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其它小说《洱海的风滇池的水讲述主角陆泽沈念的甜蜜故作者“凡科”倾心编著主要讲述的是:沈念拖着银灰色的行李箱走出大理站西南的风裹着潮湿的桂花香扑面而还混着远处街巷里飘来的乳扇甜那是种带着奶香的独特气她抬手拢了拢被风吹乱的齐刘触到发尾还残留的浅棕色——那是三个月前为了配合江哲喜欢的“温柔风格”特意染的颜如今却像根褪色的丝缠在发间时时刻刻提醒着那段无疾而终的感行李箱滚轮碾过站前青石板发出“咕噜噜、咕噜噜”的声像在重复她这段时间翻来覆去、不得安宁的...
主角:陆泽,沈念 更新:2025-11-11 03:23:23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沈念拖着银灰色的行李箱走出大理站时,西南的风裹着潮湿的桂花香扑面而来,
还混着远处街巷里飘来的乳扇甜香,那是种带着奶香的独特气息。
她抬手拢了拢被风吹乱的齐刘海,
触到发尾还残留的浅棕色——那是三个月前为了配合江哲喜欢的“温柔风格”特意染的颜色,
如今却像根褪色的丝线,缠在发间时时刻刻提醒着那段无疾而终的感情。
行李箱滚轮碾过站前青石板路,发出“咕噜噜、咕噜噜”的声响,
像在重复她这段时间翻来覆去、不得安宁的心跳,每一声都敲在空落落的心上。
手机相册深处还存着江哲送她项链时的照片,那是在学校樱花树下,他单膝跪地,
手里举着丝绒盒子,眼里闪着少年气的光:“念念,毕业我们就订婚好不好?
以后每年樱花开放,我都陪你来看。”可如今聊天界面停留在那句冰冷的“我们不合适,
放过彼此吧”,后面跟着一个红色的感叹号——她发去的质问和挽留,全都石沉大海。
这句话像一根细刺,在她决定逃离上海的这七天里,总在午夜梦回时扎得心口发疼,
疼得她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想起无数个和江哲有关的片段:在图书馆复习到闭馆,
江哲会把捂在怀里的温热牛奶塞进她手里,
指尖不经意蹭过她冻得发红的手背;跨年时挤在人潮涌动的外滩看烟花,
他用厚重的大衣裹住她,呼出的热气落在她耳廓:“明年还要一起看,
以后每一年都要”;甚至生日那天,他攒了两个月零花钱买的银项链,
如今还静静躺在首饰盒里,吊坠上刻着的“J&N”早已失去了当初的甜蜜意义,
只剩金属的凉意在指腹缓缓蔓延,凉到心底。沈念提前在网上订了一家洱海边的民宿,
名叫“听风阁”,评价里说能躺在床上看洱海日出。出租车沿着环海西路行驶,
车窗摇下三分之一,风带着洱海特有的咸湿气息灌进来,吹得她额前碎发肆意飞扬,
也吹散了些许心头的沉闷。窗外的洱海像一块被阳光反复亲吻过的蓝宝石,
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偶尔掠过几只白鹭,翅膀沾着细碎的金光,展翅时宛若撒下一把星子。
远处的苍山在轻薄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山顶还覆着一层薄薄的积雪,
像给青黑色的山峦戴了顶白玉冠,肃穆又温柔。她靠在车窗上,
看着路边五颜六色的格桑花一路向后倒退,像一幅流动的油画,
心里的郁结似乎被这温柔的景致悄悄揉散了一些,紧绷的肩膀也慢慢放松下来。
民宿是一栋典型的白族风格小楼,白墙黛瓦干净利落,墙面上爬着绿色的藤蔓植物,
叶子间还点缀着零星的白色小花。院子里种满了热烈的三角梅和胖乎乎的多肉植物,
殷红的三角梅枝条垂落在木质门楣上,风一吹就簌簌作响,落下几片花瓣。
二楼的露台正对着洱海,栏杆上挂着几串风干的薰衣草,紫色的花穗在风里轻轻摇晃,
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老板娘是个爽朗的四川大姐,名叫张姐,系着靛蓝色的蜡染围裙,
手上还沾着面粉,见沈念一个人拖着行李箱进来,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迎上来:“哎呀小姑娘,
可算到啦!第一次来大理吧?住我们家算来对了,晚上在露台看星星,
天气好的时候能清楚看到银河呢,密密麻麻的星星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
”沈念的房间在二楼最里面,门牌上画着一只简笔海鸥。推开门,
一股淡淡的木质香气扑面而来,房间里的家具都是原木色的,简约又温馨。
巨大的落地窗正对着洱海,拉开窗帘就能看到整片湛蓝的水面。
木质地板踩上去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像是在和她打招呼。床头挂着一幅白族扎染画,
蓝白相间的波浪图案像极了洱海风浪,灵动又鲜活。她放下行李箱,
第一件事就是从背包里拿出首饰盒,打开后,那根银项链静静躺在里面。她捏起项链,
吊坠在阳光下折射出冰冷的光,刺得她眼睛有些发酸。犹豫了很久,
她最终还是把项链放进了抽屉的最深处,
压在一本没看完的席慕蓉诗集下面——那是江哲曾经送她的书,
如今也成了需要被封存的回忆。她不想再被过去束缚,这次旅行,她想为自己活一次,
像洱海边的风一样自由无拘。傍晚时分,沈念换了双舒适的帆布鞋,沿着洱海边慢慢散步。
夕阳正缓缓沉入苍山背后,把天空染成了一片绚烂的橘红色,云层像被点燃的棉絮,
一层层铺展开来,从橘红渐变成粉紫,再过渡到浅蓝,美得让人移不开眼。海面上波光粼粼,
渔民们划着载满渔获的小船渐渐靠岸,渔网上沾着的水珠在夕阳下闪着光,
像一串串细碎的珍珠。她走到一片礁石滩前,蹲下来仔细挑选贝壳,指尖触到冰凉的海水,
带着洱海特有的温度,惊得她下意识缩了缩手。
就在她专注地观察一枚带着螺旋纹路的贝壳时,身后传来一个低沉的男声:“小心脚下,
那里长了青苔,容易滑。”声音温润醇厚,像被洱海的水泡过多年,带着让人安心的质感。
沈念猛地回头,看到一个穿着白色衬衫的男生站在不远处的礁石上,
手里拿着一台复古胶片机,正低头调整着镜头。他的头发被海风吹得有些凌乱,
额前几缕碎发垂下来,遮住了一点眉眼,可那双眼睛却像洱海的水一样清澈透亮,
嘴角还带着淡淡的笑意。“谢谢你,我没注意看。”沈念连忙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细沙,
指尖还残留着贝壳粗糙的纹路,心里却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提醒泛起一丝暖意。
“你也是来旅游的?”男生慢慢走过来,目光落在她手里攥着的贝壳上,笑着说,
“这里的贝壳虽然个头小,但形状很特别,有的上面还带着洱海特有的波纹,
是别处见不到的。”他说话时,风带着他身上的气息飘过来,是淡淡的松木香,
不像商场里的香水味那么刻意,更像是苍山深处的松树林在雨后散发的自然香气,
让人觉得舒服。“嗯,一个人来散散心。”沈念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把手里的贝壳小心翼翼地放进随身带的小布袋里,那是她出发前特意准备的,
用来装旅途中的小收获。“我叫陆泽,是这家‘听风阁’民宿的老板之一。”男生停下脚步,
伸出手,手掌摊开,指节分明,手背上还有一道浅浅的疤痕,“欢迎来到我们民宿,
希望你能住得开心。”沈念愣了一下,没想到这么巧,连忙握住他的手:“我叫沈念,
谢谢你的欢迎,我很喜欢这里的环境。”他的手很温暖,掌心带着一点薄茧,
像是经常握相机或者做手工留下的,给人一种很踏实的感觉。指尖相触的瞬间,
沈念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她连忙收回手,
假装去看远处渐渐落下的夕阳,掩饰自己的慌乱。接下来的几天,
沈念渐渐熟悉了大理慢悠悠的生活节奏,仿佛连时间都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每天早上,
她会被院子里叽叽喳喳的鸟鸣吵醒,窗外的三角梅把阳光晒成细碎的光斑落在枕头上,
暖融融的。然后趿着拖鞋下楼,张姐已经把热腾腾的米线端上桌了,鸡汤熬得浓郁醇厚,
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和新鲜薄荷,香气扑鼻,一口下去浑身都暖和起来。
上午的时光总是很悠闲,要么去大理古城逛一逛,
在青石板路上看白族老奶奶坐在小马扎上卖扎染布,
那些蓝白相间的图案充满了民族风情;要么就在民宿的露台上看书,风轻轻翻动书页,
带着洱海湿润的气息,偶尔还会有花瓣落在书页上。下午则租一辆蓝色的自行车,
沿着洱海边骑行,车轮碾过开满野花的路边,五颜六色的小花在风里摇曳。
累了就找一家临湖的咖啡馆坐下来,点一杯云南小粒咖啡,看着洱海的波光发呆,
思绪也跟着飘得很远。而陆泽,总会在这些不经意的时刻出现在她的视线里,
像一缕恰到好处的风。有一次,沈念在古城里逛得太投入,不小心迷了路。
她拿着手机地图绕了好几圈,那些相似的青石板街巷像错综复杂的迷宫一样,
手机信号还时好时坏,导航语音断断续续的。眼看天色渐渐暗下来,
路边的红灯笼一盏盏亮起来,暖黄的光映在墙上,却让人心里更添了几分慌乱。
她急得眼圈都红了,鼻尖也酸酸的,差点就要哭出来。就在这时,
她看到陆泽骑着一辆复古的薄荷绿电动车经过,车把上挂着一个竹编篮,
里面装着刚买的新鲜杨梅,红彤彤的格外诱人。他看到路边焦急徘徊的沈念,
立刻停下车子:“沈念?怎么了?是不是找不到路了?”沈念像是看到了救星,连忙点点头,
把手机递给他。陆泽看了看地图,又抬头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建筑,笑着说:“别急,
跟我来吧,我送你回去。”他把竹编篮小心地放在脚边,让沈念坐在电动车的后座上,
还特意叮嘱她“抓好车座”。古城的石板路有些颠簸,沈念下意识地抓住了陆泽的衣角,
指尖触到他衬衫上柔软的棉质纹理,心里的慌乱渐渐平复下来。风从耳边吹过,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