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节。
大夏国西南一隅,十万大山中。
夜幕悄然降临后,月亮从山顶毫无遮掩的露出脸来,将银光洒向这片群山及群山夹缝中的小村庄。
微风轻拂起。
整条山沟就被浓郁的花香弥漫。
村东头,那棵巨大的丁木树下。
坐在树根上的丁凡,手扶爷爷右腿膝盖上,讲述着他的梦。
爷爷听得瞪大了老眼。
趴在爷爷左腿上的妹妹,已经熟睡。
三人和巨树,融成的画面,被月光染成银色,轮廓都被三寸光晕包裹。
我们来自蓝星球上所有大金字塔对应着的猎户星座中,一颗叫蓝巨星的宜居星球。
距今7500万年前,我们来到这个恒星系,寻觅到这么个可以栖息的蓝星球。
我们的飞船,在这个恒星系外围跟众多大冰块碰撞而受损。
接近蓝星大气层后,反重力装置又失灵。
于是,巨大的飞船被吸引力抓住,就坠毁在蓝星球上。
坠毁前,飞船上的五百人进入逃生舱囊,通过装置抛出飞船。
逃生囊掉落到了海洋深处,便无法开启。
而囊中氧气耗尽,就仅存氮气。
这时候,逃生囊自动收缩,囊中装置开启冷冻系统,就将我们困在液氮环境中,保持休眠状态了。
天长地久,历无数次蓝星环境沧海桑田的变换后,囊壳终于腐化。
我们的躯体在海水中浸泡,解冻,升温……一部分人活了下来。
作为蓝巨星人类“种族保全计划”甄选出来的人类精英,我们每个人经药物塑造,寿命应该很长久。
可是,飞过1600光年距离,我们就度过了漫长的千万年。
在那逃生囊中,又被冷冻了几千万年。
数万年前,我们爬上海岸时,蓝星球上还没有真正的智慧物种。
我们虽然存活下来有上百人,也有男有女。
可是,垂垂暮年,都已丧失了自我繁殖后代的能力。
无奈之下,只能将我们的基因,跟蓝星球上灵长类动物基因不断融合,引发它们发生基因突变。
最终制造出来了各种新人类……
后来,我们蓝巨星人相继死去。
虽然说,我们这一飞船的蓝巨星人都消亡了。
可是,当时在蓝巨星被毁灭前,执行“种族保全计划”的飞船可是有五百艘!
我们相信,总有些蓝巨星人,在这个宇宙中存活了下来。
再说,蓝星球新型人类,可以说就是我们制造出来的。
通过不断进化、优选,必定有智慧超群的种族发展出智慧文明。
而他们,必定会将我们蓝巨星人类文明传承下去。
因为他们身上有我们蓝巨星人的基因。
而我们的所有记忆,都刻在他们传承的基因里面。
某一天,蓝星球人类中的某一人,或多人……
当他们觉醒了这种基因记忆,就继承了我们蓝巨星人类,亿年前的科技、文明、以及对这个宇宙的了解、认识……
站在我们蓝巨星人的肩膀上,蓝星球人类,必定还会发展出更高层级的科技文明。
希望有那么一天,蓝星球人类去往我们的猎户星座里看看。
缅怀我们蓝巨星人创造出蓝星球人类的功绩。
致敬我们蓝巨星人类的前辈。
若有可能,还要联合其他幸存下来,又已发展了上亿年后的蓝巨星人类,打败我们的敌人……
八岁的小丁凡,这是讲梦境,述梦事,说梦话吗?
显然不是。
因为明天,兄妹俩和村里学龄儿童,才要走出这大山,去到城市里的学校上学。
这就是桃源村几千年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
第一批进入桃源村的人们,刚开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感观。
眼见这样一个不大的甲谷里,依山脚缓坡,垒着几十间石头墙,茅草盖的“房屋”。
那些房屋,低矮,简陋得不及他们家的狗窝。
第一感念:这就是原始人的部族聚落吧?
见到了人,也就释然了,他们没有身披树叶、兽皮,都还穿着麻棉混纺布缝制的古老汉服!
就是生活方式、行为举止、语调语气,都还停留在那个遥远时代。
仿佛那时的时间节点,被定格于这大山之中,一点没有走动过。
按说这都二十一世纪了,这样的村庄,这样的人群,早不该存在。
单就说天上那么多卫星,时时扫描着蓝星球上的每寸山河土地,早该被发现了嘛!
哦……只怪周边山太高。
而且一年四季,每天日出之后,整条山沟就只在浓雾之下。
日落之后,才得见青天月出。
呵呵,云深不见当头日,只知夜月照天晴!
然而,就是这样的温和、平静,萦绕不散雾气的浸润,这里的人,才由原始的强悍乖张,演变成如今这样的柔和、质朴。
是啊,这山村的历史应该很久远。
也许陶老先生笔下的那个渔夫,就来过这里。
证据就是:这里的沟谷、边坡上,还有许多的老桃树。树龄都在千年以上,还都开花结果。
这里的人家,全部姓丁。
据说皆由自古长在村东头,如今得要十个成年人才可合围的丁木树而来。
人跟树姓,可见这树的久远,命格之神圣。
最奇的是这里的人口。
据说历史以来,这里活着的人数一直保持一百整数不变。
生一人,必死一口,就是定律。
不久前,丁元家的媳妇刚生下孩子,丁元的母亲就暴毙而亡。
这样的事经常发生:
若不死老人,生下的孩子必定夭亡。
村里人也是见怪不怪,不会去探究原因。
这里的日照不足。
甲谷里几百亩水田和坡地上,各种庄稼,果蔬,桑麻,棉花等却生长得异常旺盛。
完全能够供养全村人口生存。
丁凡的爷爷丁洪,就是族长。
他之下还有几个长老。
他们各司其职地负责着土地调配,人际关系,后辈教育等等事务。
共同维系着桃源村极具凝聚,管理,约束作用的宗族制度……
偶然闯入的那群驴友,带出去他们在这里的发现。后来的一批人,则有了实际的行动:
他们自称工作队,将全村人口进行登记造册,教大家说现代语,讲普通话。又做了方方面面的调查,还把梯田,坡地的泥土都带走一些。
之后大批人进来,就大刀阔斧地改造起人居环境,建起比之前好太多的板房……
将力所能做的都做到,还从山下背来过冬的衣帽、鞋袜,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分发给每家每户。
这样的种种,取得了全村人的好感和信任。
及春至,这群人就告诉大家伙儿:不要再种粮食,棉麻等农作物了。
他们发给各家各户草药种子,让村民们把田地全种上药材。
当他们将简易公路修筑到进出村子,长达两千多米的溶洞口时,村里人才发现原来机械作业,拓宽溶洞是那样的轻松,简单。
若不是工作队员解释,他们几乎都把那样的机械当成钢铁怪物了。
完全的信息是:
一家公司承包了丁木村。
先养后取。
三年后,家家都能盖上砖瓦房,从此过上小康生活。
企业,承包,小康……全都是新词!
还有新鲜的事:全村所有学龄儿童,都要送到企业所在的城市去上学……
月亮挂到树梢头。
回望村子,仍旧朦朦胧胧。
沉思后的丁洪,这时脑清目明,兴奋异常。
丁彤醒来,仰望过月亮,就把目光投向繁星点点的更广空域。
“爷爷,为什么月亮周围没有星星?”
女童音甜美得令人陶醉。
“那是月亮的光辉掩盖了星星的微光。”
回答孙女的声音有些沙哑,听起来就更加地沉实。
“爷爷,他们说天上的星星,就是地上的人,每个人对应一颗星。”
丁凡这男童音,也很动听,只是带有与其年龄不相付的老成:
“他们还说:天上星星闪烁。有一颗星陨落,地上就有一个人死去。是这样吗?我爹娘……他们那两颗星星是不是还在天上?”
“听他们瞎说!”老人伸手抚摸着丁凡的头,给出自己的解释:
“那样高远的星星,它们对应的可是世间的大人物。”
“比如,文曲星对应地上的文状元;武曲星对应地上的武状元;帝王星则对应世上的一方帝王……”
“唉……你们的爹娘……与他们对应的两颗星星,应该不在那样高的层面。”
爷爷的说辞和叹息,让丁凡倍感失落,但仍旧期待。
明日一走,何时能回?
老人又咋不懂孙儿的小心思?
而且,他知道:时候到了。
“走吧,去见见你们的爹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