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游话外 > > 积德行善,只为母亲下一世健康快乐平安(李小虎王德明)最新章节列表_李小虎王德明)积德行善,只为母亲下一世健康快乐平安最新章节列表笔趣阁(积德行善,只为母亲下一世健康快乐平安)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积德行善,只为母亲下一世健康快乐平安》一经上线便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是“爱看星星的老年人”大大的倾心之作,小说以主人公李小虎王德明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精选内容:故事主线围绕王德明,李小虎展开的男生生活,虐文小说《积德行善,只为母亲下一世健康快乐平安》,由知名作家“爱看星星的老年人”执笔,情节跌宕起伏,本站无弹窗,欢迎阅读!本书共计8751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02 01:56:18。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积德行善,只为母亲下一世健康快乐平安
主角:李小虎,王德明 更新:2025-10-02 05:39:14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今天,我要开始我的誓愿。他低声对自己说,语气坚定得像一块石头。
寺院的知客僧慧远大师缓缓走来,他的袈裟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施主,
您是第一次来积善寺吧?”慧远大师的声音如同古老的磬声,沉稳而平静。
王德明立刻双手合十,恭敬地鞠了一躬。“大师,我是王德明,为了一桩大愿而来。”“哦?
大愿。”慧远大师的目光里带着一丝了然。“我的母亲,李秀英,已于三月前病逝。
”王德明的声音有些哽咽,但他很快稳住了。“阿弥陀佛。”慧远大师垂下眼睑,
轻声诵了一句佛号。王德明从怀里掏出一本厚厚的、用红布包裹的册子。“大师,
这不是香油钱。”他轻轻将册子放在一旁的石桌上。慧远大师抬手示意他不必多礼。
“那这是什么呢?”他问道。王德明抬起头,眼神里燃烧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光芒。
“这是我为母亲下一世所做的‘功德清单’。”“我愿倾尽所有,在十年内,
做满一万件真正的善事,帮助一千户困境之家。”慧远大师终于睁开了双眼,
目光里充满了惊诧。“施主,一万件善事,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更何况您还强调‘真正的善事’。”“钱财布施易得,真心实意的帮助却是难求。
”王德明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大师,您误会了,钱财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我的誓愿,是‘以身践行’的苦行,是‘入世济人’的功德。
”“我愿在山村里支教一年,愿在医院里做义工两年,愿捐献我所有的遗产,
只留下最低的生活所需。”慧远大师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显然是被他的决心所震撼。
“施主,您似乎很富有,难道您没有家人需要照顾,没有事业需要打理吗?
”慧远大师问得非常直接。王德明再次合十,语气平静。“我的母亲是孤儿,
将我独自抚养长大,她吃了一辈子苦。”“我事业有成,但母亲却没有机会享受。
”“在她弥留之际,她拉着我的手说:‘德明,妈妈这辈子最大的心愿,
就是下辈子能健康平安地活到老,不为病痛所扰。’”王德明说到这里,
眼泪终于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母亲一句话,就是我此生唯一的‘事业’。
”“我已将公司托付给最信任的副手,我已孑然一身,无所牵挂。”慧远大师沉默了许久,
目光扫过那本厚厚的红册子。“施主,您发心之深,老衲生平罕见。”“但因果轮回,
玄妙复杂,您的大功德,真的能百分之百确保您母亲的下一世安康吗?
”这是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王德明却答得毫不犹豫。“大师,我不是要‘交易’,
我是要‘尽孝’。”“我不是求佛祖施舍,我是求佛祖明鉴。
”“就算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也愿倾尽一生去争取。”“更何况,功德总归是福报,
无论福报最终花落何处,这十年间的善行,总归能让更多人受益。”慧远大师长叹一声,
缓缓打开了那本红色的功德清单。
他看到了首页上用工整小楷写下的一行字:“立誓人:王德明。时间:庚子年春。
愿望:亡母李秀英下一世健康快乐平安,直至寿终正寝。”慧远大师合上册子,
眼神中充满了敬佩。“施主,积善寺愿意为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见证。
”“但请记住,真正的大善,是不求回报的,您的功德,第一受益人永远是您自己。
”王德明躬身行礼:“多谢大师成全。”“我明日就会离开,去往我的第一个目的地,
青岩山区的麻子坪小学。”慧远大师点了点头:“那里条件艰苦,施主请保重。
”“为了母亲,再苦再累,德明无悔。”2王德明站在青岩山崎岖不平的土路上。
他身上穿着一件朴素的冲锋衣,背着一个沉重的登山包。山里的空气,比城市干净了百倍,
也冷了十倍。他低头看了看脚上沾满泥土的登山靴。来接他的是麻子坪小学的老校长,
李树根,一个头发花白、身形瘦小的老人。“王老师,山路难走吧?让你受累了。
”李校长声音沙哑,带着浓重的方言。王德明立刻走上前,扶住老人颤巍巍的胳膊。
“李校长,您叫我德明就好,我不辛苦,您才辛苦。”“比起您在这里守了几十年,
我这点路程,不值一提。”李校长笑了,脸上的皱纹像干枯的河床。“别客气,这麻子坪,
已经五年没来过外面的老师了。”他指了指不远处,
那座低矮破旧、由几块石板和泥巴糊成的院子。“那就是学校,也是你的住处。
”王德明的心脏微微一沉,但表情依然平静。“很好,只要能安顿下来,我就能开始工作。
”李校长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条件太差,委屈你了。”“没有自来水,没有电,
烧水要砍柴,吃饭要自己种菜。”王德明将背包放下,露出了一个真诚的微笑。“李校长,
我不是来享受的,我是来‘还债’的。”“您告诉我,学校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李校长沉默了一会儿,目光看向了操场上那四个正在踢石头玩的孩子。“缺老师,缺书本,
但最缺的……”他压低了声音:“是人心。”王德明微微一怔:“人心?
”“这麻子坪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年迈,管不了。
”“他们觉得读书没用,迟早都要下地,或出去打工。”“他们眼里没有光,
没有对未来的希望。”李校长语气沉重。王德明走到那四个孩子面前,蹲下身,
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小朋友们,你们好。”他轻轻问候。那四个孩子停下了踢石头,
用警惕而又好奇的眼神看着他。其中一个胆子大点的男孩,约莫七八岁,
开口问道:“你是谁?”“我叫王德明,是你们的新老师。”男孩撇了撇嘴:“新老师?
能待几天?”“上次那个戴眼镜的老师,只待了半个月就跑了。
”王德明的笑容没有一丝改变,他从口袋里掏出了四块巧克力。“我保证,我不会走。
在我走之前,我会让你们看到‘外面’是什么样子的。”他将巧克力递给他们,
孩子们犹豫了一下,才伸手接过。“外面有什么?”另一个女孩怯生生地问道。
王德明站起身,望向远方的连绵青山,目光深邃。“外面有火车,有高楼,有图书馆,
有飞机。”“但最重要的是,外面有无数种可能。”“你们可以选择做科学家,做医生,
做画家,而不是被命运选择。”男孩把巧克力塞进嘴里,嚼得咔咔响,
眼神里终于有了一丝波澜。李校长走过来,拍了拍王德明的肩膀,眼里充满了赞许。
“王老师,你能跟他们说这些,就好。”“第一课,从‘点亮希望’开始。”“走吧,
我带你去看看你的宿舍。”王德明点了点头,转身跟着校长走向那间破旧的石屋。他知道,
积德行善的第一步,异常艰辛,但心中那份对母亲的承诺,足以支撑他走过任何崎岖。
3王德明站在他简陋的宿舍里。宿舍其实就是一间堆满了杂物的小屋,
用木板隔出了一个勉强能放下一张单人床的区域。墙上贴着旧报纸,用来挡风,
但效果微乎其微。油灯被点亮,微弱的光线摇曳着,将屋内的简陋暴露无遗。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电子温度计,显示屏上赫然是4°C。李校长在门口探了探头,
递给他一个厚重的军大衣。“王老师,山里昼夜温差大,这件你先穿着,
是以前一个老师留下的。”王德明接过大衣,感激地说:“谢谢校长,您费心了。
”“比起这些,我更担心孩子们明天的课。”李校长叹了口气,
搓了搓手:“明天你上语文课和科学课,六年级的三角函数,你恐怕也得接过来。
”“学校一共四个年级,四个学生,但学的却是四个不同的科目。
”王德明皱了皱眉:“四个年级四个学生?”“是的,每年都有辍学的,也有外出打工的,
剩下的就是最不爱说话的。”“德明,这里没有‘班级’的概念,
只有**‘学生’的概念**,你得一对一教。”“没问题。”王德明果断地回答,
将大衣穿在身上。“因材施教,正是我擅长的。”李校长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只留下了一句嘱咐:“早点休息,路灯坏了,晚上别出门。”屋子里只剩下王德明一个人。
他从登山包的最底层,小心翼翼地拿出了那本红色的功德清单册子。他打开第一页,
拿出随身携带的钢笔。在“已完成功德”那一栏,
他写下了第一条:功德编号:202501。
功德内容:前往条件最艰苦的麻子坪小学支教一年,第一晚安顿完毕。
功德耗费:放弃原有高管职务,耗费时间:1天。功德目的:以身践行,
点燃山区孩子的希望。他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王德明。写完之后,
他并没有如释重负,反而感觉压力更大了。他知道,这第一步是最容易的,
因为这只是一个开始的仪式。真正的考验,
是接下来三百六十五天的寂寞、寒冷、教学和劝说。他拿出手机,虽然没有信号,
但他打开了相册,里面是母亲生前的照片。照片里,母亲李秀英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
眼神里却有抹不去的疲惫。“妈,您放心。”他对着手机屏幕,轻声说。“我会在这里,
一字一句地教他们知识,一点一滴地给他们温暖。”“我会用我一年的时间,
点亮四个孩子的未来,这四个福报,一定能汇入您下一世的安康之河。
”寒风从木板缝隙中灌进来,吹得油灯的火焰晃得厉害。王德明没有在意寒冷,
他拿出了一本他精心准备的六年级科学教材。他打算连夜备课,
为孩子们准备一堂生动的、关于**“宇宙有多大”**的课。
他要用星辰的广阔和知识的无穷,去震醒那些眼中没有光的孩子们。他轻轻翻动书页,
微笑着,仿佛已经看到四年后,孩子们走出大山,奔向希望的样子。4第二天清晨,
麻子坪小学。王德明站在讲台上,他用昨天备好的知识,
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巨大而粗糙的太阳系图。教室里静悄悄的,
四个孩子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板。他身上穿着那件厚重的军大衣,但内心却燃烧着火焰。
“昨天,我们说了巧克力。”王德明微笑着开口。“今天,我们来说说星星。
”那个胆大的男孩——叫李小虎——疑惑地问道:“**星星?**我们天天晚上都看,
有什么好说的?”王德明放下粉笔,走到窗边,指着远处一座高耸的山峰。“小虎,
你觉得那座山高吗?”“高!”小虎毫不犹豫地回答,那是他们村里最高的山。
“那如果我告诉你,太阳比那座山高无数倍,比我们整个青岩山加起来还要大,你相信吗?
”孩子们互相看了看,眼中充满了不解和怀疑。“老师不是骗你们,宇宙之大,
远超我们的想象。”王德明语气坚定。他拿起一张李校长给他的旧报纸,
卷成一个望远镜的样子。“我们的小学,就像这个小孔。”“而外面的世界,
就像这个望远镜所能看到的整个宇宙。”“如果不努力学习,
我们就会一辈子只看到这个小孔里的泥土和石头。”“读书,就是在为自己造一架火箭。
”那个叫做翠花的女孩小声问道:“火箭?”“对,火箭。”王德明走回讲台,
目光扫过每一个孩子。“火箭能带我们飞出大山,飞出地球,去看看广阔的世界。
”他指着黑板上那颗用最大的圆圈画的太阳。“知识就是燃料,你学得越多,
你的火箭就能飞得越远,你就能拥有越多选择人生的权利。”李小虎终于忍不住,
举起了手,带着一丝激动。“**老师,读书真的能让我去外面修火车吗?**我听我爸说,
修火车挣钱多!”王德明心里一动,他知道,这孩子心里有了火苗。“当然能!
修火车需要机械知识,需要数学,需要你现在学的每一本书。”“而且,等你真正学好了,
你甚至可以设计比火车跑得更快、更安全的交通工具。”他看到,其他几个孩子,
包括最安静的那个,眼睛里也开始有了一丝兴奋的光亮。
下课铃——其实只是李校长敲响的一面破旧的铜锣——响了。王德明没有急着走,
他拿出了自己带来的地球仪。他指着地球仪上的一个微小的点:“我们在这里。”然后,
他将手指慢慢移动到遥远的大都市:“而外面的世界,在这里。”“只要你们愿意学,
老师就会在这里,教你们所有能飞出去的知识。”他知道,这堂课的效果,
比他想象的更好。因为,他没有讲道理,他讲的是未来,是希望。他感觉一股暖流流过全身,
这股暖流,比身上的军大衣更加温暖。他清楚,他的第二件善事——点亮孩子眼中的光,
正在进行中。5支教的第三天,王德明在孩子们心中已经建立了初步的信任。
李小虎一反常态地主动接近他,眼神里带着兴奋和挑战。下课后,
李小虎鬼鬼祟祟地将一张叠成小方块的纸条塞进了王德明的手中。“王老师,你看看这个。
”小虎说完,就飞快地跑走了。王德明好奇地展开纸条,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