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说连载
小说《若有来生,我愿陪她颠沛流离大神“槐月十四”将蓉蓉古城作为书中的主人全文主要讲述了:第一章:古城小卖部偶遇我总觉这次平遥之会有些不一说不上来为什也许是出发前夜那个莫名其妙的梦里有个梳着齐刘海、眼睛亮晶晶的小女背着一个洗得发白的旧书在一条望不到头的青石板路上对我招却始终看不清她的我把这个梦当笑话讲给妻子她笑我:日有所夜有所准是满脑子就想着你那俩宝贝闺女车子驶入山西地窗外的景色渐渐染上厚重的黄土色七月的娃娃的刚才...
主角:蓉蓉,古城 更新:2025-09-25 09:32:11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古城小卖部偶遇我总觉得,这次平遥之行,会有些不一样。说不上来为什么,
也许是出发前夜那个莫名其妙的梦,梦里有个梳着齐刘海、眼睛亮晶晶的小女孩,
背着一个洗得发白的旧书包,在一条望不到头的青石板路上对我招手,却始终看不清她的脸。
我把这个梦当笑话讲给妻子听,她笑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准是满脑子就想着你那俩宝贝闺女了。"车子驶入山西地界,
窗外的景色渐渐染上厚重的黄土色调。七月的天,娃娃的脸,刚才还晴空万里,
转眼就飘起了细密的雨丝,打在车窗上,洇开一片朦胧的水汽。
平遥古城的轮廓在雨幕中渐渐清晰,灰砖青瓦,飞檐翘角,
像一幅被雨水打湿了的淡墨山水画。我们预订的客栈不在喧闹的古城中心,
拐进一条幽深的巷子,周遭顿时安静下来,只有车轮碾过湿漉漉石板的沙沙声。
客栈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木门铜环,青砖墁地,院子中央摆着一张老旧的木质茶台,
几盆绿植在雨中显得格外青翠。安顿好房间,妻女们被长途颠簸弄得有些蔫,
决定先在房间里歇歇脚。我烟瘾犯了,习惯性地想找地方买包当地烟尝尝。问明了路线,
我独自撑伞出门。雨中的巷子格外幽静,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两旁的宅院大多门户紧闭,只有偶尔一两家门口坐着闲聊的老人,
用我听不大懂的方言絮叨着家常。按照客栈老板的指点,直走到巷子尽头左拐,
果然看到一家小卖部。那门面,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八十年代:绿色的木门板,斑驳的油漆,
窗户上贴着褪色的广告。可惜,门上了锁。等了约莫两三分钟,不见人来,
心里正嘀咕着这雨天真是不方便,打算折返另作打算时,
对面一扇老宅的木门“吱呀”一声开了,跑出来两个小女孩。其中一个女孩,胖乎乎的,
个子挺高,穿着一件紫色的成人连衣裙,紧绷在身上,勒出圆滚滚的线条。
她眼巴巴地望着小卖部,那眼神,像极了看到肉骨头的小狗,馋涎欲滴。另一个女孩,
皮肤黑黑的,身材结实,穿着一条破洞牛仔短裤,一双破烂不堪的凉鞋。
上身是一件明显不合身的、料子光滑的白色成年女士夏装,后面扎着个马尾辫,
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齐齐的刘海,几乎遮住了眼睛,
透着股与时下潮流格格不入的、略带非主流的倔强气息。我心里暗笑,这古城里,
还藏着这么两位“小活宝”?我收起伞,
尽量用和蔼的、平时哄女儿的语气上前搭话:“小朋友,请问这附近还有别的小卖部吗?
”那个齐刘海的小姑娘抬起头,刘海下的眼睛亮晶晶的,打量了我一下,反问:“你要买啥?
”“买包烟。”我说。“哦,老板回家拿东西去了,我帮你去喊!”她话音没落,
瘦小的身影已经像只灵巧的燕子,嗖地一下钻进了对面的巷子。我本想说不必麻烦,
但小姑娘的热情让我把话咽了回去。不一会儿,她就领着一位中年妇女回来了,
妇女掏出钥匙打开店门。我顺利买到了想要的“大光”牌香烟,味道冲是冲了点,倒也醇厚。
这时,那两个小姑娘也凑到柜台前,叽叽喳喳地要买水喝。
我看到她们从口袋里掏出些零碎硬币,凑在一起数了数,似乎只够买一瓶最便宜的矿泉水。
那一刻,也不知是出于对刚才帮忙的感谢,还是山东人那股子“穷大方”的劲儿上来了,
我大手一挥:“别凑了,叔叔请你们喝!”两个小姑娘愣了一下,齐刷刷地看向我,
眼睛里瞬间像是落进了星星,闪闪发光。尤其是那个胖女孩,更是欢呼一声。
这种被孩子崇拜的眼神注视的感觉,
让我这个平日里精打细算的“穷游党”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胖女孩舔着嘴唇,
试探着问我:“叔叔,那……能请我喝瓶饮料吗?”我心里“咯噔”一下,
刚才那点虚荣感像被针扎破的气球,瞬间漏了气。好家伙,这是要“宰客”啊?可话已出口,
面子不能丢,我硬着头皮,故作潇洒地一摆手:“随便拿!想喝啥拿啥,叔叔买单!
”胖女孩欢呼着抓起一瓶橙色的果啤。齐刘海小姑娘看着手里的矿泉水,又看看同伴的饮料,
眼神里闪过一丝犹豫和羡慕,她小声地、带着点不好意思地问我:“叔叔……我,
我能不能也换一瓶那个?”她指指果啤。这小姑娘之前的懂事和帮忙让我心生好感,
我立刻点头:“当然可以,拿吧!”这次答应得心甘情愿。
看着两个小姑娘心满意足地喝着饮料,我心情也轻松起来。雨渐渐停了,空气清新湿润。
闲聊中,得知她们就住在附近。我随口邀请:“要不要去叔叔住的客栈玩?我也有两个女儿,
跟你们差不多大。”没想到她们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胆子还真大。于是,我前面步行带路,
齐刘海小姑娘骑着一辆看起来有些年头的旧电动车,载着那个胖女孩,稳稳地跟在我身后。
我暗暗惊讶,她小小的身躯,驮着起码一百五十多斤的重量,车把却握得极稳,
车技相当了得。回到客栈,老板看到我出去一趟带回来两个陌生小女孩,眼神里满是惊讶。
我有些得意地冲她笑笑。我们的房间在西厢,我掀开竹帘,
叫出正在屋里看动画片的两个女儿。大女儿恩溪11岁,小女儿恩笛5岁。
四个孩子初次见面,都有些拘谨,傻站着互相打量,气氛一时有点冷场。
还是那个齐刘海小姑娘机灵,她主动上前拉住恩笛的小手问:“你叫什么名字呀?几岁了?
”三两句话,孩子们就打破了隔阂,很快在院子里玩开了。院子里有个三人吊椅,
成了她们的最爱,嘻嘻哈哈的笑声回荡在雨后的四合院里。我乐得清闲,坐在吊椅上,
点燃一支刚买的“红塔山”,看着细雨如烟似雾,轻轻飘洒,落在脸上凉丝丝的,
听着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闹声,旅途的疲惫似乎都消散了。这平遥古城的第一天,
因为这意外的邂逅,变得生动起来。悠闲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
晚上我们预定了《又见平遥》的演出,得准备出发了。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告别,
齐刘海小姑娘说:“明天我们还来找你们玩!”恩溪和恩笛也满口答应。
第二章:古城小导游第二天,天气放晴,阳光洒满古城的青瓦灰墙。我们刚吃完早饭,
就听到客栈门外传来清脆的喊声:“恩溪!恩笛!”出去一看,果然是昨天那两个小姑娘,
如约而至。有了这两个“本地小导游”,我们省去了研究路线的麻烦。一行六人,
靠着一辆电动车和我们的双脚,开始了古城探索。路上,我知道了她们的名字。
胖女孩叫蓉蓉,12岁;齐刘海小姑娘,居然叫“书包”,11岁,和女儿恩溪同岁。
这名字可真有意思。书包自告奋勇带我们去吃“便宜又好吃”的早餐。结果,
她口中的“不远”,让我们足足走了三里多地!我心想,这小姑娘的“憨厚”程度,
比起我们山东人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路上,
书包还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用塑料袋仔细包好的饼干,递给我们,说是给我们带的早餐。
我心里一暖,领了她的好意。找到那家早餐店时,我们都有些累了。“老板!点餐!
”书包一进门就嚷嚷道,仿佛她是我们这群人的“老大”。我点了一家人的份量,
问书包和蓉蓉吃了没,她们摇摇头。我邀请她们一起吃,书包却使劲摆手说吃过了。
再三劝说,她就是不松口,小脸憋得通红。最后我只好“威胁”说:“不吃早饭,
叔叔就不带你们玩了!”她这才勉强象征性地吃了两个小包子。
一旁的蓉蓉早就眼巴巴地看着了,见书包动了筷,
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往嘴里塞了两个包子,噎得直伸脖子。一顿早餐下来,
我对两个孩子的家庭也有了粗略了解。蓉蓉家是种大棚的,
她在古城外的镇上上学;书包的父母在镇上开服装店,
她自豪地说是“流潮女装”后来我才琢磨明白,大概是“流行潮款”的意思,
她在古城里面的小学读书,一个班只有八个学生,书包学习成绩年级第一。吃完早餐,
我们在西大街闲逛。这条街还算热闹,店铺林立。路过一家民族服装店,
门口挂着“20元一件处理”的大牌子,大女儿一眼就看中了里面花花绿绿的小裙子,
吵着要买。我给大女儿恩溪挑了几件,她高兴得不得了。我看到书包站在一旁,
眼神里流露出明显的羡慕,小手轻轻摸着挂在外面的衣服,但很快又缩了回去。
想着书包跟大女儿同样11岁的年纪,一个父母陪伴,一个父母忙碌,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想给她也买一件,又觉得刚认识就给人家孩子买衣服,似乎不太合适。我蹲下身,
对书包说:“书包,喜欢哪件?回去让爸爸妈妈给你买,好不好?叔叔不能随便给你买衣服。
”书包懂事地点点头,眼神虽然还有点留恋,但很快又亮起来,拉着恩溪的手说:“走,
我带你们去南大街,那里最热闹了!”看到最后,你是否也会像我一样?若有来生!
陪她长大!平遥古城很大,巷弄纵横。在书包的带领下,我们避开主街的人流,
穿行在各种僻静的小巷里。这些巷子几乎没有商业气息,只有寻常人家,
门口坐着择菜的老人,偶尔有自行车铃铛清脆地响过,充满了生活气息。走了很久,
手机步数早就过了六千,终于到了南大街。这里果然是另一番天地,游人如织,
店铺鳞次栉比,各种小吃、特产、酒吧、民宿,热闹非凡。有趣的是,
书包和蓉蓉似乎比我们这些外地人还兴奋,她们说虽然住在古城,
但也很少来这条最繁华的街。走了这么久,小女儿开始喊累,耍赖要抱。我正准备弯腰,
没想到书包抢先一步,一把将恩笛抱了起来。看着她11岁的小身板,
稳稳地抱着5岁的恩笛,还能轻松地穿梭在人群里,我又是感激又是汗颜。
书包精力充沛得惊人,一边抱着我小女儿,一边眼观六路,看到有店铺提供免费试吃,
就灵活地钻过去拿几颗糖果、几片牛肉干,分给我的两个女儿。恩笛本来有点胆小,
在书包的带动下,也渐渐放开了,竟然主动从书包身上溜下来,迈着小短腿,
学着书包的样子,奶声奶气地去问店家:“阿姨,有免费吃的吗?
”看着小女儿这“堕落”的速度,我脸上阵阵发烫,只能加快脚步,
假装不认识这几个“小土匪”。心里暗想,这下中午饭估计是省了。
昨天答应过给小女儿买爆米花,书包记在了心里,熟门熟路地把我们带到一家爆米花店。
店里还卖一种红艳艳的小果子,我们都没见过。老板说这叫“树莓”。
现做爆米花需要点时间,书包没闲着,趁老板不注意,
悄悄抓了几颗树莓塞到我的两个女儿手里。我脸皮薄,没好意思吃。
妻子和孩子尝了都说酸甜可口。等爆米花做好,我发现那筐树莓肉眼可见地少了一层,
尤其是蓉蓉,吃得最多。老板看着空了不少的筐子,眼神那叫一个复杂。我实在过意不去,
赶紧掏钱买了一斤,算是弥补一下内心的愧疚。这南大街,我是不敢再逛下去了。
第三章:雨中的温暖天气说变就变,上午还阳光明媚,中午忽然又下起了雨。
幸好妻子有准备带了两把伞。六个人两把伞,分配成了难题。作为唯一的男士,
我自然选择淋雨。妻子把伞都让给了孩子们:书包抱着小女儿打一把小伞,
蓉蓉和大女儿挤一把大伞。雨不大,但很密。回到客栈时,我和妻子的外套都湿透了。
再看孩子们,恩溪和恩笛几乎没怎么淋到雨,蓉蓉身上有点湿,而书包,几乎全身都湿了,
头发贴在额头上,像个落汤鸡。我知道,这是她把伞几乎都遮在小女儿身上的缘故。
心里对这个懂事又仗义的小姑娘,又添了几分心疼和感激。妻子心软,怕书包感冒,
赶紧找出大女儿的一套干净衣服让书包换上。书包也没扭捏,高兴地换了。刚换好衣服,
书包突然想起她的电动车还停在客栈门口淋雨,二话不说,拉着蓉蓉又冲进了雨里,
去给车子找地方避雨。那股子泼辣和独立劲儿,真不像个十一岁的孩子。雨越下越大,
我们索性决定在客栈点外卖解决午饭。孩子们一听吃汉堡,都欢呼起来。
想着他们一路“试吃”了不少,我就每人点了一个汉堡,加了几样小食。外卖来得很快。
我因为被书包塞了不少零食,并不太饿,想着等会儿吃点小食就好,就没给自己买汉堡。
去院子里抽了根烟回来,发现桌上的包装袋已经空空如也,连点渣都没剩。我目瞪口呆。
妻子苦笑着说她只抢到一口。看着蓉蓉意犹未尽地舔着手指,我恍然大悟,失笑摇头,
这战斗力,真是惊人!午饭后,照例要安排孩子们午睡。两个女儿还好说,
书包和蓉蓉却丝毫没有回家的意思。我问她们中午不回家,家里人不担心吗?
书包说爸爸妈妈晚上很晚才回家,没人管她午饭。蓉蓉则大咧咧地说今天家里没人,
她“完全自由”。好说歹说,总算把这两位小祖宗劝回去了。
我们也得以享受了片刻宁静的午休。雨天的午觉睡得特别沉,一觉醒来已是下午四点多。
拉开窗帘,竟看到书包和蓉蓉已经在院子里等着了,像两只守候已久的小麻雀。叫醒家人,
两个小姑娘立刻跑了进来。书包看到我们,第一件事就是从口袋里掏出几包小零食,
塞给我们:“叔叔阿姨,你们中午没吃饭,饿了吧?快吃点!
”原来细心的她注意到了我们中午没怎么吃。看着她那认真的小模样,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