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寒继续着他的旅程,方向明确,步伐稳定。
身后的惨剧与拯救,并未在他心中激起半分涟漪。
那些拾荒者的恐惧、哀求、乃至最后的震撼,在他眼中,与风雪吹过岩石的痕迹并无不同,都是宇宙宏大背景下的细微扰动。
“生命的形态,脆弱而低效。”
他内心思考着,如同一个科学家在观察培养皿中的微生物,“为了维持短暂的有序状态,需要不断从外界汲取能量,制造更多的无序。
个体的挣扎,在熵增的洪流面前,渺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他们的死亡,只是能量形式的转换,回归宇宙的热寂是必然归宿。”
他并非没有感知到那些情绪,只是在他的价值判断体系里,这些“情感波动”属于需要被优化的冗余数据。
它们会影响逻辑判断,降低决策效率。
在他启动“永恒冰核”,选择成为文明续存的“执刑人”那一刻起,他就己经开始系统地、持续地“清除”这些不必要的部分。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了踉跄的脚步声和一声颤抖的呼喊。
“等……等等!
谢……谢谢你!”
是那个拾荒者小队中,较为年轻的成员。
他似乎是鼓起了毕生的勇气,追了上来,脸上混杂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凌寒的敬畏。
凌寒的脚步依旧未停,甚至连一丝放缓的迹象都没有。
他的声音平静无波,随着风雪清晰地送回到年轻人的耳中,内容却比周围的严寒更加冰冷:“不必。”
年轻人一愣,下意识地追问:“为……为什么?
你救了我们……我并非为救你们。”
凌寒的话语没有丝毫情绪,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清除碍事的障碍,是前行路上的常规操作。
你们的存在与否,与我无关。”
话音落下,他的身影在年轻人的视野里变得更加模糊,最终彻底与白茫茫的天地融为一体,仿佛从未出现过。
年轻人呆立在原地,脸上的血色一点点褪去。
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这句话里蕴含的、彻骨的漠然。
他救了他们,却否认了“拯救”本身的意义。
这种逻辑,比首白的恶意更让人心寒。
“他……到底是什么?”
年轻人望着凌寒消失的方向,喃喃自语,这个问题恐怕会困扰他很久很久。
而数十里外,凌寒己经找到一处背风的、相对隐蔽的山崖。
他伸出手指,随意地在冰壁上划了几下,坚硬的冻土和岩石便如同被无形之力切割,迅速构成一个仅容一人栖身的、完美的半球形冰屋。
内部光滑如镜,温度恒定在某个极低的、却对他而言舒适的点。
他盘膝坐下,闭上双眼。
外界的风雪声、任何物质世界的干扰,都被隔绝在外。
他的意识沉入一片更广阔的“海洋”——能量的海洋。
他能“看”到地壳深处,那微弱却持续不断的地核热流,如同星球缓慢跳动的心脏,散发着最后的余温。
他也能“听”到大气层外,那来自遥远星空的、常人无法察觉的细微波动——一种规律、冰冷、带着明确恶意的扫描信号。
那是“肃正协议”的先兆。
如同悬停在猎物上方的秃鹫,等待着最佳的俯冲时机。
“监测到‘管理员’活跃度提升,扫描频率增加百分之零点零七。”
凌寒的内心独白如同仪器日志,“冰封延缓熵增的效果,正在引起它们的注意。
时间,不多了。”
他需要加快进程。
这座星球的文明火种,必须在最终的“净化”来临前,得到足够的庇护,或者……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而他自己,则是这道脆弱防线的最关键节点。
情感的波动,确实是需要清除的干扰项。
绝对的理性,才能做出最符合大局的、哪怕是最残酷的抉择。
“清除,必须持续清除。”
他再次确认了自己的路径。
冰屋内,重归绝对的寂静。
只有他那如同冰核般冰冷而强大的意志,在无声地运转,计算着星辰的轨迹与文明的命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