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 我杀穿仇敌,却死在血泊中辛蔚沈清辞最新免费小说_免费完本小说我杀穿仇敌,却死在血泊中辛蔚沈清辞

我杀穿仇敌,却死在血泊中辛蔚沈清辞最新免费小说_免费完本小说我杀穿仇敌,却死在血泊中辛蔚沈清辞

扶辛蔚 著

言情小说连载

《我杀穿仇敌,却死在血泊中》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扶辛蔚”的创作能力,可以将辛蔚沈清辞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以下是《我杀穿仇敌,却死在血泊中》内容介绍:男女情节人物分别是沈清辞的大女主,虐文,逆袭小说《我杀穿仇敌,却死在血泊中》,由网络作家“扶辛蔚”所著,展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2949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9-24 17:15:53。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我杀穿仇敌,却死在血泊中

主角:辛蔚,沈清辞   更新:2025-09-24 17:59:4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残阳如血,浸染着青石铺就的长街。沈清辞蜷缩在祠堂供桌下,鼻腔里充斥着浓郁的血腥气,

那气味黏腻温热,像是无数条小蛇,顺着她的呼吸钻进肺腑。她死死咬住袖口,

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泛出青白,指缝间还残留着母亲最后推她时,掌心的温度。

“沈大人勾结逆党,满门抄斩,鸡犬不留!”冰冷的喝声穿透重重院落,

伴随着刀剑入肉的闷响、瓷器碎裂的脆响,还有……亲人凄厉的惨叫。

父亲书房的方向传来重物倒地的声音,那是她再熟悉不过的,

父亲平日里练字时镇纸落地的声响,可此刻却成了催命的符咒。姐姐沈清婉的琴音戛然而止,

取而代之的是一声短促的惊呼,随后便没了声息。供桌下的黑暗里,

沈清辞的身体抑制不住地颤抖。她看见一双双穿着皂色靴子的脚从供桌前走过,

靴底沾着的血珠滴落在青砖上,晕开一朵朵暗红色的花。有士兵的刀鞘撞到了供桌腿,

发出“哐当”一声脆响,吓得她心脏几乎停止跳动。不知过了多久,外面的声音渐渐平息。

只剩下晚风卷起地上的纸钱,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像是谁在低声啜泣。

沈清辞依旧不敢动,她能听到自己剧烈的心跳声,在空旷的祠堂里显得格外清晰。

又过了约莫一个时辰,祠堂的门被风吹得吱呀作响。沈清辞才缓缓抬起头,

透过供桌的缝隙向外望去。月光从破损的窗棂照进来,照亮了满地的狼藉。

她的父亲、母亲、姐姐、弟弟,还有府里的家丁、丫鬟,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

鲜血浸透了他们的衣衫,也染红了祠堂里的青砖。沈清辞的眼泪无声地滑落,

砸在冰冷的手背上。她慢慢地从供桌下爬出来,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上。她走到父亲身边,

父亲的胸口插着一把长刀,双目圆睁,似乎还残留着不甘与愤怒。她伸出手,

想要合上父亲的眼睛,指尖却在触碰到他冰冷的皮肤时,猛地缩了回来。

“爹……”她哽咽着,声音嘶哑得几乎听不见。母亲倒在父亲不远处,发髻散乱,

脸上还带着泪痕。沈清辞跪在母亲身边,将头埋在母亲的怀里,却再也感受不到往日的温暖。

只有冰冷的血,透过衣衫渗进她的肌肤,带来刺骨的寒意。

姐姐沈清婉的手还保持着弹琴的姿势,手指纤细白皙,却已经没了生机。弟弟沈清昀才八岁,

小小的身体蜷缩着,脸上还带着惊恐的表情。沈清辞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弟弟的脸颊,

泪水汹涌而出。“姐会报仇的,一定……”她在心里默念着,

声音微弱却带着无比坚定的决心。夜色渐深,沈清辞知道自己不能久留。她擦干眼泪,

在院子里找了一件破旧的粗布衣服换上,又从母亲的首饰盒里翻出一支小巧的银簪,

藏在袖口。然后,她趁着夜色,翻过沈家的后墙,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墙外,

是她从未见过的、充满未知与危险的世界。但她知道,从这一刻起,

她不再是那个养尊处优的沈家大小姐沈清辞,而是背负着血海深仇的孤女。她的人生,

只剩下复仇这一条路。第一章:泥泞求生离开沈家的那个夜晚,

沈清辞漫无目的地在街巷中穿行。夜色如墨,只有零星的灯笼在远处摇曳,投下微弱的光。

她不敢走大路,只能在狭窄的小巷里穿梭,每听到一点动静,都会吓得躲进角落里,

心脏狂跳不止。天快亮的时候,她来到了城外的一片荒郊。这里杂草丛生,

到处都是废弃的坟茔,空气中弥漫着腐朽的气息。沈清辞又累又饿,再也支撑不住,

倒在一棵老槐树下昏了过去。再次醒来时,已是正午。阳光刺眼,她眯了眯眼睛,

挣扎着坐起来。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喉咙也干得冒烟。她四处张望,希望能找到一点吃的。

不远处的田埂边,有几个正在劳作的农夫,沈清辞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大伯,

求您给我一点吃的吧,我好几天没吃饭了。”她走到一个农夫面前,声音微弱地哀求着。

农夫上下打量了她一番,见她虽然衣衫破旧,但眉眼间依稀可见几分清秀,不像是歹人。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粗糙的麦饼,递给沈清辞:“拿着吧,小姑娘。这荒郊野外的,

你一个女孩子家,怎么跑到这里来了?”沈清辞接过麦饼,连声道谢,

然后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麦饼又干又硬,但在她看来,却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吃完麦饼,

她才稍微有力气,对农夫说:“我家遭了难,只剩下我一个人了,不知道该去哪里。

”农夫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真是可怜。这乱世之中,遭殃的都是我们这些老百姓。

你要是不嫌弃,就先去前面的破庙里暂且安身吧,那里偶尔会有过往的行人歇脚,

或许能给你一口饭吃。”沈清辞谢过农夫,按照他指的方向,朝着破庙走去。破庙不大,

屋顶已经塌了一半,庙里布满了灰尘和蛛网。角落里堆着一些干草,看起来还能勉强睡人。

沈清辞找了个相对干净的地方坐下,看着庙外的天空,心里一片茫然。接下来的日子,

沈清辞就在破庙里住了下来。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附近的山林里采野菜,

或者去河边捕鱼。运气好的时候,能采到一些蘑菇,或者捕到几条小鱼,勉强能填饱肚子。

运气不好的时候,就只能饿肚子。有一次,她在山林里采野菜时,遇到了一只狼。

那狼体型庞大,眼神凶狠,死死地盯着她。沈清辞吓得浑身发抖,她想起了袖口的银簪,

急忙将银簪拔出来,紧紧握在手里。狼一步步向她逼近,沈清辞闭上眼睛,举起银簪,

准备和狼拼命。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猎人的吆喝声,狼听到声音,犹豫了一下,转身跑了。

沈清辞瘫坐在地上,冷汗湿透了衣衫,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这样的日子过了一个多月。

沈清辞渐渐适应了野外的生活,她学会了辨认各种野菜,知道哪些能吃,

哪些有毒;她学会了用石头砸鱼,用树枝做陷阱捕捉小动物;她也学会了在寒冷的夜晚,

用干草和树叶取暖。她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皮肤也变得黝黑粗糙,

但她的眼神却越来越坚定。这天,沈清辞正在河边捕鱼,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

她抬头望去,只见一队人马朝着这边走来。为首的是一个穿着锦袍的中年男子,面容威严,

身后跟着十几个穿着铠甲的士兵。沈清辞心里一紧,以为是朝廷的人,

急忙躲到了旁边的芦苇丛里。人马走到河边,中年男子勒住马,

对身边的一个士兵说:“停下来歇歇吧,让马儿喝点水。”士兵应了一声,

指挥着其他人停下。沈清辞在芦苇丛里偷偷观察着,她看到中年男子身边的一个随从,

腰间挂着一块玉佩,玉佩的样式很特别,上面刻着一个“萧”字。沈清辞的心猛地一跳,

她想起了父亲书房里的一份密函,上面提到过一个姓萧的官员,说他与朝中逆党勾结,

意图不轨。难道,眼前这个人就是那个萧大人?就在沈清辞胡思乱想的时候,

中年男子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朝着芦苇丛的方向看了过来。沈清辞吓得屏住呼吸,

一动也不敢动。中年男子看了一会儿,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便收回了目光。过了一会儿,

人马休息完毕,继续赶路。沈清辞从芦苇丛里出来,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眼神变得冰冷。

如果这个萧大人真的和父亲的案子有关,那他就是她的仇人之一。

她在心里暗暗记下了那块玉佩的样式,还有中年男子的容貌。从那天起,

沈清辞有了新的目标。她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地活下去,她要想办法进入京城,

找到那些仇人,为家人报仇。可是,京城戒备森严,她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

怎么才能进去呢?就在沈清辞一筹莫展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个商队。

商队的首领是一个姓王的中年商人,为人和善。沈清辞鼓起勇气,

向王首领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希望能跟着商队一起去京城,她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洗衣、做饭,只求能有一口饭吃。王首领见她可怜,又看她虽然瘦弱,但眼神坚定,

便答应了她的请求。就这样,沈清辞跟着商队,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一路上,

沈清辞十分勤快。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帮着商队的人烧水、做饭、洗衣,

晚上还会帮着看守货物。商队里的人都很喜欢她,经常给她一些吃的和用的。

沈清辞也很珍惜这个机会,她一边干活,一边留意着商队里的人谈论的事情,

从他们的谈话中,了解着京城的情况,还有朝中的局势。经过半个多月的跋涉,

商队终于抵达了京城。京城果然是繁华之地,街道宽阔,车水马龙,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但这繁华背后,却隐藏着无数的危机和阴谋。沈清辞站在京城的街头,看着眼前的一切,

心里既激动又忐忑。她知道,她的复仇之路,就要从这里开始了。

第二章:京城蛰伏进入京城后,沈清辞离开了商队。王首领给了她一些银子,

还帮她找了一个住处,是城南的一个小杂院,虽然简陋,但还算干净。沈清辞谢过王首领,

开始在京城独自生活。京城的生活并不容易。沈清辞手里的银子不多,

她必须尽快找到一份工作,才能维持生计。她去过大户人家应聘丫鬟,可因为她没有推荐信,

又长得过于清秀,担心她会惹出是非,所以都被拒绝了。她也去过高档的酒楼应聘伙计,

可那里的掌柜嫌她是个女子,力气小,也不愿意录用她。接连碰壁,沈清辞并没有气馁。

她知道,在京城这样的地方,想要生存下去,必须要有一技之长。

她想起了母亲曾经教过她刺绣,母亲的刺绣技艺非常精湛,她也学了一些皮毛。于是,

沈清辞买了一些针线和布料,开始在家里刺绣。她绣的图案大多是一些花草鸟兽,

虽然技艺不算顶尖,但绣工还算精细。每天,她都会拿着自己绣好的东西,

去街边的集市上摆摊售卖。一开始,很少有人问津,她只能赚一点微薄的收入,勉强够糊口。

但沈清辞没有放弃,她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刺绣技艺,还根据顾客的需求,绣一些新颖的图案。

渐渐地,她的生意好了起来。有些顾客觉得她的刺绣不错,还会介绍朋友来买。

沈清辞也趁机和顾客们聊天,从他们的口中,了解着京城的各种消息,

尤其是关于朝廷官员的事情。她知道,她的仇人很可能就在这些官员之中,

她必须耐心等待机会。这天,沈清辞正在集市上摆摊,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她抬头一看,是那天在河边遇到的那个姓萧的官员,他正带着几个随从,在集市上闲逛。

沈清辞的心猛地一紧,她急忙低下头,假装整理自己的刺绣作品,

用眼角的余光偷偷观察着他。萧大人走到一个卖字画的摊位前,拿起一幅画,仔细地看着。

摊主连忙上前,殷勤地介绍着:“萧大人,您真是好眼光。这幅画是前朝著名画家的作品,

意境深远,笔法精湛,可是难得的珍品。”萧大人笑了笑,说:“不错,确实是一幅好画。

多少钱?”摊主报了一个价格,萧大人没有还价,直接付了钱,让随从把画收好。然后,

他又走到其他摊位前,看了看,买了一些小玩意儿,便带着随从离开了。

沈清辞看着萧大人远去的背影,握紧了拳头。她知道,萧大人在朝中的职位不低,

想要接近他,甚至报复他,绝非易事。她必须更加努力,积累足够的实力和人脉,

才能有机会报仇。从那天起,沈清辞更加努力地刺绣。她不仅在集市上摆摊,

还主动去一些绸缎庄和绣坊推销自己的作品。有一次,她去一家名为“锦绣阁”的绣坊推销,

绣坊的老板娘看了她的刺绣,眼前一亮。“小姑娘,你的绣工不错啊。

”老板娘拿起一幅沈清辞绣的牡丹图,仔细地看着,“这牡丹绣得栩栩如生,

色彩搭配也很协调。”沈清辞连忙说:“老板娘过奖了,我只是略懂一些皮毛。如果您喜欢,

我可以为您绣一些您需要的图案。”老板娘笑了笑,说:“好啊。

我们绣坊正好需要一些绣工精湛的绣娘,你愿意来我们绣坊工作吗?待遇从优。

”沈清辞喜出望外,连忙答应了。就这样,她进入了锦绣阁,成为了一名绣娘。

锦绣阁是京城有名的绣坊,里面的绣娘都有着精湛的刺绣技艺。沈清辞在这里,

不仅能赚到更多的银子,还能学到更高级的刺绣技艺。她非常珍惜这个机会,

每天都刻苦练习,很快就成为了绣坊里的佼佼者。老板娘很赏识她,

经常把一些重要的订单交给她来做。沈清辞也没有辜负老板娘的信任,

她每次都能按时完成订单,而且绣出来的作品,总能让顾客满意。在锦绣阁工作的日子里,

沈清辞认识了很多人,其中有一些是达官贵人的家眷。她利用这个机会,

小心翼翼地打探着朝中的消息,尤其是关于沈家旧案的事情。但每次提到沈家,

人们都讳莫如深,不愿意多说。沈清辞知道,沈家的案子一定有问题,

背后肯定隐藏着巨大的阴谋。这天,锦绣阁接到了一个大单,是为皇后绣一件凤袍。

老板娘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沈清辞,因为她的绣工最好,而且心思细腻,

能够把握凤袍的威严和华丽。沈清辞非常激动,她知道,这是一个接近皇宫,

接近权力中心的机会。她精心准备着,每天都加班加点地刺绣。凤袍上的凤凰图案非常复杂,

需要用金线和各种颜色的丝线来绣制。沈清辞一点也不敢马虎,

每一针每一线都绣得非常仔细。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凤袍终于绣好了。

当沈清辞把凤袍交给老板娘时,老板娘惊叹不已:“清辞,你真是太厉害了。

这件凤袍绣得简直完美,凤凰仿佛活过来了一样。”沈清辞笑了笑,

说:“这都是老板娘您教导得好。”老板娘拿着凤袍,去了皇宫。几天后,老板娘回来了,

脸上带着笑容:“清辞,皇后娘娘非常喜欢这件凤袍,还特意问起了绣这件凤袍的人。

我说了你的名字,皇后娘娘说,以后有机会,要见见你。”沈清辞心里一阵激动,她知道,

她的机会来了。第三章:初露锋芒得到皇后的赏识,沈清辞并没有骄傲自满,反而更加谨慎。

她知道,皇宫是一个是非之地,一步踏错,就可能万劫不复。她依旧每天在锦绣阁里刺绣,

只是更加用心,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皇宫里的人。没过多久,皇后果然派人来锦绣阁,

召沈清辞入宫。沈清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着,跟着太监来到了皇宫。皇宫宏伟壮观,

金碧辉煌,到处都透着威严和肃穆。沈清辞跟在太监身后,小心翼翼地走着,不敢四处张望。

来到皇后的寝宫,沈清辞跪倒在地,恭敬地说:“民女沈清辞,参见皇后娘娘,

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皇后坐在凤椅上,打量着沈清辞,笑着说:“平身吧。抬起头来,

让本宫看看。”沈清辞慢慢抬起头,目光清澈,不卑不亢。皇后见她长得清秀可人,

眼神中透着一股不同于常人的坚定,心里暗暗喜欢。“你就是绣那件凤袍的绣娘?

”皇后问道。“回娘娘,正是民女。”沈清辞回答道。“你的绣工很不错,那凤袍上的凤凰,

绣得栩栩如生,本宫很喜欢。”皇后夸赞道,“你在锦绣阁工作多久了?家里还有什么人吗?

”沈清辞心里一动,她知道,这是皇后在试探她。她定了定神,说:“回娘娘,

民女在锦绣阁工作快一年了。民女家乡遭了灾,父母双亡,只剩下民女一个人,无奈之下,

才来到京城谋生。”她隐瞒了沈家被灭门的真相,她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皇后听了,

叹了口气:“真是可怜。你一个女子,在京城独自生活,也不容易。既然你绣工这么好,

不如就留在宫里,做本宫的专属绣娘吧。”沈清辞喜出望外,

连忙跪倒在地:“谢皇后娘娘恩典,民女愿意留在宫里,为娘娘效力。”就这样,

沈清辞进入了皇宫,成为了皇后身边的一名绣娘。在宫里,她更加小心谨慎,

不仅用心为皇后刺绣,还默默地观察着宫里的人和事。她知道,皇宫里的权力斗争非常激烈,

皇后虽然地位尊贵,但也面临着很多挑战。第三章:初露锋芒沈清辞的刺绣技艺越来越精湛,

她总能精准捕捉皇后的喜好。皇后偏爱清雅的兰草,她便在枕巾边缘绣上几株含露兰草,

丝线选用淡青与月白渐变,在烛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皇后寿宴前需绣一幅百鸟朝凤图,

她通宵达旦研究前朝绣谱,用打籽绣表现凤凰尾羽的层次感,用盘金绣勾勒鸟雀的喙爪,

成品引得宫中人连连称奇。日子久了,皇后愈发信任沈清辞,不仅让她负责自己的衣物绣制,

有时处理内务累了,还会召她在殿内刺绣,偶尔与她闲聊几句。

沈清辞从不主动打探宫廷秘闻,

却总能在皇后的只言片语中捕捉关键信息——她得知皇后因太子稳坐后宫之主的位置,

可太子尚且年幼;她还得知当年沈家被冠以“通逆”罪名,

正是萧太傅联合几位朝臣联名上奏。这日,皇后看着沈清辞绣好的一幅《寒江独钓图》,

忽然叹了口气:“清辞,你这心思细如发丝,若生在男子家,怕是能当半个谋士。

”沈清辞手中的绣花针一顿,随即垂眸道:“娘娘谬赞,奴婢不过是会些绣活罢了。

”“你不必过谦。”皇后起身走到她身边,指尖拂过绣布上的江水,

“前日本宫让你绣的那方帕子,你在角落绣的‘鹤归巢’图案,倒是合了本宫的心意。

”沈清辞心中一凛。那日皇后让她绣一方素帕,她见皇后近来因太子学业之事烦忧,

便悄悄在帕角绣了三只归巢的仙鹤——暗喻太子虽年幼,终有羽翼丰满之日。

没想到这细微的心思竟被皇后看穿。“娘娘明鉴,奴婢只是见娘娘近日劳心,盼您能宽心些。

”沈清辞轻声道。皇后笑了笑,拍了拍她的肩膀:“往后你不必再称‘奴婢’,

本宫赐你一个名分,做本宫的贴身女官,掌管尚衣局的绣作事宜。”这突如其来的提拔,

让沈清辞心头一震。她知道,这是她靠近权力中心的第一步。

她连忙跪地谢恩:“谢娘娘恩典,清辞定当尽心竭力,不负娘娘所托。”成为女官后,

沈清辞的身份变了。她不再只是个绣娘,而是能自由出入皇后寝宫,

甚至能在朝臣夫人们觐见皇后时,以侍奉为由留在殿外的人。一次,

萧太傅的女儿萧婉儿入宫给皇后请安,随身带着一支玉簪。沈清辞一眼便认出,

的样式与当年母亲首饰盒里的一支极为相似——那支玉簪是父亲当年出使西域时带回的贡品,

只送给过最亲近的友人。她不动声色地走上前,为萧婉儿奉茶时,

状似无意地问:“萧小姐这支玉簪真别致,不知是从何处得来的?”萧婉儿扬起下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