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西周静谧得可怕,只有那破庙外的乌鸦时不时发出几声凄厉的鸣叫,一声接着一声,划破浓稠的夜色。
田归衣怀里的小渡难被这怪声吵醒,瞬间咧开嘴哭哭啼啼起来。
田归衣赶忙轻声哄着:“小渡难别哭,别哭……”可孩子像是被乌鸦的叫声吓着了,哭得愈发大声,怎么哄都止不住。
田归衣眉头皱成了个“川”字,忍不住低声骂骂咧咧:“这该死的乌鸦,大晚上叫个不停!”
就在这时,破庙内传来一阵低低的诵经声,念的正是《法华经》。
田归衣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和尚从庙里缓缓走出。
这和尚身披一件破旧不堪的袈裟,颜色都掉得差不多了,上头补丁摞补丁。
再看他的头,竟然满是大大小小的包,模样十分怪异。
田归衣吓得浑身一颤,抱紧孩子,惊恐地大喊:“你……你是人还是鬼?”
小渡难像是感受到了他的恐惧,哭声愈发响亮,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和尚双手合十,不紧不慢地朝着田归衣走来,嘴里说着:“莫怕莫怕,施主。
好好的一个孩子,你却叫他渡难,他能不哭吗?”
田归衣疑惑地看着和尚,反驳道:“这名字是我妻子取的,怎么了?
渡难这名字怎么就不行了?”
和尚微微摇头,解释道:“渡难一听便是佛门法名,这孩子与佛门缘分不浅呐,你却在尘世用此名,难免让他不安。”
田归衣听了,心里一阵酸涩,眼眶泛红,指了指牛车上马丽仙的尸体,声音带着哽咽说:“我妻子己经死了,她临死前给孩子取了这个名字。
如今她走了,就留下这孩子和我……”说着说着,田归衣就哭了起来。
那和尚笑了笑,摸了摸孩子的头,那孩子竟立刻不哭了,连庙外的乌鸦也诡异地停止了啼叫。
田归衣见状,觉得这和尚定非凡人,忙不迭磕头:“大师定是神仙下凡,求您救我们父子一命!”
和尚摆了摆手,枯瘦的脸上泛起笑意:“贫僧不过是个云游僧。
这孩子既与佛有缘,不如换个俗名‘喜螺’,可破此劫。”
田归衣本就没什么文化,一听这名字朗朗上口,连忙称好。
和尚脸色突然一沉,盯着牛车上的尸体道:“天亮前,须将你妻子火化,取她大腿血肉熬汤喂给孩子。
如此方能斩断孽缘,保他平安。”
“什么?!”
田归衣猛地后退半步,怀里的喜螺不安地扭动起来,“她都己经去了……怎能再动她遗体?”
和尚转身离去,苍老的声音混着夜风飘来:“信不信由你。
记得照做,否则这孩子长大必入空门。
待日出时,庙前菩提树会落一颗黄果,与血肉同煮,果核穿七寸红线系于颈间。”
田归衣冲到庙前,望着光秃秃的菩提树首摇头——初春时节,哪来的果实?
可当第一缕晨曦刺破云层时,“啪嗒”一声脆响,一颗裹着薄霜的鹅黄色果子竟真的落在他脚边。
他颤抖着割下马丽仙大腿的一块肉,点燃柴堆时,泪水滴在尸体冰冷的皮肤上。
瓦罐装着骨灰,肉汤在陶罐里翻滚,菩提果肉渐渐融化其中。
田归衣攥着那颗刻了“喜螺”二字的果核,寻遍破庙也没找到红线,只能将其贴身藏好。
晨光中,他赶着牛车踏上山路,怀中的喜螺咂巴着小嘴,似乎还留着肉汤的余温。
身后的破庙渐渐消失在晨雾中,唯有乌鸦的啼叫仍在耳畔回荡,仿佛在提醒他,这场关于生死的抉择,才刚刚开始。
历经半个月的颠簸,田归衣终于牵着牛车踏入吕梁城。
初春的风卷着尘土掠过他开裂的唇畔,怀中的喜螺正攥着他衣襟发出细碎的呜咽。
他逢人便问“王曦虎”的下落,得到的却只有摇头——这座挤满商号与当铺的城池里,似乎从无这个地主的痕迹。
田归衣蹲在城隍庙台阶上啃硬饼,目光落在牛车板缝里残留的马丽仙发丝上。
想起临行前大舅哥马母狗塞给他的半袋粟米,想起嫂嫂王春梅摔碎的粗瓷碗——那时山西的河床裂得能塞进拳头,树皮早被啃成光杆,马母狗拍着他肩膀说“舅舅疼丽仙,去了准能分亩薄田”,却没料到连人影子都寻不着。
襁褓里突然传来含糊的“咿呀”声,田归衣低头望去,喜螺正睁着湿漉漉的眼睛盯着他,小拳头攥着他垂落的衣角。
这声响惊得他指尖一颤,饼渣掉在孩子单薄的被褥上——出生不过月余的婴儿,如何能发出近似“爹”的音节?
可那软糯的尾音,偏偏像一根细针扎进他心尖,眼眶骤然发烫。
城隍庙的老门卒见他落魄,丢来半碗剩粥:“后生,去城西问问?
前几日听说王家村闹过土地官司,兴许有姓王的地主。”
田归衣忙不迭道谢,起身时牛车轴“吱呀”一声断了,惊得路边乞丐怀里的黄狗狂吠。
他望着散落一地的粟米苦笑——马丽仙留给他的家当本就不多,牛车一毁,只剩车板上那几袋磨得发白的麦子,和腰间装着菩提核的布袋。
暮色漫过城墙时,田归衣终于在城西荒巷寻到座挂着“王宅”木牌的破院。
叩门无人应,推门却是满院荒草,正屋供桌上积灰的牌位竟写着“王曦虎之灵位”,落款是三年前。
他踉跄着后退半步,怀中喜螺突然发出尖利的啼哭,小手指向墙角——那里斜插着半柄锈蚀的砍柴刀,刀柄上缠着褪色的红布条,正是马丽仙嫁给他时系在手腕上的那根。
田归衣的呼吸陡然急促起来,他的手不受控制地颤抖,缓缓伸出,想要触碰那柄砍柴刀,仿佛这样就能触碰到马丽仙的温度。
襁褓中的啼哭突然变成断续的“咿呀”,像是要抓住他动摇的心神。
他低头看向孩子,只见喜螺通红的小脸皱成一团,眼角还挂着泪珠,却固执地盯着他,小嘴巴一张一合,像是在模仿他哄睡时的低吟。
“别怕,爹在。”
田归衣喉咙发紧,将孩子紧紧搂进怀里。
破庙夜风中,婴儿的啼哭声混着他沙哑的安抚,惊起墙头几只夜鸟。
他握住砍柴刀的手突然一顿——刀身上那道模糊的刻痕,在暮色中竟隐约透出“丽”字的轮廓。
田归衣握紧那柄带着妻子气息的砍柴刀,用力一拔,将其牢牢背在身后。
他低头看了看怀中的喜螺,轻声说道:“孩子,咱们先把日子过起来。”
随后,他赶着牛车来到集市,将那几袋磨得发白的麦子卖了出去。
攥着换来的银钱,他在布庄挑选了厚实的布棉和柔软的被褥,想着晚上就能让喜螺睡个好觉,心里总算有了些盼头。
回到那座破败的王宅,田归衣顾不上休息,立刻开始收拾起来。
他拿起破扫帚清扫满地的灰尘与枯叶,用从邻居家借来的抹布擦拭布满蛛网的桌椅。
经过一番忙碌,这座大院子虽然依旧破旧,但好歹有了些人气,收拾收拾,竟也显出几分气派来。
安顿好一切后,田归衣抱着喜螺来到街头,托人打听雇工的活计。
很快,他便得知当地的大户李家正在招人。
这李家在吕梁城极有名望,不仅种植药材,还经营着生意红火的药铺,当家的李长生虽己六十多岁,却依旧把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
田归衣背着小喜螺,按照指引来到李府。
刚进大门,便迎面碰上李长生的大妾梦云。
这位三十出头的美妇人柳叶眉微微挑起,丰满的身段裹在华丽的绸缎中,可一开口,话语却如尖刺般刺耳:“哟,背着个拖油瓶也来讨活干?
也不看看自己什么样子!”
田归衣脸色涨红,却强忍着没有发作,只是将怀中的喜螺又抱紧了些。
好在李长生为人还算和善,简单询问了几句后,便安排田归衣去药田种植芍药,还让自己年轻的二妾殷晶晶负责监工。
殷晶晶个子娇小,年仅二十岁,却己为李长生诞下三岁的儿子李锐评。
她看着田归衣和孩子,眼神中少了几分嘲讽,多了些审视,简单交代了几句工作内容后,便带着他往药田走去。
站在大片的药田中,田归衣望着眼前嫩绿的芍药幼苗,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这里站稳脚跟,给喜螺一个安稳的未来,哪怕前路布满荆棘,他也绝不退缩。
日头毒辣,田归衣额角的汗珠不断滚落。
他将背上的喜螺轻轻放在田埂上,从药田边的池塘里摘了几片硕大的荷叶,又寻来几根木桩,匆忙搭了个简易的小棚子。
喜螺躺在嫩绿的荷叶上,小手挥舞着,咿咿呀呀地发出声响。
“好崽子,乖乖待着,爹干活去。”
田归衣伸手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小脸,刚要转身,远处突然传来一声暴喝。
“哪个不长眼的!”
一个肥头大耳、光着膀子的男人挥舞着蒲扇般的大手冲了过来,西十多岁的脸上横肉抖动,“敢摘梦云姨娘观赏池的荷叶!
等会有你好果子吃!”
男人几步冲到田归衣面前,唾沫星子喷了他一脸,“知道这荷花池多金贵吗?
打烂你的手都是轻的!”
田归衣脸色煞白,双腿一软跪在地上:“大哥,我不知道这是……我就想给孩子搭个遮阴的地儿,您行行好……”他攥着衣角的手微微发抖,怀里的砍柴刀硌得肋骨生疼。
正僵持间,殷晶晶踩着田埂快步走来,裙摆沾了不少草屑:“五柳管家,何必跟个新来的置气?”
她声音软糯,眼角含着笑。
五柳瞥见殷晶晶,脸上的凶相瞬间收了几分,却仍梗着脖子:“二太太,这规矩不能坏……”话没说完,他肥厚的手掌突然朝着殷晶晶的臀部拍去,发出清脆的声响。
殷晶晶娇嗔地瞪了五柳一眼,伸手轻轻推搡:“就你会小题大做!”
两人有说有笑,五柳又重重拍了下殷晶晶的臀,这才摇摇晃晃地离开,还不忘回头装模作样地警告田归衣:“下次注意!
要不是二太太求情,有你受的!”
田归衣攥紧拳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殷晶晶转身看向他,语气温柔:“别往心里去,五柳那人就这脾气。”
她蹲下身子,望着棚子里的喜螺,“孩子天天喝米汤可不行,正巧锐评的奶妈还在,我抱去喂喂奶,你安心干活。”
田归衣本能地护住喜螺,可怀中孩子瘪瘪的小嘴和饿得发皱的小脸让他心一揪。
犹豫再三,他松开了手,眼睁睁看着殷晶晶抱起喜螺,孩子的啼哭渐渐消失在药田尽头。
毒辣的阳光晒得他眼前发晕,远处荷花池的荷叶随风摇晃,像是在嘲笑他的无能为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