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春天,空气里总带着一丝海水的咸味和新生万物的湿润。
在东部新城的摩天大楼里,卫怡和靳其宁是公司最被倚重的搭档。
他们的名字总会一起出现在复杂项目的复盘报告上,他们的配合,精确得像工业母机里的齿轮,严丝合缝,效率奇高。
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对方在项目建议书上的一个改动,在财务模型里的一个假设,或者在客户棘手问题面前那个交换的眼神。
他们是完美的同事,是高效的战友。
仅此而已。
然而,在那些灯火通明的夜晚,在俯瞰甬江的车里,在短暂的商务差旅途中,总有些时刻,专业的伪装会短暂剥落。
卫怡会因为靳其宁某个恰到好处的玩笑而弯起嘴角,靳其宁会因为卫怡一句不经意的体贴而心头一暖。
那些是隐藏在代码和报表之外的,属于“人”的瞬间。
但很快,理性和克制就像潮水般涌回,淹没所有可能越界的苗头。
他们像两艘设定了精确航线的船,在同一片海域并行,却始终驶向各自既定的港湾。
直到,远方的灯塔,指示出了不同的方向。
第一章:港湾的潮汐卫怡把黑色签字笔帽扣回笔尾,发出清脆的“咔哒”声。
她面前的投影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图表定格,是项目组刚刚讨论到关键部分的预测模型。
会议室的空气因为长时间的头脑风暴和空调的送风而显得有些干涩,但没有人表现出疲态。
尤其坐在她斜对面的靳其宁,依然带着他惯有的、仿佛能化解一切复杂问题的微笑,指尖轻敲桌面,节奏感十足。
翁总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卫怡和靳其宁身上。
“卫怡的模型,非常稳健,考虑了极端风险。
靳其宁,客户那边的初步反馈怎么样?
他们对这个增长预期有什么想法?”
“模型经得起推敲,”靳其宁接过话头,语气轻松但不失专业,“客户那边,王董对我们基础数据的扎实度很满意,他开玩笑说,感觉像把他们公司扒光了看了个透。
增长预期嘛,”他顿了顿,手指点了点屏幕上的某条曲线,“他们觉得激进,但不是不可能。
尤其如果配合我们在产业链整合上的建议,他认为有实现的潜力。”
卫怡抬眼看了靳其宁一眼。
他总有办法把最硬核的分析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