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佛心初萌公元 334 年,在平阳郡武阳的龚家,一个婴孩呱呱坠地,父母给他取名法显,俗姓龚。
彼时,谁也未曾料到,这个孩子日后会踏上一段波澜壮阔、名垂青史的旅程。
法显的童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阴影。
他有三个哥哥,却都在童年时不幸夭折。
父母忧心如焚,生怕这最小的孩子也步哥哥们的后尘。
在法显三岁那年,无奈之下,他们将孩子送到了附近的佛寺,让他当了小和尚,希望佛祖能庇佑他平安长大。
佛寺中的生活,对于年幼的法显来说,新奇而又充满安宁。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寺庙的檐角,法显便随着僧人们一同起身,清扫庭院、诵读经文。
那庄严的佛殿,香烟袅袅,佛像慈悲的面容,仿佛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着法显小小的心灵。
他认真地跟着师父们学习每一个动作、每一句经文,虽然年纪尚小,却有着超出同龄人的专注与虔诚。
十岁那年,命运再次给了法显沉重一击,父亲去世了。
叔父看着寡居的嫂子,心中不忍,便劝法显还俗,也好照顾母亲,继承龚家的香火。
然而,法显此时对佛的信仰已深入骨髓,他跪在叔父面前,眼中满是坚定:“叔父,我已在佛前许下心愿,此生愿追随佛祖,普度众生。
母亲虽需人照顾,但我相信,佛法的庇佑能让她安康。”
叔父无奈,只得作罢。
不久后,母亲也离他而去。
法显悲痛万分,他为母亲办完丧事,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回到了寺院。
他明白,这里才是他的归宿,是他追寻真理、解脱众生苦难的起点。
二十岁时,法显迎来了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受大戒,成为了一名比丘。
受戒仪式庄严而隆重,法显在众僧人的见证下,许下了对佛法的庄严承诺。
从那以后,他对佛教的信仰愈发坚贞,行为也更加严谨。
他每日早起晚睡,除了诵经修行,还常常帮助寺中的其他僧人,无论是打扫庭院,还是抄写经文,他都做得一丝不苟。
寺中的僧人们都对他称赞有加,说他“志行明敏,仪轨整肃”。
时光悠悠流逝,法显在寺中不断地学习和修行,他阅读了大量的佛经,与僧人们探讨佛法的奥义。
然而,随着对佛法研究的深入,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