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王府文会当日,汴京城笼罩在绵绵春雨之中。
细雨如丝,轻抚着御街两侧的朱楼画阁,为这座繁华帝都平添几分诗意。
赵宸坐在略显陈旧的马车中,指尖轻挑窗帘,观察着窗外景象。
雨水顺着青石板路流淌,映出来往行人匆匆的身影。
周振为他准备的一袭淡青色儒袍,虽不似其他宗室子弟那般华丽,却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他日渐挺拔的身姿和内敛的气质。
“郡王,端王府到了。”
车夫的声音伴着雨声传来。
赵宸深吸一口气,整理衣冠,从容下车。
端王府门前车水马龙,装饰华丽的马车排成长龙,各路官员、文人墨客络绎不绝,仆从们撑着油纸伞在雨中穿梭,尽显端王赵佶在京城的影响力。
府门前的管家见赵宸到来,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堆起职业性的笑容:“永嘉郡王驾到——”声音拖得很长,在雨声中显得有些缥缈。
步入府内,赵宸立刻感受到与自家王府截然不同的奢华气象。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奇花异草在雨中更显娇艳,回廊下悬挂的名家字画在灯笼映照下熠熠生辉,处处显示着主人的财富与地位。
文会设在府中的“墨香苑”,此时己是人头攒动。
檀香袅袅,与窗外飘来的雨丝气息交织在一起。
赵宸的出现并未引起太多注意,在众人眼中,他不过是个体弱多病、无足轻重的小郡王。
“宸弟来了。”
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如春风拂面。
赵宸转身,只见一位身着月白锦袍、气质儒雅的青年含笑走来,正是端王赵佶。
他身边跟着高俅,以及几位赵宸在邸报上见过的朝中官员。
赵佶步履从容,面带微笑,但赵宸敏锐地察觉到他那双含笑的眼睛背后,隐藏着精明的算计。
“王兄。”
赵宸行礼,姿态不卑不亢。
“听闻宸弟近来身体好转,为兄甚是欣慰。”
赵佶亲切地拉着赵宸的手,力道恰到好处,“今日文会,宸弟可要好好表现才是。”
寒暄间,赵宸感觉到一道锐利的目光。
转头看去,是一位身着紫袍的中年官员,气质威严,正是当朝宰相章惇。
赵宸心中凛然,这位以强硬著称的权臣竟然也出席了文会,可见赵佶在朝中的影响力。
文会开始后,众人依次入座。
赵佶作为主人,首先展示了自己新作的一幅花鸟画。
画中牡丹娇艳欲滴,雀鸟栩栩如生,赢得满堂喝彩。
赵宸仔细观察画作,确实技艺精湛,但过于追求形式美,缺乏神韵,正如历史上那位重艺术轻江山的徽宗皇帝。
随后是诗词环节,各位文人争相献艺,气氛热烈。
赵宸安静地坐在角落,默默观察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分析他们的立场和关系。
他的思维异常敏捷,几乎能记住每个人的言谈举止,并从中推断出他们的性格和意图。
“永嘉郡王向来深居简出,不知今日可否让我等见识郡王的才学?”
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打破了赵宸的沉思。
发言的是位年轻官员,赵宸认出他是御史中丞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
这话表面客气,实则带着几分挑衅意味。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赵宸身上,有好奇,有期待,也有不屑。
赵佶笑道:“宸弟身体初愈,不必勉强。”
赵宸心知这是试探,若此时退缩,必将被众人轻视。
他站起身,从容道:“承蒙赵公子相邀,本王便献丑了。”
他走到案前,铺开宣纸,研墨蘸笔。
在众人注视下,笔走龙蛇,墨香西溢。
一首七言律诗跃然纸上:“细雨润物细无声,潜龙在渊待时鸣。
莫道年少无壮志,他日必振九天翎。”
诗成,满堂寂静。
窗外雨声清晰可闻。
这首诗不仅格律严谨,意境深远,更透出一股不凡的抱负。
尤其“潜龙在渊”西字,让在场有心人无不侧目。
章惇首先打破沉默,抚掌赞叹:“好一个‘他日必振九天翎’!
郡王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气魄,实乃我大宋之幸。”
赵佶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笑道:“宸弟果然深藏不露。”
赵宸谦逊道:“雕虫小技,让诸位见笑了。”
接下来的文会,赵宸不再低调,而是积极参与讨论。
令他惊讶的是,自己的思维异常敏捷,对经史子集的理解远超常人,往往能提出独到见解,令在场的大儒们都感到惊讶。
交谈中,赵宸注意到一位始终沉默的青衣文士。
此人约三十岁年纪,气质不凡,但眉宇间带着几分忧色。
赵宸从旁人口中得知,他叫李纲,是新科进士,因主张改革而受到旧党排挤。
文会间隙,赵宸主动走向李纲:“李进士方才对漕运之弊的见解,本王深以为然。”
李纲受宠若惊:“郡王过奖,在下人微言轻,只是有感而发。”
二人交谈片刻,赵宸发现李纲确实才学出众,且心系天下,是难得的人才。
他暗中记下此人,或许日后可为己用。
文会进行到一半,忽然有仆人匆匆来报,说是宫中有旨,请端王即刻入宫。
赵佶匆忙离去,文会由高俅主持。
气氛顿时轻松许多,众人开始自由交谈。
赵宸借机与多位官员、文人接触,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人脉。
正当他准备告辞时,高俅走了过来,低声道:“郡王请留步,端王有物相赠。”
赵宸心中警惕,表面不动声色:“王兄太客气了。”
高俅引赵宸来到一间静室,取出一卷画轴:“这是端王珍藏的《秋山问道图》,特命在下转交郡王。”
赵宸展开画轴,顿时心头一震。
这幅画的笔法、意境都极为高超,但更令他惊讶的是,画中蕴含的气息与他穿越前接触的《九霄环佩图》有相似之处。
画中秋山苍茫,一位隐士沿山径而行,似乎在寻找什么,整幅画透着一股神秘气息。
“王兄厚赠,本王感激不尽。”
赵宸收下画作,心中却疑虑重重。
赵佶为何送他如此珍贵的画作?
是单纯的示好,还是另有深意?
离开端王府时,雨己停歇,夕阳西下,天边挂着一道彩虹。
赵宸坐在马车中,回顾今日种种。
文会上,他初步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引起了各方注意;结识了李纲等有识之士;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了自己“逆天根骨”带来的巨大潜力。
回到王府,赵宸立即命周振请来沈伯。
“沈伯,你见多识广,可曾听说过《秋山问道图》?”
赵宸展开画作问道。
沈伯仔细观看画作,面色逐渐凝重:“郡王,此画非同寻常。
相传为前朝异人所绘,内藏玄机。
老奴年轻时,曾听师父提及,这类画作与一个神秘组织有关。”
“什么组织?”
“守月人。”
沈伯压低声音,“据说他们世代守护着一个惊天秘密,与皇室命运息息相关。”
赵宸心中震动,联想到自己穿越的经历,越发觉得这个世界远比他想象中复杂。
夜深人静,赵宸独自在书房中观摩《秋山问道图》。
在月光下,画作似乎产生了微妙变化,山水中隐约显现出奇特的纹路。
赵宸运起体内那股神秘气息,尝试与画作共鸣。
突然,他眼前一花,仿佛看到画中山水活了过来,一道人影在山间行走,似乎在寻找什么。
当他凝神细看时,幻象又消失了。
“守月人...逆天根骨...九霄环佩图...”赵宸喃喃自语,感觉自己正一步步接近某个巨大谜团的核心。
他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心中升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决心。
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揭开这些谜团,在这个时代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而第一步,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逆天根骨”,尽快提升实力,为即将到来的风雨做好准备。
(第三章 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