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 李世民穿越朱标监国三日(朱标朱元璋)已完结小说_小说免费阅读李世民穿越朱标监国三日朱标朱元璋

李世民穿越朱标监国三日(朱标朱元璋)已完结小说_小说免费阅读李世民穿越朱标监国三日朱标朱元璋

请我喝奶茶 著

言情小说连载

小说叫做《李世民穿越朱标监国三日》是请我喝奶茶的小说。内容精选:男女重点人物分别是朱元璋,朱标,奏折的古代,爽文,穿越小说《李世民穿越朱标监国三日》,由实力作家“请我喝奶茶”创作,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本站无广告干扰,欢迎阅读!本书共计8050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9-27 03:59:04。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李世民穿越朱标监国三日

主角:朱标,朱元璋   更新:2025-09-27 05:59:3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父皇,让我监国?正好我专业对口!我,李世民,再睁眼竟成了大明太子朱标。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奏折,我狂喜难抑——前世玄武门之变染血登基的阴影终于散去。

这一世,我是父皇朱元璋唯一毫无保留信任的继承人。

当父皇将传国玉玺放在我手上:“标儿,替朕监国三日。”我捧着玉玺的手微微颤抖。三日?

足够让我展示真正的治国之术了。---意识,是先于眼前的景象醒来的。

一股浓重的、带着墨香和淡淡檀香的气息涌入鼻腔,这气味陌生又熟悉。

陌生的是其中混杂着一丝南国特有的温润潮气,熟悉的,

是那唯有在帝国权力最核心处才能嗅到的、纸页与权柄交织的味道。紧接着,是触感。

身下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锦垫,指尖所及,是冰凉滑腻的木质案几表面,纹理细腻。

我猛地睁开眼。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片明黄。绣着繁复龙纹的帐幔低垂,

光线透过精致的窗棂,在光滑如镜的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这是一间宽敞到近乎空旷的宫殿,陈设庄重华贵,却透着一股压抑的严肃。而最引人注目的,

是面前那张巨大的紫檀木御案。案上,奏折堆积如山。不是竹简,不是绢帛,是纸。一摞摞,

一本本,或摊开,或合拢,几乎要将宽阔的案面淹没。朱红色的封皮,像是凝固的血,

又像是跃动的火,刺痛了我的眼睛。这是……哪里?我下意识地低头,看向自己的手。

这是一双年轻的手,指节匀称,皮肤细腻,带着养尊处优的白皙,

正微微颤抖地按在一本摊开的奏章上。奏章上的字迹工整清晰,内容是关于江南漕运的琐事。

而我的指尖,正无意识地蘸着旁边一方端砚里尚未干涸的朱墨。朱墨……批红?一个激灵,

如同冰水浇头,前世今生的记忆碎片疯狂地涌入脑海,撞击、融合。我是李世民,

大唐的太宗皇帝,那个在玄武门手刃兄弟、逼父退位,

最终踏着血泊登上至尊之位的天策上将!可同时,另一个身份,另一个名字,

也如同烙印般刻入了我的灵魂深处。朱标。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嫡长子,当朝太子。我,

李世民,变成了朱标?巨大的荒谬感之后,是如同狂潮般汹涌而来的兴奋,

几乎要将我的理智淹没。我强行压下几乎要冲口而出的长啸,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用那细微的痛楚来确认这并非梦境。奏折!这堆积如山的奏折!

这象征着帝国最高权柄、天下万机汇集的奏折,此刻就如此毫无防备地摊开在我面前!

不再是需要经过父皇李渊的刻意压制,

不再是需要我苦心经营天策府、在战场上用命去搏杀功勋才能间接触碰的权力边缘。

更不再是需要我发动那场骨肉相残的政变,

在史书上留下永久污点后才能牢牢握在手中的传国玉玺!顺位继承!这四个字,

像是最美妙的仙乐,在我心中轰然鸣响。我是太子,是父皇朱元璋,

这位驱逐蒙元、再造华夏的铁血帝王,唯一公开确认、毫无保留信任的继承人!

朱元璋对朱标,那是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培养,是超越了君臣、近乎寻常百姓家的父子情深。

他为我朱标不,现在就是我!配备了当时最顶尖的文臣集团作为老师,

他允许我参与朝政,他将帝国的未来毫无疑虑地寄托在我身上。没有猜忌,没有制衡,

没有李建成那般占据大义名分却才能平庸的兄长,

没有李元吉那般蠢蠢欲动、包藏祸心的弟弟,更没有那个虽然是我父亲,

却始终对我功高震主充满忌惮、不断摇摆的唐高祖李渊!有的,只是绝对的信任,

和一条铺满鲜花与阳光、直通那九五至尊之位的康庄大道!这感觉……太好了!

好得让我这个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帝王,都有些晕眩,有些不真实。

我贪婪地呼吸着这空气中权力的芬芳,目光扫过那一本本奏章,

仿佛看到了一个可以让我尽情施展抱负、打造一个远超贞观盛世的煌煌大明的最佳舞台。

前世的我,纵然开创盛世,但玄武门始终是悬在我心头的一根刺,

是史官笔下无法回避的瑕疵。这一世,我朱标,将以最完美、最正统的方式,承接天命,

光耀万古!“太子殿下,”一个恭敬的声音在殿门外响起,带着内侍特有的小心翼翼,

“陛下驾到。”父皇?朱元璋!我心头一跳,

迅速收敛了脸上所有不该属于“朱标”的情绪波动。深吸一口气,

将方才因激动而略显急促的呼吸平复下去,整理了一下身上杏黄色的太子常服,起身,

垂手而立。动作流畅自然,仿佛这具身体的本能还在。脚步声沉重而有力,

带着一种金戈铁马的杀伐之气。一个身影出现在殿门口,逆着光,看不清面容,

但那高大魁梧的轮廓,以及无形中散发出的、足以让整个殿堂空气凝滞的威压,

已足以表明来者的身份。洪武大帝,朱元璋。他迈步走了进来,没有穿龙袍,

只是一身简单的玄色常服,

但那股子从底层尸山血海中爬出来、执掌亿兆生灵生杀予夺的帝王气势,

比任何华丽的衮服都更具压迫感。他的面容比我想象中更显沧桑,皱纹深刻,如同刀劈斧凿,

一双眼睛却亮得吓人,锐利如鹰隼,此刻正落在我身上。我依照礼制,

躬身行礼:“儿臣参见父皇。”他没有立刻叫我起身,目光在我脸上停顿了片刻,

又扫过那张堆积如山的御案。我能感觉到那目光中的审视,但奇异的是,

其中并没有我前世熟悉的、来自李渊的那种复杂难明的猜度,

而是一种……带着关切和严格要求的凝视。“嗯,”他发出一个短促的音节,声音沙哑,

却自带威严,“还在看奏章?莫要太过劳累,你身子骨要紧。”这话语,平淡,

甚至带着一丝粗粝,却让我的心脏猛地一缩。这是一种毫不掩饰的、属于父亲对儿子的关心。

在李渊那里,我几乎从未得到过。有的,只是功高盖主后的忌惮和打压。“谢父皇关心,

儿臣不累。”我保持着恭谨的姿态,声音平稳地回答。我必须扮演好朱标,

这个以仁厚、稳重著称的太子。朱元璋走到御案前,随手拿起最上面的一本奏折,

翻开看了几眼,是关于北方边镇粮草调配的。他眉头微蹙,似乎对其中某些细节不满,

但并没有说什么,又将奏折放了回去。他的手指粗糙,关节粗大,布满老茧,

那是一双拿过放牛鞭、要过饭、最终提刀定天下的手。这双手,

此刻就按在象征着大明江山社稷的奏章上。殿内一片寂静,

只有我们父子二人至少表面上是的呼吸声。我能感觉到他就在我身边,

那股强大的气场笼罩着我。若是真正的朱标,或许会感到紧张或敬畏,但此刻的我,

灵魂是李世民,见识过更广阔天地,驾驭过更狂暴的朝堂风云,反而在这种威压下,

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和挑战欲。这就是我这一世的父皇,

我未来权力道路上最坚实的靠山,也是……我必须谨慎应对的最高存在。忽然,

他将目光从奏折上移开,再次落在我脸上,那双鹰目之中,锐利稍减,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几乎可以称之为“托付”的神情。“标儿,”他开口,声音不高,

却字字清晰,敲打在我的心坎上,“咱这些日子,总觉得精力不济,到底是老了。

”我心中微动,但面上不动声色:“父皇乃真龙天子,春秋鼎盛,何出此言?万请保重龙体。

”朱元璋摆了摆手,打断了我这程式化的劝慰:“少给咱来这些虚的。咱自己的身体,

咱清楚。”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如山奏折,然后,做了一个让我瞳孔骤然收缩的动作。

他伸出手,将一直随侍在侧、一名老太监恭敬捧着的那个紫檀木匣子取了过来。匣子打开,

里面是一方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

在透过窗棂的光线下散发着温润却又无比沉重光泽的玉玺。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我的呼吸在这一刻几乎停滞。前世,我得到它,是玄武门血雨腥风之后,

是权力更迭的残酷象征。而此刻,它就这样被朱元璋,我的父皇,如此平静地拿在手中。

“这些琐碎的政务,看着就烦心。”朱元璋的声音将我从巨大的震惊中拉回,“咱想歇几天。

标儿,你替咱监国三日。”监国!两个字,如同惊雷在我脑海中炸响。这意味着,

在未来三天里,我将代行皇帝职权,裁决帝国一切军政要务!这已不仅仅是接触权力,

而是实实在在地执掌权力!虽然只有三日,但这其中蕴含的信任,已经超越了寻常父子,

达到了君臣的极致!朱元璋的目光紧紧盯着我,

那双看透人心、经历过无数背叛与忠诚的眼睛,似乎想从我脸上看出最细微的反应。

他缓缓将玉玺递了过来。“这江山,迟早是你的。”他的声音低沉,

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这三天,让咱看看,咱的标儿,能把这大明天下,

打理成什么样子。”我伸出双手,指尖因为极力抑制的激动而微微颤抖,

稳稳地接过了那方沉甸甸的玉玺。玉质冰凉,但那冰冷却仿佛点燃了我胸腔中的热血。

“儿臣……遵旨。”我低下头,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哽咽,

既是朱标应有的受宠若惊与责任感,也掺杂了我李世民灵魂深处那终于得以一展拳脚的狂喜,

“必不负父皇重托!”朱元璋看着我接过玉玺,脸上似乎露出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笑意。

他拍了拍我的肩膀,力道很大,带着武人的豪迈:“好好干,别怕出错。天塌不下来,

有咱给你顶着!”说完,他不再多言,转身便大步离开了文华殿,将那堆积如山的奏折,

和那方象征着至高权柄的玉玺,留给了孤身一人的我。殿门缓缓合上。空旷的大殿中,

只剩下我一人。我低头,看着手中这方前世梦寐以求、今生却来得如此“轻易”的传国玉玺,

再看看御案上那等待批阅的奏章海洋。三日?我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弧度,

那是属于天策上将李世民、属于贞观天子李世民的自信笑容。三日,足够了。

足够让我这曾经驾驭过大唐巨舰的舵手,好好感受一下大明这艘新船的龙骨,甚至,

为它调整一下初生的航向。我坐回那张宽大的太子椅,将玉玺郑重地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深吸一口气,摒弃所有杂念,伸手取过第一本奏折。是应天府尹关于今春粮价平抑的请示。

内容冗长,言辞恳切,但提出的方案在老练的我看来,效率低下,且容易滋生弊端。

几乎没有过多思考,我拈起朱笔,在旁边空白处流畅地批阅起来。指出其中疏漏,

给出更优化的建议,要求其联合户部有司,建立常平仓快速反应机制,并限定时间汇报结果。

朱红色的字迹铁画银钩,带着一股扑面而来的果断与锐气,

与我记忆中朱标那略显温吞的笔迹截然不同。一本,又一本。我完全沉浸了进去。

江淮水患的治理方案,兵部武备更新的预算审核,

吏部对几个地方官员的考核评定……帝国的庞杂事务,如同熟悉的乐章,在我面前流淌。

我批阅的速度越来越快,思路越来越清晰。前世处理军国大事的经验,

贞观年间与房玄龄、杜如晦等名臣反复推敲形成的治国理念,

在此刻与大明初创期的实际情况碰撞、融合。我调整税赋建议,使其更合理,

更能滋养民力;我整顿军备思路,强调精兵简政与屯田结合;我批驳那些空泛的颂圣之言,

将重点拉回到具体的民生实务上……时间在笔尖悄然流逝。我忘记了疲惫,

忘记了周遭的一切,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贞观朝堂。

这具属于朱标年轻身体里蕴含的精力,似乎也因为我灵魂的彻底激活而变得异常充沛。然而,

在我专注于施展胸中抱负,试图在这短短三日监国期内,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