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 阁楼里的全家福沈秀兰林晚秋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沈秀兰林晚秋(阁楼里的全家福)小说免费阅读大结局

阁楼里的全家福沈秀兰林晚秋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沈秀兰林晚秋(阁楼里的全家福)小说免费阅读大结局

言言爱写作啊 著

其它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言言爱写作啊”的优质好文,《阁楼里的全家福》火爆上线啦,小说主人公沈秀兰林晚秋,人物性格特点鲜明,剧情走向顺应人心,作品介绍:男女主角分别是林晚秋,沈秀兰,安安的婚姻家庭全文《阁楼里的全家福》小说,由实力作家“言言爱写作啊”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6475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9-28 04:00:59。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阁楼里的全家福

主角:沈秀兰,林晚秋   更新:2025-09-28 07:33:4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 吱呀作响的阁楼门梅雨季节的第七天,林晚秋在储藏室翻到那串黄铜钥匙时,

指腹先于眼睛认出了其中那枚带着月牙形凹痕的。钥匙串挂在褪色的红绳上,

绳结处缠着半片干枯的梧桐叶——那是父亲林德山生前最宝贝的物件,

总说“钥匙记着家的方向”。她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楼梯往阁楼爬,

每级台阶都渗出潮湿的霉味。二楼走廊尽头的阁楼门像块锈死的铁皮,钥匙插进锁孔时,

齿轮摩擦的声响惊飞了窗台上筑巢的麻雀。门轴发出临终般的呻吟,

一股混合着樟脑丸与旧报纸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午后的阳光里翻腾成细小的尘埃。

阁楼中央的樟木箱敞着半扇盖,露出里面叠得整整齐齐的蓝布中山装。林晚秋蹲下身,

指尖抚过箱底暗格里的铁盒——这是她十岁那年发现的秘密,父亲总在暴雨夜独自爬上阁楼,

对着铁盒里的东西出神。铁盒打开时,黄铜搭扣“啪”地弹开,里面没有金银珠宝,

只有一叠泛黄的照片,最上面那张是张全家福。照片边缘卷着毛边,相纸被岁月浸成蜂蜜色。

画面里的男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女人扎着麻花辫,怀里抱着个襁褓中的婴儿,

站在老院的石榴树下。林晚秋认得那是三十年前的父母,可那个婴儿她却从未见过。“妈,

咱家以前是不是还有个孩子?”晚饭时,林晚秋盯着母亲沈秀兰鬓角的白发问。

青瓷碗里的丝瓜汤冒着热气,沈秀兰往她碗里夹了块蛋羹,

手背上的老年斑在灯光下格外清晰。“哪有的事。”沈秀兰的筷子顿了顿,目光飘向窗外。

雨又开始下了,打在玻璃上噼啪作响,“你爸就你一个闺女,记岔了。”林晚秋没再追问。

母亲的谎言像层薄冰,她怕一用力就会碎成满地尖锐的棱角。夜里她躺在床上,

阁楼那张全家福在脑海里反复浮现——婴儿的襁褓上绣着朵石榴花,

和她小时候穿的肚兜一模一样。第二章 石榴树下的秘密第二天清晨,

林晚秋在院子角落找到那棵半死的石榴树。树干被蛀空了大半,去年冬天的积雪压断了主枝,

此刻像只垂着头的困兽。她记得父亲在世时,每年霜降都要给树干刷石灰,

边刷边念叨:“这树比晚秋还大两岁,得好好伺候。”她蹲在树下刨开浮土,

指甲缝里嵌进潮湿的泥屑。挖到半尺深时,铁锹碰到个硬物,发出沉闷的声响。

那是只锈迹斑斑的铁皮饼干盒,盒盖上印着“上海饼干厂”的字样,边角被虫蛀得坑坑洼洼。

盒子里铺着块红绒布,裹着个银长命锁,锁身刻着“安安”两个字,

背面的日期是1992年5月18日。林晚秋的心脏猛地收缩——这个日期,是她的生日。

“安安是你双胞胎弟弟。”沈秀兰在厨房揉面时,声音突然从背后传来。林晚秋转身时,

正撞见母亲眼角的泪掉进面粉里,洇出个小小的湿痕,“生你们那天难产,他没保住。

”面团在沈秀兰手里反复揉捏,她的指关节因为常年劳作而变形,却依旧灵活。

“你爸怕你妈想不开,把所有带安安名字的东西都收了起来,连这锁都埋在树下。

”她掀开蒸笼,白雾腾起时,林晚秋看见母亲鬓角新添的白发,“他总说,孩子没了,

日子还得往下过,不能让活着的人心里长草。”蒸笼里的馒头个个圆胖,上面点着红点,

像极了林晚秋小时候过生日时吃的寿桃。她突然想起十岁那年发烧,父亲背着她往医院跑,

雨水打湿了他的肩膀,却在她耳边反复说:“晚秋要好好的,替弟弟看看这世界。

”那天下午,林晚秋在父亲的工具箱底层找到本日记。牛皮封面已经开裂,

第一页画着两个交握的小手,旁边写着:“安安晚秋,平平安安。”字迹被泪水晕得模糊,

却能看清笔画里的温柔。第三章 日记本里的春天日记里夹着张泛黄的处方单,

日期是1992年深秋。林晚秋拿着单子跑到市医院档案室,

穿蓝大褂的老护士翻了半天才找到对应的病历。“沈秀兰,产后抑郁,伴有严重失眠。

”病历本上的字迹龙飞凤舞,“家属林德山,每日来取药,风雨无阻。

”老护士推了推老花镜,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那会儿有个男人总在药房门口等,

手里拎着个保温桶,说要给媳妇送热汤。有次下大雪,他在门口摔了跤,汤洒了一身,

还笑着说‘幸好药没湿’。”林晚秋走出医院时,阳光正好穿过梧桐叶,

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想起父亲衣柜里那件洗得发白的军绿色外套,肘部有块补丁,

母亲说是当年送汤时摔的。原来那些被她忽略的细节,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深情。

日记翻到1995年那页,夹着张幼儿园的入园照。照片里的小女孩扎着两个羊角辫,

咧着嘴笑得露出豁牙——那是五岁的林晚秋。

照片背面有父亲的字迹:“晚秋今天学会自己系鞋带了,像只小麻雀。”往后的日子里,

日记成了兄弟俩的“成长记录”。“晚秋掉了第一颗牙,把牙埋在石榴树下,

说要给弟弟留着。”“带晚秋去公园划船,她指着云说像安安,突然就哭了。

”“今天整理安安的小衣服,晚秋说要留着给她的宝宝穿,这孩子。

”林晚秋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夕阳把湖面染成金红色。远处有父母带着孩子放风筝,

笑声顺着风飘过来,温柔得让人心头发颤。她突然明白,父亲从未忘记安安,

只是把思念酿成了对她的加倍疼爱。

第四章 母亲的针线笸箩沈秀兰的针线笸箩放在樟木箱的最底层,

里面藏着件没织完的小毛衣。针脚细密整齐,是婴儿穿的尺寸,蓝白相间的条纹里,

藏着朵小小的石榴花。“你爸走前那晚,还在看安安的照片。”沈秀兰坐在缝纫机前,

踏板发出规律的咔嗒声。她正在给社区的老人缝棉衣,线头在布面上游走,像条灵活的小鱼,

“他说这辈子最对不住的就是安安,连张像样的照片都没留下。”缝纫机的抽屉里,

林晚秋找到个铁皮糖盒,里面装着些零碎的小物件:颗缺了角的乳牙,半块融化过的水果糖,

还有根褪色的红绳。“这是安安的胎发。”沈秀兰拿起红绳,上面缠着几缕细软的毛发,

“生下来时医生说发质好,我就剪了点留着。”那天晚上,母女俩坐在灯下整理旧物。

沈秀兰打开个褪色的布包,里面是件婴儿连体衣,袖口绣着“安”字。“这是我给安安做的,

还没来得及穿。”她的指尖抚过磨损的针脚,“你爸总说,等他长大了,要教他修自行车,

就像教你学骑单车那样。”林晚秋想起十二岁那年学骑车,父亲在后面扶着车座跑,

累得满头大汗却不肯停。后来她学会了,回头却发现父亲早松了手,站在远处笑着擦汗。

原来那些看似平常的日子,都藏着父亲笨拙的温柔。夜深时,沈秀兰从衣柜深处翻出个相框。

玻璃蒙着层灰,里面是张三人照:林德山抱着襁褓中的安安,沈秀兰牵着年幼的林晚秋,

背景是医院的走廊。“这是安安唯一一张照片。”沈秀兰用衣角擦着玻璃,“他走那天,

你爸抱着他拍的,说要让他记得家的样子。”照片里的父亲眼神通红,却努力挤出笑容,

母亲的脸贴在安安的襁褓上,嘴角微微颤抖。林晚秋的手指轻轻落在玻璃上,

仿佛能摸到弟弟温热的脸颊。第五章 石榴花开的季节清明那天,

林晚秋带着那把长命锁去了父亲的墓地。墓碑上的照片里,父亲穿着中山装,笑得一脸温和。

她把锁放在墓碑前,轻声说:“爸,我来看您和弟弟了。”回程时路过老院,

石榴树抽出了新芽,嫩红的叶子在风里轻轻摇晃。林晚秋蹲在树下,

把那块铁皮饼干盒埋了回去,里面放着那本日记和安安的照片。“弟弟,

以后每年我都来给你讲故事。”她摸着树干,像是在抚摸亲人的肩膀。沈秀兰开始整理阁楼,

把那些旧物分门别类。她给安安的小衣服缝了个布套,上面绣着朵石榴花。

“等晚秋有了孩子,就告诉他,他有个从未谋面的舅舅,是个很乖的孩子。

”她对着空荡的房间说,声音里带着释然。梅雨季节结束那天,林晚秋在阁楼发现了个惊喜。

父亲在房梁上钉了个木盒,里面藏着一沓信,全是写给安安的。“今天晚秋考了全班第一,

要是你在,肯定会跟姐姐抢奖状。”“院子里的石榴熟了,摘了最大的一个,给你留着。

”“爸爸老了,背有点驼了,等你长大了,会不会笑话我?”信的最后一封,

字迹已经有些颤抖,日期是父亲去世前一个月:“安安,爸爸要来看你了。告诉爸爸,

这些年你过得好不好?”林晚秋把信读给母亲听,沈秀兰的眼泪落在信纸上,晕开了墨迹。

“你爸这辈子,心里装着两个孩子。”她的声音哽咽,却带着笑意,“他总说,

手心手背都是肉,哪块疼了都不行。”那天下午,林晚秋在石榴树下摆了张全家福。

照片里的父母年轻而温柔,她把安安的长命锁放在中间,阳光穿过新叶,

在照片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远处传来沈秀兰哼的童谣,是小时候哄她睡觉的调子,

温柔得像流淌的溪水。秋天来临时,石榴树结了满树红灯笼似的果子。

林晚秋摘下最大的一个,切开时,籽粒饱满,晶莹剔透。她把果肉分成三份,

一份放在父亲的墓碑前,一份埋在树下,最后一份递给母亲。“尝尝,甜着呢。

”沈秀兰咬了一口,汁水顺着嘴角流下来,像极了多年前那个午后,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