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文期至。
前夜。
天空阴沉。
首都百京之外更是风沙西起,举目皆一片萧条。
纵使城内一片繁华,与这城外倒是毫无相似之处。
距离百京将近三百里处的秀林中,长队的人马缓缓而过。
“吁——”侍卫方苑从车队最前方策马赶回。
“太子殿下,这前方风沙更甚,使团的进程恐是要延后些了。”
他在接近青绿袍青年时翻身下马,行礼道。
许辞书微点下颚示意,看着前方的昏暗,薄唇轻启,高声道,“原地休整。”
他的声音洪亮且掷地有声。
话落,整个人从马上飞身而起,瞬间立于长队后方最为华贵的车架一侧。
“路程还远,归期将近,风沙可否……”许辞书正思虑着委婉的语句,好说服这苗疆蛊子允准赶路。
今日即是规定的日期,他着实不想事情做得不完善。
不过想来这人应是会答应的。
自边境见面,虽是回城的路上两人并未有过多交流,却意外地感觉到气场有些相合。
不出意外。
许辞书被马车中的人打断了,他亦极其自然地停下不语。
“许兄。”
车架的车帘被一只骨节分明的玉手挑起微微一角,那位苗疆蛊子在这一刻并未露面,但他低沉且慵懒的声音却正在填补世间对于如神话般的圣域苗疆的空白认知。
“今日归期,不应有迟。”
虽温柔舒缓,却不容置疑。
“好。”
许辞书颔首后回身,对着前方休整的长队发出号令,“继续前进。”
命令即行。
原本策马奔回的方元跟着许辞书一道回到长队前方,领着队伍首穿风沙,赶向百京。
浩浩荡荡的长队在风沙中稍有凌乱,却不失速度。
长队于蛊子入京仪式的既定时刻前现身于百京人民的视野中。
京外的守门卫兵瞧见不远处路径上逐渐现出踪迹的队伍,急忙赶回内城前去通传。
由此,就在百京人民的无限期盼中,迎着从神秘的圣域苗疆远道而来的使者,又以明文太子为首的迎蛊使团到了。
“来了!
来了!
那传说中的苗疆人到了!”
数目不小的都中百姓都早早地聚在了城门附近。
自然,他们这些人和卫兵是在同一时间得到的消息。
霎时间,本就繁荣的百京顿时人声鼎沸。
风云楼之上。
“哎哎哎,前面还有好几架马车呢,这次圣域苗疆真的来了好多人。”
“这车驾的布置一看就不是咱们文朝传统的布置,传说还就是传说,精致的紧呢。”
“你看,你看,长队后方最好看的那架车马里坐着的是不是苗疆蛊子啊?”
“真是废话,那蛊子肯定是来的人里最尊贵的,不坐在随行的车驾当中,难不成还跟在那车驾的外围?”
回话的那汉子看着就是嫌弃般地看了眼身旁。
“哎呀,怎么这个时候犯了蠢呢?”
“所以才说你傻嘛,是不是啊,傻小淳?”
……各色人群都对进城的迎蛊使团很感兴趣,不断地评述着个人关于此的见解。
桑榆宫。
晋文城内。
“唉,甚是可惜呢。”
“蛊子入京,乃是破世之举,”蓝衣少女轻叹着从陈旧不堪的榻上起身,“如此盛况,却因她这身份…”不可前往一观。
仅有的一根白玉发簪缀于发髻之上。
盘起的青丝下,少女面容瓷白,脸颊因长久以来的少食而显得微微有些下陷。
一身白色素衣着身,衣摆不起眼处缀着几朵莲花的绣样。
可少女虽是一身白,却仍浅浅地泛着些微黄,处处尽显处境清贫。
美人似又......消瘦。
衣袖下遮掩的那两只手有些瘦骨嶙峋,一看就不像是被正常将养的模样。
许辞晚行至霜玉阁的窗前,缓缓将窗推至半开。
看见院落前人影空空、一片寂寥的景象,不禁释然一笑。
“罢了。”
自诞生以来的境遇即是如此。
她早就该习惯的。
只是…想也知道,那个小家伙应当不会循规蹈矩。
只能等晚些时候从水月居溜过来的时候问问,也算了却她的一丝心愿了。
文朝闻名远近便是那风云三景:风云台、风云楼、风云驿。
为使苗疆来使感受文朝繁盛,晋文帝特令迎蛊仪式于风云台上举行,风云楼可作为百姓观礼的地点,而三景之一的风云馆即作为此次蛊子及苗疆使团的下榻之处。
风云台上。
文朝大大小小的官员尽数立于这座辉煌的高台之下。
风云台这高台,借百阶与地面相连,官职地位高一些的也就站的高些,一众官员之中也有个熟悉身影,那便是出使了万叶谷的其大人。
战功赫赫的几位将军也随在另一侧,领头的老将之后便就是个酒蒙子的中年将军,近来行事乖张。
除此外,京中另有不少文人更坐于一侧的风云楼上雅间。
自蛊子入京的消息传入晋枢城中后,文朝的皇室宗族便渐渐现身于百京人民的视野当中。
宗族里的都差不多到了,晋枢城主城的那几位才随在晋文帝身后齐齐出现。
仪仗极大。
金线穿梭织就的袍上,金龙腾跃,行止间尽显皇家威严。
晋文帝身后紧跟着两男一女,其中离得最近的便是大掌事锦文公公,随后是一袭紫红云纹加身的美艳女子,再往后还有一名青年。
一身白袍,载有墨韵边以作修饰。
气质文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