫突然收拢翅膀,让躯体如陨石般下坠半米,躲开从侧后方袭来的飞虫群,紧接着猛地展开翅膀,扇出的强风如同无形的巨掌,将追来的敌人拍得粉碎。
这样的规避动作在编队中不断上演,十三只大飞虫配合得如同一个整体,每一次振翅、每一次转向都精准地踩着同伴的节奏,在枪林弹雨般的攻击中硬生生撕开一条通道。
当它们冲出大气层时,体表的甲壳己布满裂痕,育儿囊的褶皱里渗着淡黄色的体液,但没有一只掉队。
行星轨道上,那庞然大物正静静悬浮。
它形似鲸鱼,却有着远超任何己知生物的体量——光是露出的背部就宽达几百米,体表覆盖着层层叠叠的生物甲壳,甲壳缝隙间伸出无数条肉色触须,在真空中微微摇曳。
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周身分布的近百个孔洞,每个孔洞都如同活物般一张一合,边缘的肌肉组织不断收缩扩张,偶尔有微光从深处透出。
十三只大飞虫依次靠近其中一个孔洞。
它们温顺地将尾部贴紧孔洞边缘,那处的肌肉组织立刻如活物般包裹上来,形成紧密的连接。
片刻后,孔洞深处传来细微的蠕动声——大飞虫腹部的虫卵正通过这个通道,输送至庞然大物的核心舱室。
输送完毕的大飞虫断开连接,缓缓飞向庞然大物的背部。
那里的甲壳如同花瓣般展开,露出下方柔软的肉膜。
大飞虫们依次趴伏上去,肉膜随即缓缓合拢,将它们完全包裹,只留下一个个凸起的轮廓,如同给巨兽披上了一层镶嵌着黑曜石的铠甲。
就在最后一只大飞虫被包裹的瞬间,行星方向突然爆发出刺目的白光——那是留守的虫族启动了自毁程序,用整个巢穴的能量为它们争取时间。
庞然大物开始转向,像水中游泳的鱼,只是身体周围的触须来回摆动。
它的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化作一道流光一闪而逝,消失在宇宙深处。
只有那些留在行星表面的战场遗迹,还在诉说着这场逃亡的惨烈——断裂的肢足堆成了山脉,凝固的体液汇成了湖泊,而那被放弃的洞口深处,最后一只巢虫的触须仍在微弱地颤动,传递着早己无人接收的信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