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得知北疆急报后,不敢有丝毫懈怠,当即决定前往御书房觐见朱元璋,商讨应对之策。
御书房内,朱元璋正对着北疆的地图沉思,见朱标前来,微微抬眼,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
“父皇,北疆局势危急,儿臣以为当速派能征善战之将领前往,加强防备,同时筹备粮草物资,以应大战。”
朱标开门见山地说道。
朱元璋微微点头:“朕亦有此意。
你看派何人前去为宜?”
朱标思索片刻,回道:“儿臣以为蓝玉将军可当此重任。
蓝玉将军作战勇猛,且对北疆形势较为熟悉,有他率军前往,可保边境一时之安宁。”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蓝玉虽有勇略,但此人性格骄纵,若不加以约束,恐生事端。”
朱标深知朱元璋对蓝玉的顾虑,赶忙说道:“父皇所言极是。
儿臣愿与蓝玉将军同行,一则协助他处理军务,二则可对其加以监督约束,确保万无一失。”
朱元璋凝视着朱标,良久,才缓缓说道:“你乃太子,身系大明江山社稷,亲赴北疆,风险太大。”
朱标抱拳坚定道:“父皇,儿臣身为储君,若遇战事只知躲在后方,如何能服众,又如何能让将士们拼死效命?
且北疆若失,大明半壁江山将陷入战火,儿臣责无旁贷。”
朱元璋见朱标心意己决,心中虽有担忧,但也有几分欣慰:“既如此,朕便允了你。
但你一切需小心行事,切不可莽撞。”
朱标领命后,着手准备出征事宜。
他先来到蓝玉府邸,蓝玉听闻太子亲自前来,赶忙出迎。
“太子殿下,末将不知殿下亲临,有失远迎,还望殿下恕罪。”
蓝玉恭敬行礼,但眼神中仍透着一丝不羁。
朱标微笑着扶起蓝玉:“蓝将军不必多礼。
此次北疆蒙古有异动,父皇命你我率军前往抵御,将军可准备好了?”
蓝玉自信满满地说道:“殿下放心,末将手下兵强马壮,那些蒙古残兵败将,末将定能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朱标看着蓝玉,严肃地说道:“蓝将军英勇,本王自是知晓。
但此次出征,关系重大,不容有失。
本王与将军同行,将军需听从本王号令,切不可擅自行动。”
蓝玉心中一凛,他知道朱标虽然温和,但毕竟是太子,且此次朱元璋能让朱标与他同行,定是对朱标极为信任。
于是连忙说道:“末将谨遵殿下之命。”
在筹备粮草物资时,朱标发现诸多问题。
负责粮草筹备的官员,有的消极怠工,有的中饱私囊,导致粮草筹集进展缓慢。
朱标大怒,当即下令彻查,严惩了一批贪官污吏,并从民间招募了一些有经验的商人协助筹备。
这一举动,虽使得粮草筹备得以顺利进行,但也得罪了不少朝中权贵,他们暗中咬牙切齿,盘算着如何给朱标使绊子。
出征之日,京城百姓夹道相送。
朱标一身戎装,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姿挺拔,器宇轩昂。
蓝玉率领大军紧随其后,浩浩荡荡地向北疆进发。
行军途中,朱标与蓝玉日夜商讨作战策略。
朱标根据现代的军事知识,提出了一些新颖的战术,如利用地形设伏、夜袭敌军粮草等,蓝玉初时有些不屑,但听了朱标的详细分析后,不禁对朱标刮目相看。
“殿下,末将此前小觑了殿下的军事才能,殿下之策,定能让蒙古军措手不及。”
蓝玉钦佩地说道。
朱标笑道:“蓝将军过奖了。
将军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本王还需多多向将军学习。
此次我们齐心协力,定要保我大明北疆太平。”
然而,大军行至半途,突然遭遇一伙山贼袭击。
这伙山贼人数众多,且装备精良,显然并非普通山贼。
朱标心中疑虑,他觉得此事背后定有蹊跷。
蓝玉见状,立刻指挥将士们迎战:“殿下放心,末将定将这些山贼剿灭。”
朱标却拦住蓝玉:“蓝将军且慢。
这些山贼来势汹汹,不像是普通毛贼,恐是有人蓄意为之。
将军先派人将他们围住,本王要抓活的,问个明白。”
蓝玉依言而行,将士们迅速将山贼们团团围住。
经过一番激战,山贼们渐渐不敌,最终被生擒了数十人。
朱标亲自审问这些山贼,起初山贼们嘴硬,不肯吐露实情。
但朱标目光坚定地看着他们,说道:“你们若如实交代,本王可饶你们不死。
若敢有半句虚言,定当株连你们全家。”
在朱标的威逼利诱下,一名山贼终于开口:“太子殿下,我们是受了一位大人的指使,来此袭击大军的。
但那位大人是谁,小的们真的不知道,只知道他在朝中位高权重。”
朱标心中一沉,他知道这是朝中反对势力在背后搞鬼,想要在他出征前就将他置于死地。
但究竟是何人所为,他却毫无头绪。
“你们可知道,你们此举是谋逆大罪,若不将幕后主使说出,本王定不轻饶。”
朱标继续逼问。
山贼们连连磕头,却再也说不出什么有用的信息。
朱标无奈,只得将这些山贼暂时关押,待日后再行调查。
大军继续前行,朱标心中却笼罩着一层阴影。
他知道,前方不仅有北疆的蒙古敌军,背后还有朝中暗中算计的敌人。
而他能否在这重重危机中顺利抵达北疆,又能否在与蒙古的对战中取胜,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
且看这大明的风云,将如何在朱标的命运轨迹下,翻涌起更为汹涌的波涛,而那隐藏在暗处的幕后黑手,又将在何时露出狰狞的面目,让这朝堂与北疆的局势,陷入更为复杂难测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