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游话外 > > 晨昏之间(李哲周静)免费阅读全文_免费完结版小说晨昏之间李哲周静
其它小说连载
《晨昏之间》男女主角李哲周静,是小说写手灬秋水所写。精彩内容:《晨昏之间》是大家非常喜欢的婚姻家庭,婚恋,家庭小说,作者是有名的网络作者灬秋水,主角是周静,李哲,晓月,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前励志后苏爽,非常的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晨昏之间
主角:李哲,周静 更新:2025-09-29 09:57:39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静默的河流周静在清晨六点的闹铃中醒来,动作熟练得像流水线上的机械臂。
按掉闹钟,起床,洗漱,准备早餐。厨房里弥漫着煎蛋的香气,吐司机发出“叮”的脆响,
牛奶在锅里微微冒着热气。她数着丈夫李哲的煎蛋要单面,女儿晓月的要双面,
自己的无所谓——总是最后一个上桌,常常凉了才想起来吃。“妈,我的校服呢?
”晓月揉着眼睛走出房间,睡裙歪斜地挂在肩上。 “阳台,第二件。
”周静头也不回地翻着煎蛋。 “又是那件蓝色的?我不想穿那件。” “其他的还没干。
”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上演。晓月十五岁,正处于对一切都充满质疑的年纪,
尤其质疑母亲为她做的一切决定。周静已经学会用最简洁的语言结束这些毫无意义的争执。
李哲坐在餐桌前看手机,眉头紧锁。屏幕的光映在他眼角新添的皱纹上,像刻上去的浅沟。
“今天要跟总部开视频会议,晚上别等我吃饭。”他说,眼睛没离开屏幕。 “嗯。
”周静把煎蛋放在他面前,“今天晓月家长会,你去还是我去?” “你去吧,
我这边走不开。”意料之中的回答。周静不再说话,默默把晓月的早餐摆好。
女儿正低头刷手机,手指快得看不清动作。这个家安静得只剩下咀嚼声和手机提示音。
送走父女俩,周静站在突然安静下来的房子里,像一尾被冲上岸的鱼。阳光透过百叶窗,
在地板上切出明暗相间的条纹,灰尘在光柱中缓缓飞舞。她看着那些灰尘出神,
想起二十年前,她曾写过一句诗:“我想做阳光里的尘埃,至少看起来在飞翔。
”那时她刚大学毕业,在报社做副刊编辑,偶尔发表诗作,被称作“才女”。而现在,
她是周静,四十五岁,某文化公司普通职员,李哲的妻子,晓月的母亲。
这些身份像一层层蚕茧,把她包裹得严严实实,最初的自己反而模糊了。手机响起,
是母亲打来的,提醒她周末带晓月回去吃饭,顺便念叨隔壁王阿姨的女儿又升职了。
“你看人家,比你还小两岁,已经是部门总监了...”周静把手机拿远一些,
目光落在冰箱门上贴着一张晓月小学时的画——三个歪歪扭扭的人手拉着手,
笑得嘴角咧到耳根。那时的晓月还会扑进她怀里说“妈妈最漂亮”,
李哲还会在周末陪她们去公园放风筝。是什么时候开始,一切都变了味?她挂了电话,
开始收拾碗筷。水龙头哗哗作响,冲刷着瓷盘上的油渍。就像日子冲刷着生活,
把所有的棱角都磨平,把所有的色彩都洗淡。晚上家长会,晓月的班主任特意留下周静。
“晓月很聪明,就是最近上课总走神。”年轻的班主任推了推眼镜,
“这次月考成绩下滑得厉害,语文作文甚至没写完。”周静接过试卷,
作文题目是《我的家》。晓月只写了个开头:“我的家像一台老旧的电视机,画面还在,
但没有声音...”后面的字被用力划掉了,纸面留下深深的凹痕。
“她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班主任问。周静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她能说什么?
说女儿之所以写不出家的温暖,是因为这个家确实已经冰冷?
说那台“老旧的电视机”不是晓月的错觉,而是这个家的真实写照?回到家,
晓月房间的门关着。周静把试卷放在餐桌上,李哲还没回来。她坐在黑暗中,
想起晓月三岁时发高烧,她和李哲轮流守了一夜。天快亮时,烧终于退了,晓月睡得很安稳,
李哲握着她的手说:“别怕,我们三个永远在一起。”那时的“永远”听起来那么真实,
不像现在,轻飘飘的,像一句梦话。第二章:裂痕李哲到家时已近午夜。
客厅里只开了一盏落地灯,周静坐在沙发上看书——更准确地说,是对着书页发呆。
“还没睡?”他脱下西装,松了松领带。 “晓月的家长会。”周静合上书,
“班主任说她最近状态不好。” 李哲揉着眉心:“青春期都这样,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
” “作文没写完,题目是《我的家》。” “就为这个?”李哲笑了笑,“你太敏感了。
晓月成绩一直不错,偶尔失手很正常。”周静看着他走进浴室的背影,突然感到一阵无力。
他们之间像隔着一层毛玻璃,看得见轮廓,却触不到真实。浴室传来水声。
周静拿起李哲随手扔在沙发上的手机,屏幕亮起,是一条工作消息。
锁屏照片是去年全家去海边拍的,三个人都笑得灿烂。那是他们最后一次全家出游,
之后李哲的项目一个接一个,晓月的课业越来越重,她自己的工作也忙了起来。水声停了。
周静放下手机,像做错事的孩子。躺在床上,两人之间隔着一个人的距离。
李哲很快发出均匀的呼吸声,不知是真睡了还是假寐。周静睁着眼看天花板,
想起白天在公司收到的邮件——大学同学会邀请函。二十年了。她点开电子相册,
找到毕业那年的合影。照片上的她穿着白裙子,长发及腰,眼睛亮得像蓄满了星光。
那时的她以为自己会成为一名作家,至少会一直写作。谁能想到呢?
生活总是有办法把梦想碾碎,拌进柴米油盐里,让人慢慢咽下。“你还记得徐薇吗?
”她轻声问,不确定李哲是否听得见。 “嗯?”李哲的声音带着睡意。 “她出新书了,
下周末签售会。” “挺好的。”李哲翻了个身,“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周静不再说话。
徐薇是她的大学室友,当年睡在她下铺,总说周静的诗写得最好,一定会出名。
如今徐薇已是小有名气的作家,而她,连写一首诗的时间都没有。不,不是没有时间。
是失去了写诗的心情。诗需要敏感的心,需要痛,需要爱,需要澎湃的情感。
而她的心像一块被生活反复搓洗的抹布,柔软不再,只剩粗糙。第二天是周六,
李哲难得在家。晓月睡到中午才起,一家三口坐在餐桌前吃早饭——或者说午饭。
“下周末我可能要加班。”李哲划着手机说。 “同学会。”周静说,“我打算去。
” 李哲抬头看了她一眼:“需要我陪你吗?” “不用。
”晓月突然放下筷子:“你们能不能别演戏了?” 餐厅瞬间安静。阳光透过窗纱,
照见空气中悬浮的微尘,每一粒都像是凝固的时间。“什么意思?”李哲皱眉。
“没什么意思。”晓月站起来,“我吃饱了。”周静看着女儿离开的背影,
胸口像被什么堵住了。原来孩子什么都懂,大人们自以为是的掩饰,
在她们眼中不过是拙劣的表演。下午,周静在书房整理旧物,找到一个纸箱,
里面是她年轻时发表的作品剪报和几本日记。纸张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她翻开一页,
是二十岁那年写的:“我要在每一个清晨醒来 确认自己还活着 还要爱,
还要痛 还要为一片落叶写一首诗”泪水毫无预兆地涌上来。她慌忙合上日记,
像合上一个不该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李哲站在书房门口:“我要去公司一趟,临时有事。
” 她点点头,没有回头。听见关门声,她才允许自己哭出来。为逝去的青春,
为麻木的现在,为那个还会为一片落叶写诗的自己。
第三章:往事的回响同学会定在母校附近的酒店。周静在衣柜前站了很久,
最终选了一条深蓝色连衣裙——稳重,不会出错,也不会出彩。
镜子里的女人化着得体的淡妆,头发一丝不苟地挽在脑后。
只有眼底细微的纹路和略微下垂的嘴角,泄露了岁月的痕迹。“妈妈,
”晓月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你要出去?” “同学会。” “哦。”晓月倚着门框,
“你以前是什么样的?”周静愣了一下。在女儿心中,她生来就是母亲的样子——操心三餐,
检查作业,唠叨收拾房间。那个会写诗、会半夜爬上天台看流星雨的周静,早已被时光深埋。
“就...普通的学生。”她最终说。酒店包厢里热闹非凡。
二十年不见的同学们互相打量着,从彼此身上寻找当年的影子,也看见了自己的沧桑。
“周静!”徐薇冲过来抱住她,“你还是老样子!” 周静苦笑:“老了。” “胡说!
”徐薇拉着她入座,“你记得陈浩吗?他特意问起你。”陈浩。
这个名字像一颗石子投入心湖。当年文学社的社长,追过她,被她拒绝了。
听说他现在是知名出版社的总编。陈浩走过来时,周静有一瞬间的恍惚。他发际线后退了些,
身材保持得不错,眼神还是那么亮。 “周静,好久不见。”他微笑,
“我前几天还在跟我们编辑说,当年那个写《晨昏线》的女孩要是继续写,
现在一定是文坛一颗星。”《晨昏线》。周静几乎忘了这首诗。
写的是黎明与黄昏的暧昧时分,光与暗的交界,希望与绝望的并存。“你还记得。
” “当然。”陈浩在她身边坐下,“你那句‘在光明与黑暗的缝隙里,我偷渡时光’,
我至今印象深刻。”同学们起哄让每个人说说这二十年。轮到周静,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