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粉色绯闻男友的《写给她的一封信》小说内容丰在这里提供精彩章节节选:林语打开那个牛皮纸信封的时手指的每一个关节都在颤三年零两个每周一从未间她已经习惯了那种淡蓝色的信习惯了那种略微倾斜的手写字习惯了在每个周三下从堆积如山的读者来信里找出那个熟悉的笔但这一信封比往常轻了许她撕开封抽出信只有一句墨迹很像是用最后的力气写下的:我要死但我想你知我爱——K林语僵在原编辑部的空调嗡嗡作窗外是北京七月...
主角:陈星雨,林语 更新:2025-11-11 03:42:5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林语打开那个牛皮纸信封的时候,手指的每一个关节都在颤抖。三年零两个月,每周一封,
从未间断。她已经习惯了那种淡蓝色的信纸,习惯了那种略微倾斜的手写字体,
习惯了在每个周三下午,从堆积如山的读者来信里找出那个熟悉的笔迹。但这一次,
信封比往常轻了许多。她撕开封口,抽出信纸。只有一句话,墨迹很淡,
像是用最后的力气写下的:我要死了,但我想你知道,我爱你。——K林语僵在原地。
编辑部的空调嗡嗡作响,窗外是北京七月的阳光,明亮得刺眼。
她的电脑屏幕上还开着一份催稿邮件,马克杯里的咖啡冒着热气,
同事小周正在隔壁工位抱怨今天的外卖又送错了——一切如常,
只有林语的世界在这一瞬间坍塌了。"我爱你。"K 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三年来,
那些信里聊的都是琐碎的日常:今天海边起雾了,超市外猫生了小崽,
读完了《百年孤独》觉得有点难过。字里行间透着温柔和孤独,但从未越界,从未表白。
因为那些信,从来不是写给她的。那些信,是写给一个死去十余年的作家——江禾。而她,
林语,这三年来一直在假扮江禾,给 K 回信。林语记得第一次读《岛》是在大学时期。
那是一本很薄的书,讲的是一个女孩独自生活在海岛上的故事。没有离奇的情节,
没有戏剧化的冲突,只是日复一日地孤独和等待。很多人读不下去,觉得太闷,太压抑。
但林语一口气读完了,还哭了。因为她懂那种孤独。大学时期的林语也是个岛
——父母在她高中时离婚,各自重组了家庭,她成了两边都尴尬的存在。她学会了独处,
学会了把所有情绪藏起来,学会了在人群中保持礼貌的微笑,回到宿舍就把自己关进被子里。
《岛》里的女孩最后没有等到船,但她在日记里写:也许我本来就是这座岛的一部分。
既然如此,何必等待离开林语当时看到这句话,突然释然了。
所以当她在出版社看到江禾这个名字时,内心是有波动的。入职的第三天,
主编把她叫进办公室,递给她一个纸箱:这些是江禾的读者来信,你负责整理一下,
按年份归档就行"江禾?"林语当时还是个刚毕业的愣头青,"写《岛》那个江禾?
""对。"主编点点头,"十年前自杀了,但还是会有读者寄信来。以前是老张负责处理,
他退休了,现在交给你。""可是……"林语迟疑,"他都已经……""我知道。
"主编叹了口气,"但那些读者不知道。根据江禾的遗愿,他的死亡没有对外界公开过。
你不用回信,整理好存档就行。"那个纸箱里大概有一百多封信。林语花了两个下午整理,
大部分都是普通的读者来信:感谢江禾的书陪伴了自己的青春期,希望他能继续写作,
询问什么时候出新书。这些信的日期都很早,大多在江禾自杀前。但有一封信不一样。
日期是 2022 年 3 月 7 日,距离江禾去世已经整整十年。信纸是淡蓝色的,
字迹清秀:"江老师:您好。我是 K。今天海边下雨了,我想起《岛》里那个场景,
女孩站在码头上等船,但船永远不会来。我突然明白了那个结局的意思。
有些等待本身就是答案。不知道您现在在哪里,是不是还在写作。如果可以的话,
我想每周给您写一封信。不求回复,只是想有个人可以说说话。就这样。
K"林语当时觉得这个读者有点奇怪——十年了还在给一个死去的作家写信?但转念一想,
也许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吧。她把信归档,没有多想。直到一周后,她收到了第二封信。
然后是第三封,第四封……每周三,雷打不动。林语开始期待这些信。在枯燥重复的工作中,
K 的信成了一种特别的存在。那些关于海边、关于野猫、关于超市橘子的琐碎日常,
让她觉得有种奇特的共鸣。林语也很孤独。那时候她和男友的关系已经出现裂痕。
他们认识三年,感情平淡如水,更多是习惯而非爱情。林语知道这段关系不会有结果,
但她害怕改变,也害怕改变后更孤独。2022 年 6 月的某个晚上,她回到租屋,
发现男友和另一个女人在沙发上。林语没有哭,没有闹,只是转身离开。
她拖着行李箱在街上走了很久,最后在 24 小时便利店坐到天亮。第二天她请了病假,
开始找新的房子。那天晚上,她在新租的空荡荡的单间里,打开电脑,开始整理工作文件。
然后她看到了 K 的第 15 封信。那封信是她当天下午从出版社带回来的。
信封上邮戳显示是三天前从 Y 市寄出的。林语拆开信,
看到 K 写道:"江老师:我知道您可能看不到这些信。但我还是想问——如果,
我是说如果,您真的能收到,您愿意回信给我吗?我真的很孤独。如果您愿意,
这是我的地址:Y 市滨海路 117 号。如果您不愿意,就当我没说过。
我会继续写信的,不管有没有回复。K"林语盯着那个地址,坐了很久很久。窗外夜色深沉,
房间里只有电脑屏幕的光。她听到隔壁房间传来电视的声音,听到楼下有人醉醺醺地唱歌,
听到远处警笛呼啸而过。这个城市那么大,那么热闹,但她觉得自己像飘在真空里。
就像 K 一样。林语打开一个新的文档,开始打字。
她本来想署名"出版社的读者"或者"一个陌生人",但打到一半,她停住了。
如果 K 知道回信的只是一个陌生的编辑,她还会继续写吗?
还会继续保持那份倾诉的勇气吗?林语想了很久,最后删掉了所有称呼,
只写:"K:收到你的信了。孤独不是病,是一种生存状态。很多人害怕孤独,
因为他们把孤独和被抛弃混为一谈。但其实孤独是一种选择,是在人群中保持清醒的能力。
你说你像一座孤岛,那就做一座美丽的孤岛吧。岛上可以有树,有花,有海风,有日落。
谁说岛一定要等待船呢?船会来,或者不会来。但岛永远在那里。江禾"她知道这样做不对。
她知道这是欺骗。但那一刻,她太孤独了,孤独到愿意用一个死人的名义,
去建立一段虚假的连接。第二天早上,林语把信打印出来,装进出版社的信封,
寄件人写江禾,寄件地址写出版社地址。她在上班路上把信投进了邮筒。
然后她就开始等待。等待 K 的回信。
K 的第 16 封信在一周后到达:"江老师:收到您的信了。您愿意回信给我,
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您说岛不需要等待船,我想了很久。也许您说得对。
也许我应该学会欣赏自己,而不是总想着逃离。谢谢您。K"林语读完这封信,
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K 的信里没有任何疑虑,语气是纯粹的惊喜。林语决定,
她不能打破这份奇迹。她不能告诉 K 真相。她将继续扮演 K 笔下的江老师,
那个孤独但充满智慧的文学灵魂。因为她知道,K 需要的不是一个陌生的编辑,
而是一个能理解她《岛》的孤独,能带给她方向的灯塔。林语打开一个新的文档,
开始回信。她删除了所有想要坦白的念头,字斟句酌地扮演着江禾。
她回了第二封信:"K:很高兴我的话能给你带来启发。文学的力量在于它能穿透时间,
在不同的灵魂之间建立连接。我写《岛》的时候,想的正是你现在所经历的这份孤独。
很高兴它最终找到了你。你问岛是否需要等待船。我的意思是,当岛屿足够美丽,
船自然会被吸引而来。我想知道你的岛屿,现在长出了什么样的花朵和树木。
江禾"持续的谎言与新的创作。从那之后,林语坚守了江禾的身份。
她每周都会给 K 回信。她会在信里讨论自己虚构的写作日常:比如她搬到了海边
,正在为下一部小说构思一个关于告别的情节,甚至抱怨编辑催稿太紧。
而 K 则在信里真诚地回应着,将林语视为她生命中最信任的倾听者和精神导师。
三个月后,林语在给 K 的信里写:"K:最近在整理旧稿,发现我在过去的几年里,
还有很多未完成的构思。其中一本叫《海风》,讲一个人学会告别的故事。
可惜我一直没有时间写完。江禾"K 在回信里问:《海风》讲的是什么告别?和谁告别
林语想了很久,回复:"和过去告别,和遗憾告别,和那些永远不可能改变的事情告别。
故事的主角是个女孩,她一直在等一个人回来。但她知道那个人永远不会回来了。
所以她要学会告别。我想试着把这个故事完成,你愿意当我的第一个读者吗?
江禾"K 回复:"我愿意。江老师,我将是您最忠实的读者。请您讲给我听,
《海风》的故事。K"从那之后,林语开始在信里虚构江禾的连载遗作。她编造章节,
编造情节,编造那些能够安慰 K 的句子。
她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自己的迷茫、自己对孤独的理解,全部伪装成江禾的哲学
写给 K。她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每次读到 K 的回信,
看到 K 称赞江老师的文笔又更深邃了,或者说今天心情不好,
但读了《海风》的新章节,好像又有了力气,林语就感到一种复杂的、沉重的满足感。
她不是在欺骗,她是在用一个更强大的身份,去支撑另一个即将破碎的灵魂。就这样,
她以江禾的名义,陪伴了 K 三年。一周过去了。然后一周又一周,三年就过去了。
这三年里,林语的生活也在改变。她换了更大的房子,升职成了责任编辑,认识了新的朋友。
她看起来过得不错,充实而忙碌。但只有她自己知道,每周最期待的事情,
是收到 K 的信,然后在深夜给 K 回信。那是她一天中唯一真实的时刻。
白天她是能干的编辑林语,要开会,要审稿,要应付各种人际关系。但晚上她是江禾,
可以和 K 谈论孤独,谈论生活,谈论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说出口的真实感受。
她甚至觉得,她比 K 更需要这份连接。直到三个月前,林语病倒了。肺炎,很严重,
住院两周。在医院的那段时间,她浑浑噩噩,吃不下饭,晚上会被咳嗽惊醒。有一天晚上,
护士来查房,问她:需要给家人打电话吗林语愣了一下,摇摇头。没有家人可以打电话。
父母都在外地,有了新的家庭。她不想打扰。男友早就分手了。朋友都很忙,不好意思麻烦。
那一刻林语突然意识到,她和 K 一样,也是个孤岛。出院后她在家休养了一个月。
那段时间她想过要给 K 写信,但每次打开电脑,就觉得很累。她告诉自己,下周再写。
但下周又想,再等一周吧。就这样拖了三个月。直到今天,
她收到了 K 的最后一封信:我要死了,但我想你知道,我爱你
林语现在坐在办公桌前,把 K 的 166 封信全部摊开。
她要找到更多关于 K 的信息。她从第 15 封信开始重读,那封留下地址的信。
地址是:Y 市滨海路 117 号。她继续往下翻,在第几十封信里,
K 提到:今天在海边散步,遇到书店的小鱼。她说店里新到了一批好书海边。书店。
小鱼。林语记下这些关键词。在第 36 封信里,K 写:"去图书馆还书,
岛岛在后门等我。它现在胖了一点,看起来有人在喂它。"图书馆。岛岛。
那只黄白相间的野猫。在第 68 封信里,K 写:"今天是我 27 岁生日。
一个人在家吃了碗面。"27 岁。那是两年前。所以 K 现在 29 岁。
在第 82 封信里,也就是半年前,K 第一次提到身体不适:最近总是觉得累,
可能是天气的关系然后是第 98 封:去医院检查了,医生说要做进一步检查。
有点害怕第 125 封:太好了,医生说没什么问题,就是太累了,多休息就好
第 139 封:江老师,如果有一天我撑不下去了,您会怪我吗
林语当时回复:不会。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包括选择何时离开。但在那之前,
请再坚持一下,好吗?春天要来了第 143 封:好的,我会坚持的。为了看到春天。
也为了您第 166 封:我要死了,但我想你知道,我爱你林语合上最后一封信,
站了起来。她知道该怎么做了。林语去找主编请假。要请多久王主编问。"我不确定。
可能一周,可能更久。"林语说,"我有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处理。"王主编看着她的表情,
点了点头:去吧。记得照顾好自己林语冲出写字楼,直奔火车站。M 市到 Y 市,
最快的高铁要 6 个小时。她买了最近一班,下午三点的车。现在是中午十二点半,
还来得及。在高铁上,林语一遍遍看着 K 的信。林语不敢想 K 现在怎么样了。
还活着吗?还在等她的回信吗?晚上九点,林语到达 Y 市。她直奔滨海路 117 号。
那是一栋老旧的海边别墅。门紧闭着,按门铃也没人应答。隔壁的老太太告诉她,
K 三个月前就住院了,在 Y 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林语立刻打车去医院。
Y 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六楼。林语冲进护士站:请问,
三个月前住进来的病人在哪个病房值班护士看了看记录:您说的是 604 床,
陈星雨陈星雨。星雨。K 的真名。她……她还在吗林语的声音在颤抖。护士抬起头,
看了林语一眼:您是家属吗我是她的朋友跟我来吧护士带着林语往走廊深处走。
604 病房的门虚掩着。护士轻轻推开门:星雨,有人来看你了林语站在门口,
整个人僵住了。病床上躺着一个女孩,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头发掉光了,
戴着一顶粉色的毛线帽。脸色苍白,嘴唇干裂,眼窝深陷。但她还活着。她睁着眼睛,
呆呆地望着天花板。星雨林语走进去,声音轻得像耳语。女孩缓缓转过头。
当她看到林语一个完全陌生的年轻女人的时候,眼神里闪过一丝疑惑,
和一丝因被打扰而泛起的轻微戒备。你是…她的声音很轻很轻,像风吹过芦苇。
林语走到床边,强忍着泪水,但声音已经哽咽:我……我是给你回信的人
陈星雨的身子猛地一颤。她那双因为病痛而显得空洞的眼睛,瞬间爆发出了难以置信的光芒。
她死死地盯着林语,仿佛要看穿她的灵魂。你…陈星雨试图撑起身体,
但立刻无力地倒了回去。对不起林语的眼泪终于决堤,她跪在床边,
握住陈星雨冰冷的手,对不起,我来晚了你…陈星雨的嘴唇在颤抖,
泪水无声地滚落下来,你真的来了…她没有喊江老师。她只是在确认这个人,
这个回信者,真的来了。对不起林语把脸颊贴在 K 的手背上,
我三个月前生病了,住院,没能给你回信。我怕你以为我放弃了你我以为…
陈星雨的声音在颤抖,带着一种虚弱的释然,我以为……你厌倦了。我想,
也许是我太烦人了,也许是时候该放手了不是林语紧紧握住她的手,从来不是
林语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直视着 K 的眼睛。她知道,她必须在这一刻说出真相。
我……我不是江老师林语说,他十年前就已经去世了。我是出版社的编辑,我叫林语。
三年前,我太孤独了,读到你的信,我觉得我必须回复。我一直在欺骗你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