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游话外 > > 那年图书馆的你孜优孜优完结好看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那年图书馆的你(孜优孜优)
言情小说连载
小说叫做《那年图书馆的你》是孜优的小说。内容精选:由知名作家“孜优”创作,《那年图书馆的你》的主要角色为宁可言,属于纯爱,暗恋小说,情节紧张刺激,本站无广告干扰,欢迎阅读!本书共计6883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17 03:19:25。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那年图书馆的你
主角:孜优 更新:2025-10-17 08:35:29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孤岛与堡垒清晨五点半,城市还浸泡在灰蓝色的晨曦里,宁可言已经醒了。
辞职脱产备考的第三个月,她的生物钟精准得如同瑞士手表。窗外,
高架桥上偶尔有车辆驶过,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像是这座城市沉重的呼吸。
她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惊扰了合租的室友,用十分钟完成洗漱,
将前一晚准备好的午餐和装满黑咖啡的保温杯塞进背包,然后轻轻带上了门。地铁站里,
灯光白得晃眼。最早的一班车,载着稀疏零落的乘客,穿梭在城市尚未完全苏醒的脉络里。
宁可言习惯性地走到车厢尽头,靠窗站立。玻璃窗映出她略显苍白的脸,二十六岁,
工作了五年,却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那种前途未卜的焦虑中。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这个念头像一颗种子,在两年前一次不愉快的项目合作后埋下。边工作边备考的艰辛,
如同在泥泞中跋涉,两次失败耗尽了她的精力,也动摇了她的自信。最终,
在又一次收到不尽人意的成绩单后,她递上了辞职信。银行卡里的存款是她全部的底气,
也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她给自己的期限,最多一年。市图书馆是她选择的战场。
它坐落于繁华商圈边缘,像喧嚣浪潮中的一座宁静孤岛。每天早上六点多,
图书馆门口就已经排起了小队,都是来自习的人。大家默契地沉默着,
脸上带着相似的、为某种目标而坚持的倔强。宁可言的目标是二楼靠窗的一个两人座小桌。
它被一排高大的法学类书架半环抱着,像一座小小的堡垒。这种对固定位置的依赖,
源于她内心深处对秩序和安全的渴望,仿佛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备考期,
一个稳定的座位是她能牢牢抓住的为数不多的东西。图书馆九点才开馆,
但旁边的商业自习室二十四小时开放。她会在自习室学习到八点五十,然后收拾东西,
沿着宽阔的台阶走上二楼,加入等待入馆的队伍。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却又共同构成了一片备考者的“群岛”。
着不同的考试——考研、法考、注册会计师、公务员……面容在日复一日的相见中变得熟悉,
却鲜有交谈。翻书声、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偶尔克制的咳嗽声,
汇成一种共同的、坚韧的协奏曲。每个人的背后,大概都藏着自己的困顿与坚持,
只是在沉默中,各自消化,默默前行。
第二章:一杯咖啡的暖意付小澄是在一个飘着细雨的清晨,出现在宁可言对面的座位的。
那是个看起来比宁可言小几岁的女孩,娃娃脸,扎着利落的马尾,一双大眼睛清澈有神。
她的装备很齐全:笔记本电脑、iPad、厚厚的《会计》和《审计》教材,
以及一个五彩斑斓的笔袋。她们默契地共享着那张小桌,像两条互不干扰的平行线,
各自埋头于自己的战场。宁可言注意到,付小澄学习时喜欢咬笔头,
遇到难题时会无意识地用脚尖轻轻点地,休息时会戴上耳机,
手指跟着节奏在桌面上悄悄敲打。她像个能量充沛的小太阳,即使安静坐着,
也散发着勃勃生机。转折发生在一个闷热的午后。连日的高温和复习进入平台期的焦躁,
让宁可言有些心神不宁。她做完一套真题,正确率依然不理想,挫败感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
她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摘下眼镜,疲惫地靠向椅背。再抬头时,一杯插着吸管的拿铁,
带着细密的水珠,被轻轻推到了她面前。“看你好像很累,提提神。”付小澄的声音很轻,
带着点试探性的笑意,眼睛弯弯的。宁可言愣住了,随即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在这种各自为营的环境里,突如其来的善意显得格外珍贵。她接过咖啡,
冰凉的触感瞬间驱散了些许烦躁。“谢谢,太感谢了。”她由衷地说。“不客气,
”付小澄指了指宁可言手边那本厚厚的《刑法攻略》,“我看你也在备考法考?
我是财经院校的,本来也想考法硕,但家里觉得先拿下注会更稳妥。”她撇撇嘴,
露出一丝无奈,“不过经济法这块我们倒是相通的。”就这样,因为一杯咖啡的契机,
两条平行线交汇了。她们成了一起备考的小伙伴。会在休息的间隙低声交流几句备考心得,
分享哪个时间段阅览室最安静。付小澄性格活泼,有时会带来一些小零食分给宁可言。
这种短暂的、仅限于图书馆范围内的友谊,像是漫长备考路上偶然发现的一小片绿荫,
给予了彼此莫大的慰藉和支持。
第三章:那个喜欢穿蓝色衣服的男生生活像是一条平静流淌的溪流,直到一块石子投入,
漾开圈圈涟漪。那天,宁可言正深陷于一道复杂的民法案例分析题,眉头紧锁。
感觉到旁边有人坐下,她无意识地抬眼,
目光便撞进了一个陌生的、却又莫名吸引她的世界里。那是一个很高的男生,
穿着蓝色的格子衬衫,安静地坐在与她相邻的另一张靠墙的小桌上,中间隔着一个过道。
他的皮肤很白,鼻梁上架着一副细黑框眼镜,低头翻书的侧脸线条清晰而干净。
他带来的书是《考研英语阅读理解》和厚厚的《政治复习指南》,书包是深蓝色的,
放在桌角的水杯也是深蓝色。“考研的。”宁可言心里掠过这个念头,
便重新埋首于自己的案例分析世界里。但那个蓝色的、安静的身影,
却像一枚投入心湖的石子,留下了清晰的印记。她渐渐发现,
那个男生似乎也形成了自己的习惯。他总是在九点十分左右到来,坐在那个固定的位置,
午休会离开一个小时,下午则一直学到闭馆。他学习时极其专注,背脊总是挺得很直,
偶尔会用修长的手指推一下镜框,或者无意识地转动着那支蓝色的水笔。有一次,
宁可言路过他书桌旁时,目光不经意地扫过他的桌面,看到他摊开的笔记本上,
字迹清峻工整,旁边还用红蓝两色的笔细致地画了逻辑框架图。
“是个认真又条理清晰的人呢。”她想。她不知道的是,在她观察他的时候,
他也注意到了她。男孩叫林序。他注意到了那个总是坐在窗边固定位置的女孩。
她看起来很安静,穿着素色的衣服,马尾辫束得一丝不苟。她学习时有一种近乎执拗的投入,
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托腮沉思,眉头会微微蹙起,像是在跟书本进行一场无声的角力。
她的水杯是藏蓝色的,笔袋也是深蓝色的,身边总放着一摞厚厚的“众合”的法考辅导书。
他猜,她应该是在准备法考。他们共享着同一片空间,
呼吸着同样混合着书卷气和淡淡咖啡因的空气,时间在翻动的书页间同步流逝。然而,
他们从未交谈,甚至连一个正式的对视都不曾有。图书馆里有一种无形的界限,
将每个个体隔绝在自己的世界里,维持着一种心照不宣的疏离与宁静。
第四章:无声的撤离打破这种微妙平衡的,是一次图书馆外的偶遇。那是个晴朗的中午,
阳光很好,宁可言在图书馆二楼的露天平台吃午餐。平台上有几张长椅,
她找了个能晒到太阳又背风的位置坐下,享受着难得的放松时刻。就在这时,她看到了他。
林序站在距离她七八米远的栏杆边,背对着她。然后,他微微侧身,
从口袋里摸出烟盒和打火机,动作有些生涩地点燃了一支。
淡淡的青色烟雾在明亮的阳光下袅袅升起,很快被风吹散。他似乎有些疲惫,仰头看着天空,
背影在阳光下拉得很长,透出一种备考期特有的、沉重的压力感。宁可言安静地吃着午餐,
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他身上。藏蓝色的T恤衬得他的肤色更白,
阳光在他细碎的黑发上跳跃。他抽烟的姿势并不熟练,甚至带着点笨拙的少年气。忽然,
他转过身,像是感应到她的视线,目光穿过那段不远的距离,与她的撞个正着。那一瞬间,
宁可言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攥了一下,随即猛烈地跳动起来。他的眼神透过镜片,
带着一丝来不及收起的疲惫和茫然,然后,那里面似乎掠过一丝极轻微的讶异。
他就那样静静地看着她,没有躲闪,也没有靠近。指尖的烟灰悄然掉落了一截。
宁可言也忘了移开视线。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凝滞。平台上的风声,远处街道隐约的车流声,
都模糊成了背景音。她甚至能看清他镜片后长长的睫毛,
和他微微抿起的、没什么血色的嘴唇。几秒钟后,还是林序先微微偏开了头,
耳根似乎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红晕。他将还剩大半截的烟有些匆忙地摁灭在旁边的垃圾桶上,
没有再看她,转身快步走进了馆内。宁可言低下头,看着手里的午餐,
忽然觉得脸颊有些发烫,连耳根都热了起来。他们依然没有认识,但那条无形的界限,
似乎在刚才那短暂得只有几秒的对视中,被烫出了一个微小的、带着灼热感的洞。
那次平台的对视之后,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妙气氛在两人之间悄然滋生。他们依然各自学习,
互不打扰,但宁可言能感觉到,偶尔当她抬头休息颈椎时,会捕捉到林序迅速移开的目光。
而她自己也发现自己会下意识地去留意他是否在座位上,
他今天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他似乎真的偏爱蓝色系,从浅蓝到藏青,各有不同,
他什么时候起身去打水。付小澄敏锐地察觉到了宁可言偶尔的走神。一次休息时,她凑过来,
用气声笑嘻嘻地说:“可言姐,你最近……好像有点不对劲哦?目光老是往‘隔壁区’飘。
是不是在观察那个‘蓝衣学长’?”宁可言脸一热,矢口否认:“别瞎说,
我只是看东西看久了,眼神放空。”“得了吧,”付小澄一副“我早就看穿”的样子,
“我都看见好几次了,你们俩那‘暗中观察’的小动作。说真的,他长得挺清秀的,
看起来也很认真。要不要我找个机会,比如假装笔掉了滚到他那边,去帮你要个联系方式?
”“千万别!”宁可言急忙拉住她的胳膊,生怕她真的付诸行动,“大家都在备考,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